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AI智算是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融合产物,以“算力+算法+数据”支撑AI模型训练推理,是数字经济关键基础设施。当前,全球AI市场进入“应用红利期”,算力架构协同高效,多模态与具身智能提升模型实用性,科技巨头与终端厂商构建全栈生态,AI应用广泛渗透,行业竞争焦点转变。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达2340亿美元,预计2032年突破2.75万亿美元。全球算力格局加速,智能算力成核心驱动力,但需求攀升致“需求—建设—供给”三重错配。中国2024年算力总规模280 EFLOPS,资源紧张,2025年智能算力增量有望突破100EFLOPS。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90 EFLOPS,智算中心成地区级AI新型基础设施核心。企业竞争格局上,全产业链竞争形成,基础设施层华为主导,算力服务层运营商与云厂商主导,模型应用层企业推动研发与落地。未来,行业将“协同进化”,算力架构协同调度,国产化生态与国际并行,重心转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上市企业:百度(09888.HK)、中国移动(00941.HK)、中国联通(600050.SH)、中国电信(601728.SH)、浪潮信息(000977.SZ)、中科曙光(603019.SH)、寒武纪(688256.SH)、中际旭创(300308.SZ)、商汤科技(00020.HK)、润泽科技(300442.SZ)
相关企业: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火山引擎科技有限公司、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关键词:AI智算、算力、AI芯片、AI服务器、AI智算行业产业链、AI智算发展现状、算力规模、AI智算重点企业、AI智算发展趋势
一、AI智算行业相关概述
AI智算(Intelligent Computing)是人工智能与高性能计算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核心是通过AI专用硬件(如GPU、FPGA、ASIC等)和分布式架构,为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AI任务提供高效、可扩展的计算能力。它突破了传统通用计算的边界,以“算力+算法+数据”三位一体模式,支撑复杂AI模型的训练与推理,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基础设施。
AI智算的分类可从核心维度系统概括:按技术属性分为支撑大模型迭代的训练型智算、处理实时数据的推理型智算及一体化适配的混合型智算;按部署形态涵盖集中式大规模云端智算中心、近终端轻量化边缘智算节点与云边协同的混合云智算;按芯片架构以GPU、NPU、ASIC、FPGA等为核心载体,适配不同能效与场景需求;按行业应用则聚焦工业、医疗、金融、交通、政务等垂直领域,同时可结合运算精度(如FP16、INT8)等技术指标,形成多维度、交叉互补的分类体系,适配AI从模型开发到落地应用的全流程需求。
二、全球及中国AI智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全球AI市场正从技术爆发的“模型红利期”,迈向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应用红利期”,成为驱动全球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技术上,算力架构演进为“云端训练、边缘推理、端侧执行”的高效协同模式,使大模型得以在小型化设备本地部署;多模态与具身智能的突破,正持续提升模型的实用性与场景适配能力。生态上,科技巨头全力构建从硬件、系统到应用的全栈技术闭环,通过自研芯片与基础模型强化控制力;同时,终端厂商也积极推动系统级AI,以重构端侧生态。应用上,AI从消费端的AIGC创作,广泛渗透至产业端的智能制造、金融风控与医疗诊断,智慧城市建设也已进入标准化阶段,形成了“技术突破-生态协同-场景深耕”的良性循环。在此过程中,行业竞争焦点已从模型性能,转向数据质量、场景理解与商业闭环能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已达2340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将突破2.75万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6.8%。
近年来,全球算力格局呈现结构性加速,2024年总规模达2207 EFLOPS,增速为43.8%。在这一进程中,智能算力已成为核心驱动力,规模达1610 EFLOPS,同比增长63.8%,贡献了全球算力总增量的93.3%,远超基础算力(8.1%)与超算算力(15.8%)的增速。然而,智能算力需求的指数级攀升导致基础设施建设难以跟上需求爆发,实际供给又滞后于建设进度,形成“需求—建设—供给”三重错配。随着大模型能力持续跃迁与应用场景不断拓宽,当前算力供给与未来需求之间的缺口预计将达数百倍。这一趋势在应用端得到充分印证:谷歌AI月度Token处理量一年激增约50倍至480万亿,而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在2025年5月底的日均处理量已突破16.4万亿,同比飙升137倍,凸显全球算力饥渴正持续加剧。
从国内算力总规模来看,2024年全国算力总规模已达280 EFLOPS(FP32,即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然而,当前算力供给与未来长期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差距,实际运行中普遍存在资源紧张问题——即使是较为简单的计算任务,也常需排队2至3小时才能完成,反映出算力基础设施在响应效率与资源配置方面的瓶颈。展望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预计将实现大幅跃升,年度增量有望突破100EFLOPS。
在智能算力方面,2024年我国智能算力规模为90 EFLOPS。随着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医疗健康、工业制造、交通运输等行业深度融合,算力应用场景正从通用型扩展至更多专业领域特定场景。在算力需求激增、人工智能技术广泛落地的背景下,智算中心已成为地区级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的核心载体。预计到2025年,受大模型与生成式AI应用推动,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突破100EFLOPS,并为千行百业数字化升级持续赋能。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AI智算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三、中国AI智算行业产业链
