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预付卡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前景
1、美国预付卡的规模巨大
美国预付卡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校园卡。20世纪80年代,电话卡作为预付卡进入美国市场。20世纪90年代,礼品卡作为预付卡出现在美国市场上。礼品卡(Gift Cards)是消费者作为礼物购买然后转赠他人的卡片。自2000以来,美国预付卡市场规模年均增速超过50%。其预付卡涵盖了电话卡、礼品卡等,从物理状态来看包括实物形式的和电子形式的预付卡。从用途和使用范围来分,可以分为闭环卡和开环卡。闭环卡是只能在特定区域购买特定物品和服务的卡,其预付金额消费完后不能再充值使用。开环卡是指通过银行系统作为交易手段的预付卡,其可以在多个领域使用,并且可以充值再次使用。
2、美国预付卡产业链完善
在美国的商场和零售店都有预付卡出售。这些预付卡就有本商场自身发行的,也有联合其他机构发行的。在美国还有众多为预付卡提供服务的机构,如预付卡卡片制造者、数据处理和清算机构、收单机构以及预付卡数据调查机构等。这样美国形成了从预付卡卡片制作、卡片发行、收单、清算等系列的预付卡产业链。
3、具有专业的中介机构为预付卡提供服务
在发卡环节,有专业第三方提供发卡服务。在预付卡销售环节,专业的第三方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来提供桥梁服务,架起消费者和预付卡之间的沟通渠道。在消费和清算环节,有专业科技机构提供收单和清算服务。这样,在专业的第三方的帮助下,美国的预付卡系统能够顺利运作,促使预付卡产业快速发展。
虽然美国预付卡发展很快,但也存在预付卡市场发展不成熟、消费者权益得不到保护、信用风险等问题。
二、美国预付卡行业发展模式分析
一、存款保险制度
存款保险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设立一个或多个专门的存款保险机构,并强制商业银行按照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向存款保险机构缴存保险金的制度。该制度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保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进而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与稳定。在商业银行运行的过程中,商业银行每吸收到一笔存款都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来缴存保险金。当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存款保险机构将向投保银行提供帮助,或替破产银行向储户进行赔偿。美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程了,美国的历史实践证明存款保险制度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早期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法律有《联邦存款保险法》(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Act, FDIA)和《联邦保险存款公司改善法》(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 Improvement Act, FDICIA)。上述法律奠定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基础。2000年以后,美国出台了一些新法律来完善存款保险制度,《联邦存款保险改革法》(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Reform Act of 2000, FDIRA)对存款保险制度提出一些改革的措施。而《存款保险安全和公平法》 (Safe and Fair Deposit Insurance Act of 2002, SFDIA)则对各类商业银行缴存存款保险的比例进行了修改,以保证存款保险制度的安全和公平。
