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AI+影视行业发展背景、相关政策、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AI技术赋能影视行业创新发展[图]

内容概要:AI+影视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或独立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制作、发行和观影体验等环节。AI正在为影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AI技术的介入使影视制作能力得到提升,其能辅助编剧创作剧本、辅助艺术家优化视觉效果并生成逼真的虚拟生物和场景;更重要的是,AI技术拓宽了艺术创作边界,提供了更多元的创作手段,缩短了制作周期并促进影视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AI技术将成为影视制作领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逐步兑现其在提升创作效率、优化技术流程、引领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潜力。近几年,AI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影视作品的新标签。从前期筹备,到虚拟拍摄、后期配音,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AI技术的参与程度都日渐加深。但整体来看,目前,影视行业在AI应用中占比较小,以渗透率4%左右来计算,2024年中国AI+影视市场规模约为265亿元。2022年以来,以chatgpt、Deepseek、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涌现,其通用性、创造性与自学习性的特征引领AI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AI大模型也为影视内容生产提供新工具和路径,深度赋能影视产业创新发展。从语言大模型到视觉生成大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视频内容制作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更有望发展出成规模的、影视工业级的生产工具,推动人文艺术与AIGC技术共同参与创作。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文本生成应用贡献率约38%,图像和视频生成应用贡献率为27%,人工智能视听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上市企业:华策影视(300133)、芒果超媒(300413)、中国电影(600977)、光线传媒(300251)、博纳影业(001330)、上海电影(601595)、华谊兄弟(300027)


相关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芒果超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光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唐德影视股份有限公司、杭州轩晔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生数科技有限公司、上海柠萌影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影年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AI+影视行业相关政策;AI+影视行业发展环境;AI+影视行业市场规模;AI+影视行业发展趋势


一、AI+影视行业相关概述


AI+影视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辅助或独立完成影视作品的创作、制作、发行和观影体验等环节。AI正在为影视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AI技术的介入使影视制作能力得到提升,其能辅助编剧创作剧本、辅助艺术家优化视觉效果并生成逼真的虚拟生物和场景;更重要的是,AI技术拓宽了艺术创作边界,提供了更多元的创作手段,缩短了制作周期并促进影视作品形式与内容的多样化。AI技术将成为影视制作领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逐步兑现其在提升创作效率、优化技术流程、引领艺术创新等方面的巨大潜力。

AI+影视发展意义


我国规模庞大、内容生态丰富的影视行业将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提供肥沃土壤。我国已成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生产大国,据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广播电视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029.24亿元,同比增长4.73%,展现出稳健的增长态势。2024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25.02亿元,观影总人次为10.1亿。其中,国产影片票房为334.39亿元,占比为78.68%。   

2019-2024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年中国AI+影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二、AI技术发展现状


人工智能概念的起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50年代,1956年夏,麦卡锡、明斯基等科学家在美国达特茅斯学院开会研讨“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的智能”,首次提出“人工智能(AI)”这一概念,标志着人工智能学科的诞生。人类对人工智能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以下六个阶段:(1)起步发展期:1956年——20世纪60年代初。在人工智能概念提出之后,科学界相继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如机器定理证明、跳棋程序等,迎来了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高潮。(2)反思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初。人工智能的初期发展接连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大大提高了对人工智能的期望,但过高的期望带来就是好高骛远的不切实际,人们在这一阶段提出了一系列以当时技术生产力来说根本不可能实现的不切实际的目标,接二连三的失败和预期目标的落空带来了巨大的落差,使得人们开始反思,自此人工智能的发展走入低谷。(3)应用发展期。20世界70年代初——80年代中。第二阶段失败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理性的思考,人们开始更多关注人工智能的实际应用,自此人工智能这一学科正式从理论研究阶段步入实际应用阶段。专家系统相继在医疗、化学、地理等领域取得成功,推动人工智能步入应用发展的新高潮。(4)低迷发展期。20世纪80年代中——90年代中。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规模不断扩大,专家系统存在的应用领域狭窄、缺乏常识性知识、知识获取困难、推理方法单一、缺乏分布式功能、难以与现有数据库兼容等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基础技术力供给不足导致人工智能学科发展再次陷入低迷。(5)稳步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中-2010年。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加速了人工智能的研究和创新,促使人工智能技术进一步走向实用化。1997年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是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上都是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6)蓬勃发展期。2011年至今。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在感知数据和图形处理器等计算平台推动以深度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大幅跨越了科学与应用之间的“技术鸿沟”,诸如图像分类、语音识别、知识问答、人机对弈、无人驾驶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从“不能用、不好用”到“可以用”的技术突破。此外,以ChatGPT、Sora、DeepSeek等为代表的预训练大模型持续取得突破,推动人工智能从感知向认知、从分析判断式向生成式、从专用向通用转变,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在基础理论突破、信息环境支撑、经济社会需求拉动的共同作用下,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迅猛发展,呈现出加速突破、应用驱动的新趋势,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人工智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 已有多个国家和地区把人工智能提升到国家战略,世界主要国家纷纷从战略布局、资金投入、技术研发、领域应用等方面入手提升人工智能全球竞争能力。我国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创新链竞争。我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过了萌芽阶段与初步发展阶段,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并逐渐应用于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我国已初步构建比较全面的人工智能产业支撑体系,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融合应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进入全球第一梯队。2023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5787亿元,2024年核心产业规模超6000亿元,产业链已覆盖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等上下游关键环节。

