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传媒行业发展历程、政策、发展现状、重点企业经营情况及趋势研判:传媒整体业绩回升向好,游戏板块表现突出[图]

内容概况:近20年来,中国传媒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触顶,与互联网业务相关的传媒细分领域(如互联网广告、在线游戏等)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有所降低,而如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再加上整个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影响,整体传媒产业呈现增长阶段性放缓态势。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此影响,中国传媒产业的增速首次回落到10%以下,但仍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总产值达到22625.4亿元,增速达7.95%。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出现罕见负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压力: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普遍削减广告与宣传预算;疫情持续冲击使企业经营承压,互联网及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大幅下滑;部分领域如网络游戏受行业政策调整影响,营收显著收缩。这一年成为传媒产业深度调整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2023年,受线下消费的复苏、企业经营的降本增效和科技新概念的影响,传媒产业经营环境逐渐恢复正常,修复与增长成为主旋律,传媒产业总规模增速回归正增长。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31518.2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上升8.38%。二次元游戏的竞争、直播电商的崛起、短剧赛道的火爆等现象的出现,表明在传媒领域,拓展新的玩法赛道或者弥补已有潜力赛道,是传媒企业在存量竞争中突围的关键。2024年中国传媒行业总产值约为34157.9亿元。未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将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相关上市企业:蓝色光标(300058)、利欧股份(002131)、三七互娱(002555)、浙文互联(600986)、省广集团(002400)、芒果超媒(300413)、凤凰传媒(601928)、中南传媒(601098)、浙版传媒(601921)、皖新传媒(601801)、分众传媒(002027)、引力传媒(603598)等。


相关企业: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传媒行业发展历程、传媒行业相关政策、传媒行业产业链、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传媒行业营业收入、传媒行业总产值、传媒行业发展趋势


一、传媒行业概述


传媒,是传播各种信息的媒体,即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传播者到接收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一切形式的物质工具。传媒主要分为第一类传媒、第二类传媒、第三类传媒和第四类传媒。

传媒的分类


二、传媒行业发展历程


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传媒行业的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互联网诞生以来,以web1.0为标志的门户媒体时代到以web2.0为标志的社交媒体时代,再到以web3.0为标志的场景媒体时代的转变,传媒行业也逐步从传统的报纸、图书、期刊、广播、电影向互联网媒体等新媒体发展。

中国传媒行业发展历程


三、传媒行业政策


近年来,传媒行业转型发展受到政策的重视,相关政策主要以规范类为主。例如,2023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全国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人才使用通道,鼓励和推动知名编辑记者、评论员、播音员、主持人到新媒体平台发挥作用,打造有影响力的新媒体账号,不断提升主流媒体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公信力。建立科学合理、适应新媒体特点的人才激励机制,凝聚人才,激发活力,鼓励创新,调动从业人员融合发展积极性。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提高文化原创能力,重点支持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领域精品创作。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支持利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改进文化创作生产流程,推动实现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

中国传媒行业相关政策


四、传媒行业产业链


传媒产业链主要由上游内容创作、研发商,中游运营、渠道分销商以及下游终端用户组成。传媒产业链中游作为运营、分销的重要环节,市场集中度较高,且由于中游运营、分销商直面客户,依托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强大的网络效应,因而较传媒产业链上游相比容易获得更高的话语权。此外,传媒产业链的传导离不开底层基础设施支持,包括技术、硬软件设备以及金融等资源提供商。

传媒行业产业链


网络文学作为伴随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兴起的文学形态,是传媒产业上游内容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数字创作为核心,为影视、动漫、游戏等中下游产业持续输送故事内核与IP资源,成为传媒内容体系的重要源头。当前,传媒行业上游内容生产虽整体呈现分散特征,但随着优质IP的加速沉淀和AIGC技术对创作效率与叙事能力的提升,上游IP的产业化价值正持续深化与释放。这一趋势也推动网络文学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01.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5.79%。预计2025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436.1亿元。IP生态链工业能力提升,网络文学开发周期系统性缩短,行业正式迈入形式迭代、路径创新的成熟发展阶段,传媒行业将得到强有力的助推。