预付卡出现以后,存款保险制度对预付卡的监管问题也进行了探讨。1996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当时的四种预付卡系统进行了评估,并把这些系统分为银行储蓄系统和消费者账户系统。进入银行储蓄系统的预付卡的模式是这样的:消费者直接从银行购买预付卡,银行为消费者建立公共储蓄账户。当消费者进行消费时,预付卡的金额从公共账户中转移给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商家。而进入消费者账户系统的预付卡的模式是:消费者从银行购买预付卡,银行为每个消费者建立独立的资金账户,当消费者进行消费时,预付卡资金从消费者独立账户进行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商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银行建立独立账户会进入联邦存款保险法定义的“账户”的范畴,要缴纳保险费,因此,银行一般采用前一种即银行储蓄系统的运营模式。
2003年,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又纳入三种预付卡系统进入其评估体系中。2004年,针对预付卡产业,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存款”的含义进行了扩展。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最新解释,预付卡系统的银行账户存款不管是公共账户还是独立的账户,其已经突破了传统“存款”的定义。进一步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这类存款的性质进行了界定,其认为预付卡存入银行的存款是发卡机构的存款,而不是持卡人的存款。因此,根据存款保险制度的相关规定应该对预付卡存款征收保险费。但是,银行界反对对预付卡征收保险费。银行界认为对预付卡征收保险费的时机还不成熟,保险费的征收将导致预付卡发行成本过高,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虽然银行界有反对意见,但美国的州根据联储条例的规定要求金融机构发行预付卡所获得的预付款必须按照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规定缴存保险费。
二、电子预付卡监管
随着电子预付卡的发展,美国提供一系列法律法规来监管电子预付卡。早在1978年美国就发布了《电子资金划拨法》(Electronic Fund Transfer Act,EFTA),并通过了 E规则(Regulation E)。《电子资金划拨法》和E规则当时规范的是借记卡的发行和使用。随着电子货币和电子预付卡的发展,《电子资金划拨法》和E规则是否适用的问题引起理论界的探讨。1996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颁布E规则的修改的讨论稿,以适应预付卡的发展。但由于预付卡行业和银行业的反对,E规则的最终修改稿一直被延期推出。2004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出E规则的修改提案来应对预付卡。但在该修改提案中,监管部门也只是提出对薪水卡归入E规则的适用范围进行监管。因为薪水卡是针对个人的独立账户,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不同领域使用,与普通银行卡比较相似。而其他预付卡包括礼品卡、旅游卡等都没有进入E规则的适用范围,不进行监管。
根据E规则的适用范围,其只对金融机构的账户进行管理。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商家发行预付卡不进行管理。但在次贷危机之后的2009年,美国颁布了《信用卡责任和信息披露法》,该法案对E规则进行了修订,提出非银行金融机构和商家发行的预付卡必须明确标注有效期,并进行信息披露。
三、其他监管规定
对于金融机构发行的预付卡,美国的州可以进行监管。但是,对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预付卡,如礼品卡等监管相对比较少,但2009年美国颁布了《信用卡责任和信息披露法》对礼品卡的期限和卡内余额等问题提出明确的监管意见。具体分析如下:
1.礼品卡的有效期
礼品卡的有效期对消费者的影响比较大。在监管不规范时期,商家和发行者往往自行设定礼品卡的期限,并且没有明确标注。当礼品卡过期后,卡内金额就不能使用。对此,2009年的《信用卡责任和信息披露法》明确提出礼品卡的有效期不得少于5年,并且有效期从发卡之日起或再充值之日起不少于5年。此外,发卡机构在礼品卡有效期内必须提供免费的服务电话,以供消费者能够和发卡机构联系。如果发卡机构有网站,也必须向消费者公布,保证消费者能够换卡或用完卡内资金。
