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7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行业利润水平及行业发展趋势分析【图】

    从贸易的发展历史来看,零售行业属于较为传统的行业,商业业态伴随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和消费升级不断演进,全球经济发达的欧美、日本等国家的零售行业发展较快,大型零售企业对中心城区的覆盖率处于较高水平。

    欧洲零售行业历史较为悠久,19 世纪 50 年代第一家百货店在巴黎开业。在欧洲各国,发展初期零售渠道稀缺,百货店以其品类丰富、性价比高的特点成为主要销售渠道,并取得快速发展;到 20 世纪中后期,伴随着家乐福和欧尚超市等大型超市的开业,专业化分工逐渐显现,定位精品高端和特色商品的百货企业与专业店、超市共同存在并有机结合,丰富了零售业态,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美国零售行业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 20 年代,流通体系处于初级阶段,私营业主通过单一品类店的形式销售专门的商品;20

    2、我国零售行业发展概况

    在我国,零售行业的规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得到显著提升。我国零售行业的发展总体经历了封闭期、转型期和拓展期等一系列阶段。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计划经济占主导地位,零售市场处于单一业态的小规模发展阶段,商品较为稀缺,供不应求,卖方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消费模式以统一分配为主,国有企业成为当时零售行业的主要企业。

    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伴随经济体制的改进和完善,市场经济逐步占据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导地位。零售行业进入到转型阶段,外资和民营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世界各国的大型零售连锁企业,其依托规模优势和成熟化的市场运作经验,在中国不断开拓市场,获取较高的市场份额,零售行业的发展带动了消费的持续增长,消费需求的多样化和消费的快捷便利推动了行业的发展,促进市场繁荣。

    进入 21 世纪,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零售市场逐步全面对外开放,利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流通领域的成熟完善,我国的零售业呈现百货、超市、购物中心、电子商务等多业态协同发展的趋势,经营战略、经营定位和经营手段已经实现行业的阶梯式升级,未来行业发展对专业化经营的要求将进一步提高。

    二、行业竞争格局

    1、行业竞争的基本状况

    (1)市场集中度偏低

    我国零售行业企业众多,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截至 2014 年末,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 500 万元的限额以上的零售行业企业数量为 87,652 个,从业人数 681 万人。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统计,2013 年度、2014 年度和 2015年度,我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分别为 20,384.84 亿元、20,963.76 亿元和 20,628.07亿元。但连锁百强企业的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仅为 8.70%、7.71%和 6.85%,其中前十名连锁企业的总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为3.52%、3.11%和 2.95%,均呈下降趋势。我国零售行业市场集中度偏低,激烈的竞争降低了行业的毛利率,缺少经营特色的小型零售企业发展空间受到一定挤压,销售利润逐步向大规模的零售企业倾斜,未来行业将会出现较多的并购和整合。

中国零售连锁经营数据(单位:亿元)

    (2)行业企业注重区域发展

    零售企业多为区域经营,且优先选择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扩张,主要原因在物流方面,区域优势企业更易充分发挥规模效应,统一采购、仓储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区域配送便于发挥供应链的大效用;在销售方面,区域经营的龙头企业依靠在当地的品牌知名度更容易获取稀缺的商业物业开立门店,借助成熟的管理运营经验和多年的合作关系吸引优质品牌的进驻,利用在当地树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从而提高市场地位,扩大销售份额。

    2、行业内主要企业

    零售连锁行业企业众多,主要经营百货业务的代表企业有大连大商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电器销售业务的代表企业有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超市业务的代表企业有沃尔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家乐福(中国)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和康成投资(中国)有限公司(大润发)等。

    2013-2015 年中国连锁经营销售额排名前十的企业如下: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零售市场供需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三、行业利润水平及变动趋势