2022-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


AI+影视发展现状


AI+影视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一方面,我国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鼓励企业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各领域的应用,围绕影视、金融、游戏等领域,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如在2022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研究发现、重大活动保障等领域形成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重大应用场景。广东省在2024年6月发布的《广东省关于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的若干措施》,提出强化创新示范应用。支持一批创新程度高、应用价值大、市场前景好的重点项目,锻造人工智能“长板”企业,适时总结示范成效和优秀案例,优先给予推广机会。组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创业大赛,展示创新产品、优秀案例和应用场景,开展招商及项目推介等对接服务,搭建新产品新技术的供需平台。另一方面,各地政府纷纷紧抓技术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鼓励影视企业探索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影视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影视行业数字化转型,以信息技术赋能影视领域高质量发展。如2024年8月,吉林省发布的《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提出推动电影+科技形成电影新质生产力,鼓励支持电影企业应用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和设备,开发电影+大数据融合应用场景,打造覆盖电影产业链的“互联网+精品”合作模式。2025年2月,长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补充意见》,提出支持影都影视数字化项目投入。对投资总额超过1000万元(含)的影视数字科技和信息技术类的新建或技改类项目,给予企业150万元补助。

中国AI+影视行业相关政策


近几年,AI成为越来越多国内影视作品的新标签。从前期筹备,到虚拟拍摄、后期配音,在影视制作的各个环节,AI技术的参与程度都日渐加深。但整体来看,目前,影视行业在AI应用中占比较小,以渗透率4%左右来计算,2024年中国AI+影视市场规模约为265亿元。

2022-2024年中国AI+影视行业市场规模


2022年以来,以chatgpt、Deepseek、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相继涌现,其通用性、创造性与自学习性的特征引领AI领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同时,AI大模型也为影视内容生产提供新工具和路径,深度赋能影视产业创新发展。从语言大模型到视觉生成大模型技术的不断突破,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视频内容制作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更有望发展出成规模的、影视工业级的生产工具,推动人文艺术与AIGC技术共同参与创作。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为146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文本生成应用贡献率约38%,图像和视频生成应用贡献率为27%,人工智能视听市场增长潜力巨大。

2023-2024年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市场规模


广义的影视制作流程涵盖影视作品从创意构思到发行放映前的多个阶段,具体分为筹备、拍摄和制作三个环节。影视制作的筹备阶段对于确立影片的整体基调和框架至关重要,是构建影片叙事呈现和创作风格的核心环节,AI技术在该阶段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剧本智能生成、剧本分析与评估、分镜头脚本与场景概念图生成和项目智能评估等方面均有所建树。当前,市场对于高质量剧本及高效项目运作模式的需求与日俱增。在此背景下,大语言模型(LLM)和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无疑为剧本的智能生成和分析评估提供了新的驱动力。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超过60%的影视公司将AI技术融入制作流程。在剧本创作环节,2024年全球影视业的AI剧本工具的渗透率达到17%,其中在网文IP改编环节,AI可完成70%以上的剧情梗概生成。

大语言模型在剧本生成和分析评估方面的应用


制作是关乎影像呈现效果的关键环节,覆盖从素材整理到成片输出间的系列工作,与画面相关的包括剪辑、调色和视效等环节,AI技术在此阶段的应用较为广泛,各环节均有成功的应用实例。AI技术可应用于特殊画面效果的模拟和生成,加速生成过程,提高画面质感和真实感。此外,文生视频技术还被应用于AI短片和部分商业广告镜头的直接生成,受限于分辨率、时长、主体一致性和运镜控制等诸多因素,尚不能满足高质量长篇作品尤其是大银幕放映的需求。

视频大模型在影视制作方面的应用


AI+影视发展趋势


AI技术与影视制作领域的融合正经历由浅层功能替代向深层智能协同跃迁的演进过程,未来,影视产业实践技术与创作范式的演进路径将沿着“功能智能化-流程协同化-创制自动化”三个阶段展开,最终形成具备认知、推理、生成能力的全栈式AI影视创制平台。

AI+影视发展趋势


本文采编:CY353
10000 131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年中国AI+影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年中国AI+影视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年中国AI+影视行业市场发展态势及产业需求研判报告》共十章,包括AI+影视行业相关概述、AI+影视行业运行环境(PEST)分析、全球AI+影视行业运营态势、中国AI+影视行业经营情况分析、中国AI+影视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中国AI+影视行业上、下游产业链分析、AI+影视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AI+影视行业投资机会、AI+影视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