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海底管线用钢主要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促使海上油气田开发不断向深海、远海推进,导致油气输送管线长度不断增加。而油气输送管线的铺设离不开高强度、耐腐蚀的海底管线用钢,因此其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需求量达到70万吨,同比上涨7.69%;预计2025年行业需求量增长至75万吨,同比上涨7.14%。
相关上市企业:宝钢股份(600019)、沙钢股份(002075)、首钢股份(000959)、鞍钢股份(000898)、包钢股份(600010)、河钢股份(000709)、华菱钢铁(000932)、中国海油(600938)、中国石油(601857)、海油工程(600583)等。
相关企业: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等。
关键词:海底管线用钢行业产业链、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市场规模、海底管线用钢行业竞争格局、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发展趋势
一、海底管线用钢行业相关概述
海底管线用钢是用于制造海底油气输送管道等关键设施的高性能钢铁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耐腐蚀、抗疲劳等特性,在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从发展历程来看,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可分为四个阶段:早期依赖进口阶段、国产化突破阶段、全产业链自主化阶段、高端化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20世纪末,行业处于早期依赖进口阶段。当时国内海洋油气开发局限于浅海区域,且行业技术基础薄弱,既无成熟的海底专用管线钢生产技术,也缺乏配套的生产标准。彼时海底管线建设所需的钢材基本依赖从欧美等国进口,国内相关企业仅能承接简单的钢管加工、装配等辅助工作,自主生产能力较弱。同时,国内钢铁企业的研发重心集中在陆地管线钢领域,海底管线用钢的防腐、抗压等适配性技术积累近乎空白,行业整体处于被动跟随状态。2000-2010年,行业进入国产化突破阶段。这一时期随着国内油气需求激增,浅海油气田开发项目陆续启动,倒逼海底管线用钢技术革新。这一阶段国内企业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冶炼、轧制设备与技术,并联合科研机构开展国产化研发。2010-2020年,行业进入全产业链自主化阶段。此阶段中国深海油气开发向 1500 米级海域推进,对管线钢的强度、抗腐蚀、抗高压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行业进入技术密集型发展阶段。2020年至今,行业进入高端化发展阶段。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已跻身全球先进行列,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且朝着高性能化、国际化方向加速发展。
二、海底管线用钢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海底管线用钢行业上游包括核心原材料和专业生产设备。核心原材料主要包括铁矿石、煤炭、焦炭等基础原料,这些原材料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成本控制;专用生产设备涵盖炼钢炉、高精度轧制设备、热处理设备等,这些设备是保障钢材冶炼、轧制精度和性能稳定的关键。中游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负责将原材料加工为符合海底严苛环境要求的各类管线用钢产品。下游应用领域集中在海洋相关重大工程,主要以油气开发为主。
海底管线用钢的本质是 “高强度、高耐腐蚀性的特种低合金钢”,其核心成分仍是铁元素,而铁矿石正是铁元素的最主要来源。我国铁矿石资源较为丰富,在世界铁矿总量中排名第四。然而,由于地质原因,我国铁矿石含铁量有限,大多为贫铁矿。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我国铁矿石行业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近年来,我国加速国内铁矿山开发计划,提升资源储备,铁矿石产量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24年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104193.5万吨,同比上涨1.2%。2025年1-10月中国铁矿石原矿产量达到85173.6万吨,同比小幅下降3.2%。
海底管线用钢作为海洋工程建设的重要材料之一,因其具有耐腐蚀、耐压力和耐磨损等优良性能,被广泛用于海底油气开发中的管道系统建设。海底管道系统由贯通整个海底的主干管道和连接至海底井口的支线管道组成,其中主干管道的压力承受能力至关重要。海底管线用钢由于其特殊的压力承受能力,可以确保泵送油气过程的安全可靠,而且还可以减少管道的管壁厚度和重量,降低施工难度和成本。近年来,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我国积极推动海洋油气开发,加快建设南海近浅海油气田,稳步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大力支持深远海油气勘探开发产业改造升级。数据显示,中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7.0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40.4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预计未来中国海洋油气工程行业市场规模仍保持上升趋势,海底管道的需求随之上涨,进而拉动海底管线用钢需求。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三、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视,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国家政策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步伐,鼓励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为海底管线用钢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行业内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破解过去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困境,使得海底管线用钢向高端化转型。此外,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海洋工程设施的投资意愿增强,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空间。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市场规模达到55亿元,同比上涨10%;预计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60亿元,同比上涨9.09%。
海底管线用钢主要用于深海油气资源开发。近年来,随着国内对油气资源的需求量增加,促使海上油气田开发不断向深海、远海推进,导致油气输送管线长度不断增加。而油气输送管线的铺设离不开高强度、耐腐蚀的海底管线用钢,因此其需求量也随之上升。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需求量达到70万吨,同比上涨7.69%;预计2025年行业需求量增长至75万吨,同比上涨7.14%。
四、海底管线用钢行业竞争格局
海底管线用钢市场主要由几家大型企业主导,如宝钢股份、河钢股份、鞍钢股份等。这些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技术优势,能够提供高质量的海底管线用钢产品,占据市场的较大份额。而众多中小企业受限于研发能力和产能,难以与龙头企业正面抗衡,大多选择深耕细分市场或提供定制化服务。这类企业凭借灵活的生产模式和针对性的服务,在细分赛道占据一席之地。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河钢股份有限公司、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沙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等。
1、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现代化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也是国际领先的世界级钢铁联合企业。公司专注于钢铁业,同时从事与钢铁主业相关的加工配送、化工及信息科技等业务。公司钢铁主业专业生产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碳钢薄板、厚板与钢管等钢铁精品,主要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石油化工、机械制造、能源交通等行业。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钢铁制造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170.19亿元,同比下降10.10%。
2、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钢铁制造业,同时注重发展与钢铁主业相关的钢材加工配送、化工产业、绿色能源、电子商务、清洁发电等产业。公司产品结构多元,拥有热轧卷板、中厚板、冷轧板、镀锌板、彩涂板、冷轧硅钢、重轨、型材、无缝钢管、线材等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机械、冶金、石油、化工、煤炭、电力、铁路、船舶、汽车、建筑、家电、航空等行业。近年来,公司充分发挥在先进钢铁材料领域的技术优势,成功生产出规格及性能均满足技术要求的海底管线用钢,相关产品受到市场的广泛欢迎。2025年上半年,公司钢材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31.89亿元,同比下降11.05%。
五、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将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首先,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海底管线用钢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在深海油气勘探开发、海上风电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海底管线用钢的需求。其次,技术创新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未来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将更加注重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以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高强度、耐腐蚀、抗疲劳等性能的不断提升,将成为行业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此外,绿色环保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将更加注重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例如,采用更加环保的生产工艺,使用更加环保的原材料等,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点。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国海底管线用钢产业市场竞争策略建议,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海底管线用钢行业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