2019-2025年中国网络文学行业市场规模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五、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传媒行业是信息传播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通过现代传播手段,利用传媒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近年来,数字媒体发展态势强劲,手机用户数量、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等数据整体保持上升状态,进一步推动了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2022年受宏观经济影响,消费市场呈现消极态势,传媒板块营业收入4701.87亿元,同比下降6.07%,回落至2019年水平。2024年中国传媒行业营业收入为6059.64亿元,同比增长1.89%。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传媒行业营业收入为3876亿元,同比增长5.41%。一方面在于2024年同期较低的基数效应,另一方面在于费用端的显著下降(管理费用率/所得税等)。


从细分市场营收结构来看,2025上半年,传媒行业营业收入为2548.56亿元,同比增长3.86%。其中,上半年游戏板块实现营收544.52亿元,同比上涨22.17%,呈现持续扩大增长态势,归母净利润同比探底回升,上升74.95%至80.52亿元。利润端上升主要由于板块龙头公司ST华通、完美世界等在本期持续深耕核心产品运营与自研IP迭代,同时受爆款游戏贡献与新游版本更新影响产生收入规模大幅增长,同时冰川网络等公司通过降本增效策略使销售费用等大幅下降,促使2025上半年游戏板块整体盈利能力增强。2025Q2营业收入大幅增长,归母净利润止跌回升。2025Q2游戏板块实现营收277.33亿元,同比上涨22.41%。2025上半年电影市场表现较为良好,影视院线板块实现营收196.89亿元,同比上升15.24%。归母净利润回升,同比增长7.67亿元至盈利17.76亿元,主要原因是Q1光线传媒爆款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表现优异,公司业绩显著增长,拉动板块回升。2025Q2影视院线板块营收缩减,同比下降21.50%至55.7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5.92亿元,延续下跌趋势,从公司层面来看,相较于一季度,二季度头部、腰部作品均有所缺失,整体票房表现不及预期,导致营收和利润双双下跌。2025上半年数字媒体板块实现营收119.38亿元,同比下降4.06%。归母净利润为7.68亿元,同比大幅下降27.39%。主要原因在于板块内近7成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均有所减少。2025上半年广告营销板块实现营收838.54亿元,同比上涨4.44%,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20%至29.85亿元。2025上半年广播电视板块实现营收208.47亿元,同比下跌0.83%,归母净利润亏损2.13亿元,板块内多数公司业绩表现较差,亏损进一步扩大。其中,贵广网络2025上半年由于应收账款周转停滞,信用减值放大亏损,导致归母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至5亿元以上。2025上半年出版板块实现营收640.76亿元,同比下跌8.44%。归母净利润为84.12亿元,同比增长16.33%,子板块多数公司归母净利润表现较好。2025上半年传媒板块整体业绩表现回升向好,板块表现有所分化,2025年Q2游戏板块业绩表现显著回升,从中长期来看,预计随着内容供给逐步恢复,AI等技术赋能持续深化,叠加政策支持及消费回暖预期,行业景气度有望得到修复。

2021-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传媒行业营业收入及细分


近20年来,中国传媒业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态势,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触顶,与互联网业务相关的传媒细分领域(如互联网广告、在线游戏等)发展逐渐趋于平稳,增长速度有所降低,而如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领域广告收入持续下滑,再加上整个经济及市场环境的影响,整体传媒产业呈现增长阶段性放缓态势。2019年,中美贸易摩擦产生重要影响,我国整体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受此影响,中国传媒产业的增速首次回落到10%以下,但仍保持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总产值达到22625.4亿元,增速达7.95%。2022年中国传媒产业出现罕见负增长,主要源于三方面压力: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导致企业普遍削减广告与宣传预算;疫情持续冲击使企业经营承压,互联网及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大幅下滑;部分领域如网络游戏受行业政策调整影响,营收显著收缩。这一年成为传媒产业深度调整与战略转型的关键节点。2023年,受线下消费的复苏、企业经营的降本增效和科技新概念的影响,传媒产业经营环境逐渐恢复正常,修复与增长成为主旋律,传媒产业总规模增速回归正增长。2023年中国传媒产业总产值为31518.23亿元,首次突破3万亿元,同比上升8.38%。二次元游戏的竞争、直播电商的崛起、短剧赛道的火爆等现象的出现,表明在传媒领域,拓展新的玩法赛道或者弥补已有潜力赛道,是传媒企业在存量竞争中突围的关键。2024年中国传媒行业总产值约为34157.9亿元。未来,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低碳经济的发展,传媒产业将迅速崛起并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5-2024年中国传媒行业总产值及增速