    近年零售行业的销售规模持续扩大,根据 Wind 资讯数据统计,2000 年至2014 年,我国零售行业限额以上企业的销售收入从 4,408 亿元增至 96,889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24.70%。2000 年至 2015 年,以 A 股上市公司为代表的零售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始终保持在 14%-17.5%左右,处于相对稳定水平。2001 年至 2005年零售行业的销售净利率较低,主要系销售费用较高和销售毛利波动所致。21世纪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包括零售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刚刚对外开放,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通过大量的宣传促销活动形成品牌影响力,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外资零售企业又通过激烈的价格竞争抢占市场份额,降低销售毛利,导致2005 年以前销售净利率呈下降趋势。之后几年,零售行业逐步走上正轨,管理更加严格规范,销售价格趋于稳定,再加上居民消费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需求始终保持旺盛状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大幅增长,零售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也有所提升。

2000-2015年零售行业销售毛利就给和销售净利率(%)

    近年来零售行业的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较为稳定,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家庭消费支出的提高,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居民不断提高的消费能力保证了销售的稳定;另一方面连锁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带动规模效应,保证了采购和物流成本的相对稳定。

    四、行业发展趋势

    1、未来经营区域将向三四线城市扩张

    我国一二线城市购买力旺盛,居民消费能力较强,但随着城市商圈的逐步成熟,大量国内外知名零售连锁企业已完成城市布局,再加上本地零售品牌的长期存在,现阶段一二线城市的零售门店已趋于饱和,店面购买和租赁投入较大,运营成本较高。

    未来商业经营将逐步向三四线城市扩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三四线城市交通将更加便利,社区配套的成熟也将激发当地居民巨大的购买潜力。另外,当地商业资源丰富,经营成本较低,再加上大型零售企业较少,竞争尚不充分,进驻到三四线城市的大型零售企业将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不仅有利于商业经营突破传统商圈限制,同时能够带动新商圈的建立和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消费。

    2、零售业态不断增加,多渠道共同发展

    随着消费需求的多样化,零售行业企业已不仅限于传统的百货商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专卖店、连锁便利店、网上商城等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零售业态,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多便利和选择。各种业态分别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和消费群体,成为零售行业销售增长的主要动力。如大型超市提供各类食品和生活用品,便于消费者一站式购物;购物中心设有餐饮和游乐设施,便于顾客购物之余的休闲和娱乐;专卖店销售某一品牌的系列商品,受到品牌忠诚度较高的顾客和追求时尚年轻人的青睐;连锁便利店提供小型日用百货商品,为附近社区居民日常购物提供便利。

    电子商务等虚拟零售渠道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对于消费者而言,网络购物具备搜索商品快捷便利、不受订货时间地点的约束、物流提供送货上门等服务等特点,为消费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对于生产商和经销商,设立网上商城成本较低,网络购物的交易环节较少,不仅拓宽了销售渠道,还节约了社会的流通成本,因而网络购物成为近几年发展较快的新兴零售业态。未来多样化的零售业态将继续存在,专业化的经营和高标准的服务将逐渐显现,百货商场、购物中心、专卖店等零售业态将继续发挥规模优势,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同时保证商品的质量和及时供应,电子商务零售业态将继续发挥购物时间空间灵活、产品信息比较全面的优势,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未来各种经营业态特色将更加明显,充分迎合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0年至2015年,我国GDP从100,280亿元增至685,50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67%,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保持高速增长,2000 年至 2015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 39,106 亿元增至 300,93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4.57%。2000 年至 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 GDP 的比重一直稳定在 40%左右,未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势必带动国内消费行业的持续繁荣,也将促进零售行业的不断增长

2010-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内生产总值及占比(亿元)

    近年来伴随经济的发展,国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00 年至 2015 年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从 6,280 元增至 31,195 元,年复合
增长率为 11.28%;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消费性支出从 4,998 元增至 21,392 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0.18%。人均工资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提高了居民家庭的购买力,居民消费逐步由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向提高生活质量进行转变,促进零售行业由耐用产品消费向服务消费和高端消费的升级。

2000-2015年城镇居家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性支出(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从 2010 年的 47.5%跃升至 2015 年的56.1%,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展比较缓慢,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还比较低。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充分发挥城镇化对扩大内需的主动力作用。大型零售企业多设立在城镇繁华地区,且我国城镇居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明显高于农村居民,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将带动更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进一步扩大城镇消费群体,城市化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将进一步刺激市场需求,拉动消费的增长,对行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本文采编:CY315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