此外,对于礼品卡休眠费、不激活或服务费的收取进行了严格的限制。2010年美国联邦储备银行颁布了 “礼品卡规则”来明确上述规定。按照该规则,礼品卡的发行人、管理者和商家不能对礼品卡收取任何休眠费、不激活和服务费。如果要进行收费,必须进行信息公布,并且每月收费不超过1种。
2.预付卡未使用余额的处理
美国使用州《放弃财产法》来保护消费者对预付卡未使用余额的出来。根据《放弃财产法》的规定,如果占有他人未主张财产的人或单位在试图寻求财产所有者无果后应该把财产交付给州政府。美国各州对于无主财产移交期限的规定各有不同,纽约规定了 2年的期限,而其他州有3年、5年、7年等的期限。在此期间,州应该通过报纸、网络等寻找财产所有者。财产所有者可以在任何时候取走自己的财产。对于预付卡中未用完的余额,各州有不同的规定,一些州排除了预付卡,而另外一些州如加利福尼亚、马萨诸塞、新罕布什尔等在《放弃财产法》的基础上加强了对预付卡的监管。这些州对预付卡未用完余额的有效期和休眠期收费等问题提出更严格的监管规定来保护消费者利益。
3.预付卡备付金的监管
美国各个州通过扩大州《资金汇兑法》的适用范围来监管预付卡发行人,进而维护预付卡备付金的安全。在美国,大约45个州通过《资金汇兑法》来监管发行预付卡的非银行商业机构。在次贷危机之前,《资金汇兑法》主要用来监管发行支付产品的非银行机构,如货币指令或旅行者支票等。危机后,美国的很多州包括哥伦比亚特区通过新的《货币汇兑法》来监管预付卡。另外一些州则直接使用《货币汇兑法》来监管预付卡?。《货币汇兑法》通过对预付卡备付金用途的限制来保障资金的安全。首先,《资金汇兑法》限制了预付卡备付金的用途,如一些州的法律要求未动用的资金100%投资于高度安全的领域。其次,预付卡备付金必须在特定期限内汇兑到获得许可经营汇兑业务的汇兑者那里,由专门机构进行保存。这样通过《货币汇兑法》保证了预付卡的备付金的安全。
三、美国预付卡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1、市场运行状况
在美国,封闭式的预付费卡系统最早在70年代早期伴随着大学校园项目和交通卡的出现而诞生。早期最著名的案例,也就是现在仍在不断沿用的旧金山BART(Bay Area Rapid Transit System)系统(旧金山海湾地区快速运输系统),客户预先支付旅游费用,支付记录被保存到卡里面。每次卡被使用的时候,费用将通过卡上的磁条将其从卡余额中扣除。BART系统负责整个系统的运作,从卡片制作到客户服务,当然卡片只能够在该系统的机具中使用。该项目的成功使得预付费卡顺利推广到主题公园、电信业及零售业。
在80年代后期,电话预付费卡开始在美国出现。90年代初期,电费转账卡开始逐渐代替纸质的食品邮票向福利接收者发放。接着在90年代中期,封闭式的礼品卡开始酝酿。这时市场开始转向新的发展方向,开放式的预付费卡系统开始发展起来。开放式系统促进了支付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ATM网络,并且给予顾客更多支付的地点。许多储值卡交易处理商在90年代后期进入这个市场。除了提供工资卡,他们还改造自身的储值卡交易平台来发展其它的商业应用,例如公司“激励”卡,员工费用卡等。公司直接与处理商合作来避开分销链条中的中间商。许多交易处理商还是传统的信用卡交易处理商,他们还为银行提供各种解决方案。现在,许多美国主要商业银行都开发了预付费的产品,这些银行包括美洲银行、花旗银行及摩根大通银行。
此外,卡组织所推广的预付费卡项目从一开始就支持开放式的网络系统,他们的加入很大程度上拓宽了预付费卡的范围,因为卡片上只要带有他们的标识就能够被任何能够处理维萨和万事达卡的商户接收。顾客现在可以在他们消费这种预付费卡的时候有更广泛的选择。这种卡计划还在市场拓展的时候占有优势,他们能够利用较大的市场拓展预算去促销他们的品牌卡。维萨与万事达卡都将预付费卡当作他们的首选战略。
2、运行预付卡的类别
但从分类来看,美国预付费卡主要分为六类。主要包括一般用途预付卡、政府支出卡、工资单卡、礼品卡、卫生保健卡和激励卡。
一般用途预付卡:消费者买某种类型的预付费卡一般是个人用途,如购买,付账单,在ATM机上取现。
政府支出卡:用来政府支出付费的预付费卡,例如社保支出,伤残支出,灾后支出,妇婴幼补贴(WIC)或食品补助支出或政府工资单等。
工资单卡:由雇主直接或间接创立的预付费卡账户,卡持有者的工资,薪水或其它雇员福利(如)通过电子资金转移。
卫生保健卡:税前福利卡,相关账户为,健康储蓄账户,灵活支出客户或健康返还账户,资金可以用来支付现在或以后的医疗花费。
激励卡:消费者因为购买某产品而获得的奖励或者是公司给雇员的激励性奖金。
礼品卡:送礼人买来给收礼人的预付费卡。
3、预付卡通过多种费用的组合来获得收入
