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的冷链市场发展仍十分落后。据统计,全国范围内,在需要温控处理的产品中仅有15%是以正确方式操作的,其结果是,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损毁,大众的健康处于潜在风险之中。究其原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规范标准不成熟、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仓储设施落后、服务提供商以及人力资源匮乏。
相关报告:《2016-2022年中国冷链物流深度调研与投资风险预测分析报告》
国内外冷链利用率对比(%)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外冷藏保温车占货运车的比例(%)
数据来源:智研数据中心整理
国内外人均冷库容量对比(%)
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运营商正积极寻求机会在中国兴建冷库设施。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早在2008年就进入华南市场。最近,美国最大的冷库物流运营商之一普菲斯在上海的现代冷链储藏设施也正式奠基。
中国建立完善冷链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变得空前巨大,与之相关的仓储用地将成为新的投资热土。在华南尤其是深圳等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食品消费市场庞大,居民生活水平要求高,对新鲜冷冻食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有限的供应造成市场缺口。冷链物流市场商机无限。
因此,这个刚刚兴起的市场存在着无限的潜力。在国内一些大城市已有所觉醒,区域性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兴起。一些国际性、区域性的盛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著增长。而在一些二线城市,如青岛和大连,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
我国的公共冷冻仓储设施在未来的五年中预计将以每年约25%的速度增长,从而满足消费市场以及食品出口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于现代标准仓库市场——这个目前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房地产领域,冷链仓储市场的增长率会更高。
果品蔬菜保鲜一般采用最低温度为-2℃的高温库,水产、肉食类保鲜采用温度在-18℃以下的低温库,而低温冷库大多数为高温库。低温的一些小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氟里昂为制冷剂的分散式或集中式制冷系统。在建造方面以土建冷库偏多,自动化控制水平普遍较低。大型冷库一般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冷却设备多为排管,系统复杂,实现自动化控制难度大。
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如上海、江浙以及湖北、河南等地,重要的运输港口的冷库需求量也比较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了农产品深加工,食品精加工及冷冻冷藏迅猛发展。同时对冷库吨位,规模和形式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制冷行业的发展,在食品生产加工储藏中,采用新的冷库模式。它以全新的建筑理念既标准化、模块化、工厂化等替代了原有冷库类建筑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方式。
高能效技术产品已成为未来发展主导方向,因此创新节能技术已经成为冷库行业不变的发展主题。此外,在过去的一年中一个关键词无非是“能效”,随着冷库行业的快速发展,冷库行业顺势而为不断加强自身的技术研发实力,驻足于能效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对于冷库行业而言,应加大对超低温冷库的投入,尽快增加完善超低温冷库的产业链,掌握并改进相关技术,率先推出有影响力的产品和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