中国AI智算行业产业链已形成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其上游主要由GPU、NPU等加速芯片以及AI服务器、存储网络和绿色数据中心等硬件基础设施构成,是整个产业的算力基石;中游的电信运营商、云服务商和IDC企业则负责整合算力资源,通过公有云、私有云或混合云等形式对外提供灵活的智算服务与系统集成;最终在下游,这些智能算力被广泛应用于互联网大模型训练、金融风控、智能制造、智慧政务及生物医药等具体行业场景,驱动着各领域的智能化转型升级,其中互联网行业是当前需求的核心主力。
在AI智算体系中,硬件是承载智能算力的核心载体,其中AI加速芯片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心脏”,承担着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任务,是支撑各类人工智能应用与大模型运行的算力基石。当前市场呈现“GPU主导,多元架构补充”的格局。随着大模型训练与推理需求爆发,中国AI计算加速芯片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175.6亿元迅速增长至2024年的1425.37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8.8%。预计到2025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攀升至2398亿元。
AI服务器作为集成算力芯片、存储与网络系统的核心硬件,构成了智能算力的底层支柱。近年来,伴随国内智算中心建设提速与行业智能化转型深入,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约1577亿元,较上年大幅增长134.38%。在这一领域,浪潮信息作为行业领军者占据显著市场份额。在多元技术路线协同推进与算力资源持续集约化部署的背景下,2025年中国加速服务器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0亿元。
四、中国AI智算行业企业布局情况
当前中国AI智算行业已形成覆盖基础设施、算力服务与模型应用的全产业链竞争格局。在基础设施层,华为凭借昇腾芯片及全栈生态主导国产化进程,其芯片在国家级智算中心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浪潮信息则领跑AI服务器市场。算力服务层由电信运营商和云厂商共同主导,中国电信通过“2+3+7+X”智算云池和“息壤”平台实现全国算力调度,阿里云、腾讯云则为各行业提供弹性算力支持。模型应用层中,百度、阿里等企业推动大模型研发与行业落地,商汤科技深耕计算机视觉领域,深度求索等新兴企业则通过技术突破展现竞争力。行业正从单点竞争转向生态协同,以“北京方案”为代表的产业联盟致力于构建“国芯、国连、国用”的自主体系,全栈技术能力与规模化集群建设成为核心竞争壁垒。
五、中国AI智算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AI智算行业未来将呈现“协同进化”的鲜明趋势:在底层,算力架构正从孤立堆叠转向“云边端”协同与智能调度,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在技术路径上,国产化全栈生态与国际主流并行发展,软硬件协同优化成为提升自主体系竞争力的关键;在价值层面,行业重心从模型性能竞赛转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在工业、金融、医疗等关键领域的规模化落地,构建可验证的商业闭环。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算力架构走向集约化与智能化调度
中国AI智算行业正从粗放式的算力堆砌,转向构建高效、集约的算力供给体系。随着大模型参数规模持续膨胀与行业应用场景的不断深化,单一算力形态已难以满足多元化的智能任务需求。未来,算力基础设施将呈现“中心-边缘-端侧”协同发展的趋势:中心智算集群负责复杂模型训练与海量数据分析,边缘节点承担区域化推理与实时响应,终端设备则聚焦轻量化模型的即时执行。为实现整体算力效能的最大化,算力网络、动态资源调度与异构计算管理等技术将成为发展重点,推动算力像水电一样成为可统一度量、灵活调配的社会级资源。
2、技术生态呈现深度融合与自主创新双轨并行
在技术路径上,封闭与开源生态将继续共存并相互促进,而供应链安全与技术创新自主权将驱动国产化全栈体系加速成熟。一方面,基于国际主流架构的软硬件工具链仍将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应用生态的广泛性;另一方面,以华为昇腾、寒武纪为代表的国产AI芯片,以及与之配套的计算框架、软件栈和行业解决方案,正逐步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体系。未来,中国AI智算产业将更加注重“软硬协同”:硬件层面持续攻坚能效比与可靠性,软件层面则着力于算子库、开发平台与编译优化,以提升国产硬件在实际业务中的可用性与竞争力。
3、产业赋能从模型能力验证转向场景价值闭环
AI智算的发展重心将逐步从追求模型性能的极致,转向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造可衡量的业务价值。在消费互联网领域,生成式AI、数字人等技术将进一步重塑内容生产、营销互动与用户体验;在产业端,AI将更深入地嵌入工业制造、金融服务、医疗研发、城市治理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流程,推动实现智能质检、风险管理、药物发现、智慧交通等场景的规模化落地。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AI智算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AI智算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AI智算行业市场分析研究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共九章,包含2021-2025年AI智算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AI智算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AI智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