六、传媒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传媒行业已形成主体多元、业态丰富的市场竞争格局,涵盖内容生产、营销服务、渠道分发及文化传播等多个领域。当前,中国传媒行业代表企业包括蓝色光标、利欧股份、三七互娱、浙文互联、省广集团、芒果超媒、凤凰传媒、中南传媒、浙版传媒、皖新传媒、分众传媒、引力传媒、中传集团等。这些企业依托各自在内容资源、渠道网络、技术能力或品牌影响力方面的核心优势,在内容IP化、技术融合与生态整合等方向上持续深化布局,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层次、跨领域、动态演进的产业竞争体系。

中国传媒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介绍


1、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蓝色光标数据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在大数据和社交网络时代为企业智慧经营全面赋能的营销科技公司,同时也是由科学技术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是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定的北京市众创空间,也是北京市知识产权局认定的专利试点单位。蓝色光标及其旗下子公司的业务板块包括:全案推广服务(数字营销、公共关系、活动管理等)、全案广告代理(数字广告投放、中国企业出海广告投放代理等)以及元宇宙相关业务(虚拟人、虚拟物、虚拟空间以及xR影棚),服务内容涵盖营销传播整个产业链,以及基于营销科技的智慧经营服务,服务地域基本覆盖全球主要市场。旗下拥有蓝标数字、SNK、今久等子品牌。2025年上半年,新蓝标数字集团、蓝标传媒板块在智能整合营销服务领域(涵盖AI营销、整合营销、出海业务、国际业务、创意、数字营销、社会化营销、BKFS营销、电商营销、客户关系管理、数字广告、公共关系等领域)的创新能力和优异实践获得行业高度认可,持续输出行业影响力,共赢得41项行业营销大奖,包含:10项金奖、6项银奖、5项铜奖、3项佳作/优秀奖,公司、平台、人物类奖项17项。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蓝色光标出海广告投放营业收入为270.05亿元,同比增长13.51%;全案推广服务营业收入为36.64亿元,同比下降27%;全案广告代理营业收入为16.91亿元,同比下降17.43%。

2020-2025年上半年蓝色光标主要行业营业收入


2、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利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分为机械制造业务和数字营销业务两部分。公司数字营销业务已覆盖营销策略和创意、媒体投放和执行、效果监测和优化、社会化营销、精准营销、流量整合等完整的服务链条,成功建立了从基础的互联网流量整合到全方位精准数字营销服务于一体的整合营销平台,跻身国内数字营销行业的领先梯队。利欧数字以AI为核心驱动力,打造“品-效-销”为一体的全链路营销模式,通过全链路流动打通营销各环节业务生态,构建了从品牌策略到销售转化的完整闭环,全面提升运营效率,致力于成为最具商业价值的数字营销集团。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利欧股份媒体代理业务营业收入为72.41亿元,同比下降10.64%。

2020-2025年前三季度利欧股份媒体代理业务营业收入


七、传媒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驱动重构内容生态


中国传媒行业正经历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的深刻变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创新技术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内容生产与分发的核心引擎。在内容创作环节,AIGC技术显著提升了图文、音频、视频等多元内容的生成效率与个性化水平,人机协同创作成为行业新范式;在内容分发领域,智能算法通过对用户偏好的精准洞察,实现了信息流的高效匹配,极大提升了传播效能。这一技术融合趋势正持续重构传媒行业的生产流程与价值分配机制,推动行业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加速演进。


2、媒介融合重塑用户体验


媒介形态的深度融合正在打破传统的内容边界,构建全新的传播生态。文字、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的内容不再孤立存在,而是通过跨媒介叙事与IP联动,形成多层次、沉浸式的传播矩阵。尤其在元宇宙概念推动下,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内容呈现开辟了新维度,交互式叙事与沉浸式体验逐渐成为主流。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用户的感官体验,更通过“内容+场景”的深度结合,拓展了内容的价值链条,为品牌营销、知识付费等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3、垂直深耕构建数字社群


随着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用户需求的精细化,传媒行业正加速向垂直化与圈层化方向发展。各类平台通过深耕特定内容领域或服务特定人群,构建起具有高度文化认同感的数字社群。在这些圈层内部,用户不仅消费内容,更积极参与内容共创、文化交流与价值共建,形成独特的社区生态。这一趋势推动传媒机构从内容提供者向社群运营者转型,通过精细化运营深化用户连接,构建具有持续活力的数字文化共同体,从而实现用户价值的深度挖掘与商业变现的多元拓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传媒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中国传媒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传媒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传媒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