如新卡激活费,卡持有费,现金充值费和转接费用。卡维护费是持有费用,卡充值费是在使用重复充值网络为卡重新充值的费用,转接费是在POS机上使用时,对商户要征收的费用。卡的使用获得的收入由发卡者,数据处理者,网络和项目管理者分享,后者享有最多的收入份额。商户在销售卡和卡重充值时获得利润。
4、预付卡产业链分工专业化程度高
一是分销商和再充值网络供应商,以西联汇款公司、沃尔玛等公司为。西联公司提供MoneyWise和一般用途预付卡、礼物卡、问候卡和GoCash预付资金转换卡。
2009年西联公司在78个国家有1300万张活跃金卡。沃尔玛MoneyCard由绿点公司(GDOT)管理的Visa预付卡,可在沃尔玛通过POS机充值。沃尔玛对2010年年度煤气购买实行1%返现,来推动其预付卡。
二是支付清算网络。以Visa、MasterCard公司为代表。Visa每年大概处理140亿的预付卡交易。它提供了完全整体的解决方法,包括理,资金选择,授权,诈骗和持卡人服务。过去6年里,Visa的预付卡收入年增长率高达70-80%。Master发起了最大的工资单项目——沃尔玛的工资单。并成功推行100万张美国财政部特快社保项目预付卡,50万张意大利邮政预付卡。
三是项目者,指专门发行预付卡并提供管理服机构,以绿点公司(GDOT)和NetSpend为代表。绿点公司在97%的沃尔玛商店(3600家)提供MoneyCard项目。
NetSpend公司是一般用途预付卡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其定位产品为银行账户的替代品。
四是数据处理者。他们通过机构内部发展或收购来改组其数据处理能力,以加强其预付卡能力。以TSYS(TotalSystemServices)、第一数据公司(FirstDataCorporation)为代表。TSYS公司为绿点公司提供数据处理功能。2004年,TSYS公司收购了Clarity公司,将其预付卡产品与自身的预付卡产品结合,提供影响深远的预付卡平台。第一数据公司它为金融机构提供可立即投2入使用的方案,包括综合管理和持卡人支持。
5、预付卡行业发展空间广阔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预付卡市场运营态势与市场专项调研报告》显示,全球预付费卡市场主要包括三大主要预付科目,公共、公司、一般用途预付卡。2017年全球预付卡市场预计能达到8400亿美元,其中公共部分为2430亿美元,公司3240亿美元,可重新充值消费大约2730亿美元。根据波咨询公司的研究,美国将继续引领全球预付市场的增长,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6%,2017年美国预付卡行业会近四倍于2009年的1200亿,达到4400亿美元,占全球品牌预付费卡市场的53%。另据Aite集团研究,发行者的转接收入预期会有64%的年复合增长率,从2009年的3.6亿到2013年的120亿美金。美国以外,2017年,欧洲预付卡市场预计从220亿美元(180亿欧元)激增到1560亿美元(1270亿欧元)。
6、运行过程中的监管与法律
当前,美国对预付卡发行的发行及销售的监管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一些学者认为政府不应该对预付卡产业进行干预和监管。如Walter(1997)认为由于预付卡发展并未成熟、消费者使用经验不足以及发行者、消费者以及商家之间契约关系的建立的不确定性等三方面的因素,政府应该推迟对预付卡行业进行干涉。持这种观点的学者在10多年后仍然存在,如MarkFurletti(2004)认为如果监管部门对预付卡进行过多的监管,那么预付卡行业的发展将被限制,这不但不利于预付卡行业的发展,而且可能使预付卡发行机构和商家更加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应该尽早出台法律法规来约束和规范预付卡市场的发展。如MarkEBudnitz(2005)认为应该尽早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约束预付卡的市场秩序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特别是在电子预付卡发展的背景下,美国的一些学者提出如下监管的观点:首先,应该借鉴现有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来约束预付卡市场。其次,针对预付卡的独特性以及电子预付卡的特性制定专门的法律来进行监管。在对预付卡监管的探讨中,理论界也一致认为闭环卡和开环卡可以分开进行监管。并且,州监管者主要维护本地消费者利益,而联邦监管者主要维护系统性风险和所有消费者利益。
综上所述,当前,美国对预付卡的发行主体和发行方式的监管比较少,而其主要关注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和在电子预付卡发展的背景下对电子预付卡支付方式的监管和安全的研究。因此,我们将主要从存款保险制度、电子货币监管以及其他规定等方面来分析美国预付卡监管的经验。
目前,美国主要通过多部相关联邦法律或州法律从多方面共同施加影响来规制预付卡的发行与使用。由于立法的模糊性,某些法律对于预付卡是否适用仍存在争议。郑祺(2005)曾指出目前美国主要通过四部法律规制预付卡。其中有两部联邦法:即《联邦存款保险法》(The 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Act)和《E规则》(Regulation E)。另外还有两部州法:即《无主财产法》(abandoned property laws)和《资金划拨主体法》(money transmitter laws)。
从《联邦存款保险法》的适用范围看,作为新型支付工具的预付卡并不属于联邦存款保险法规制的范围。只有在预付卡所示资金被定义为联邦存款保险法项下的“存款”时,才可能讨论适用该法对预付卡进行规范的问题。然而目前尚无任何一个权威机构明确所有种类的预付卡资金可以归为联邦存款保险法定义的“存款”范畴,但是一旦确立了预付卡的“存款”性质,发行预付卡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就会受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监管。《E规则》与《联邦存款保险法》的适用面临着同样困境,也仅能对金融机构的账户进行限制。根据一项参议院银行委员会的声明,《资金划拨主体法》对“金融机构”和“账户”皆采取广义解释,“以保证所有提供相当于电子资金划拨服务者及其涉及的账户都受制于同一标准,拥有那些账户的储户受到同样的保障。”因此不能排除在今后《资金划拨主体法》和《E规则》被适用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预付卡之可能性。《无主财产法》旨在防止由于持卡者的健忘、疏忽大意或者发卡者的不正当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保护那些忘记使用卡中余额的消费者的利益。但是对于《无主财产法》是否适用于所有预付卡也存有争议。一些州为了将所有预付卡包括在《无主财产法》内而通过了修正案,也有一些州明确将预付卡排除在外。
7、欧洲预付卡市场运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预付卡行业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几乎同时起步,预付卡市场快速发展。目前,我国预付卡主要是市政公交卡和礼品卡,而在美国礼品卡只占预付卡市场的11%。商业银行由于受政策限制,除经批准外,不得发行磁条预付卡和电子现金。
美国预付卡产品的经验对我国预付卡业务发展和转型主要有以下几点借鉴意义:
1)促进预付卡的转型和发展。
在美国,政府支付卡、工资单卡、医疗保健卡等预付卡产品在近几年来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直接倡导、享受税收优惠等制度政策设计。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各地政府部门发放的消费券、福利券其实也属3于政府支付型预付卡,其对促进当时的消费起到了积极作用。应鼓励通过预付卡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和效益,推广具有公共事务、医保、工资福利等功能的预付卡,让预付卡成为提高效率,便捷支付,节约资金,促进消费,改善用户体验的工具。
2)考虑发展各类专业化第三方机构,如“分销商”“项、目管理者”“数据服务商”。
各类专业化第三方机构的出现和发展,能够提升预付卡产品的专业化分工运作水平,更好地整合资源、节约成本、满足预付卡产品灵活多变的市场发展需要。
3)增加预付卡的增值服务。
在美国,奖励项目是吸引和保持客户的好办法,经常被使用来获得交叉销售服机会。特色丰富的预付卡能传统银行账户,减少预付卡废弃率,能减少用户获得成本和发卡成本,得到更高的单卡支付和收入,以提高利润率。


2025-2031年中国预付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预付卡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商业预付卡产品发展分析,中国标杆预付卡企业经营状况,中国预付卡行业趋势预测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