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3D工业相机是一种基于光学测量原理的专业成像设备,能够通过捕捉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生成数字模型。与传统二维成像系统相比,其核心优势在于可获取被测对象的深度数据,形成包含X/Y/Z三轴坐标的点云,从而显著提升工业检测的维度完整性与测量精度。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装备,3D工业相机凭借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机器人导航、物流分拣等前沿领域,成为推动工业4.0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中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14%。随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对三维检测精度要求攀升,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市场正以显著高于传统工业设备的增速扩容,成为机器视觉赛道中最具增长活力的细分领域之一,预计2025年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2.45亿元。
相关上市企业:奥普特(688686)、凌云光(688400)、海康威视(002415)、矩子科技(300802)、联合光电(300691)、福光股份(688010)、思特威(688213)、格科微(688728)、豪威集团(603501)、顺络电子(002138)等。
相关企业:浙江华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恒图像视觉有限公司、深圳市光鉴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炬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浙江大华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3D工业相机行业发展历程、3D工业相机行业相关政策、3D工业相机行业产业链、光学镜头行业市场规模、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3D工业相机行业发展趋势
一、3D工业相机行业概述
3D工业相机是一种能够在工业场景中获取物体三维空间信息(如形状、尺寸、位置、深度等)的成像设备。与传统2D相机仅捕捉平面图像(包含长度和宽度信息)不同,它通过特定技术手段计算出物体各点与相机的距离(深度信息),最终生成三维点云、深度图或三维模型,为工业检测、测量、定位、引导等任务提供精准的空间数据支持。3D工业相机主要分为结构光3D相机、飞行时间3D相机、双目立体视觉相机、激光三角测量相机、光场3D相机。
二、3D工业相机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经历了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跨越式发展历程。21世纪初,国际品牌主导市场,国内以技术引进和代理为主。2010年后,以凌云光、大恒图像为代表的本土企业开始自主技术研发,在结构光编码、双目视觉算法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国产设备精度提升至毫米级,应用场景逐步扩展到电子制造和物流分拣等领域。2016年以来,行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结构光、ToF和双目视觉三大技术路线日趋成熟。产品在汽车制造、消费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实现高精度三维测量、自动化缺陷检测等重要功能。资本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产业链配套逐步完善。2021年以来,人工智能技术与3D视觉深度融合,新一代产品在测量精度(微米级)、处理速度(100fps)等关键指标上实现突破。以华睿科技、深视智能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完成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在新能源、半导体等细分市场实现对外资品牌的超越,推动全产业链国产化进程加速。
三、3D工业相机行业政策
3D工业相机作为智能制造装备的核心感知部件,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智能装备制造业及其关键零部件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通过系统性政策布局加速行业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构建。例如,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2025年2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等部门印发《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7年)》,到2027年,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围绕具身大小脑模型、具身智能芯片、全身运动控制等方面突破不少于100项关键技术,产出不少于10项国际领先的软硬件产品,具身智能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实现国产化。
四、3D工业相机行业产业链
3D工业相机产业链上游为核心零部件,包括光学镜头、图像传感器、激光器、电子元器件等。产业链中游为3D工业相机的设计、研发与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应用场景,包括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安防监控、新能源、半导体、汽车制造等,通过系统集成为终端客户提供智能化检测解决方案。
光学镜头作为3D工业相机的核心部件,承担着光线采集与图像解析的基础功能。光学镜头也叫摄像镜头或摄影镜头,简称镜头,是电子设备中光学成像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一般由精密五金、塑胶零件、镜片、光圈、驱动马达、传感器等光机电器件和镜筒组成。光学镜头的核心功能是借助光学折射原理将需要拍摄的景物聚焦到胶片或图像传感器芯片上,实现光学成像。而成像的分辨率、对比度、各像差等指标是衡量光学镜头质量的重要标准,直接影响成像质量的优劣、算法的实现和效果。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光学镜头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智能驾驶、智能家居、全景/运动相机、VR/AR设备、无人机、3DSensing、机器视觉等新兴领域层出不穷,为光学镜头行业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数据显示,中国光学镜头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111.5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7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9.28%。未来,随着光学镜头行业技术持续突破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将为3D工业相机提供更先进的光学解决方案、更具成本效益的核心部件以及更丰富的应用场景支持,从而推动三维视觉系统在精度、效率与适应性方面的全面提升。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五、3D工业相机行业发展现状
3D工业相机是一种基于光学测量原理的专业成像设备,能够通过捕捉物体的三维空间信息生成数字模型。与传统二维成像系统相比,其核心优势在于可获取被测对象的深度数据,形成包含X/Y/Z三轴坐标的点云,从而显著提升工业检测的维度完整性与测量精度。作为工业自动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装备,3D工业相机凭借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分析能力,已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机器人导航、物流分拣等前沿领域,成为推动工业4.0发展的核心技术之一。近年来,中国3D工业相机市场规模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数据显示,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8.1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9.14%。随着新能源汽车、半导体等高端制造领域对三维检测精度要求攀升,叠加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市场正以显著高于传统工业设备的增速扩容,成为机器视觉赛道中最具增长活力的细分领域之一,预计2025年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规模将增长至32.45亿元。
六、3D工业相机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全球3D工业相机市场呈现“国际主导、国产崛起”的竞争格局。国际五大厂商KEYENCE、LMI Technologies、Cognex、SICK和Micro-Epsilon合计占据超过54%的市场份额,其中KEYENCE份额位居第一。这些国际巨头凭借数十年的技术积累、完善的全球服务网络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汽车整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保持优势。国内企业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实现突破:海康威视依托安防领域的技术积淀和渠道资源,快速切入工业视觉市场,其3D相机产品线已覆盖工业自动化、智慧物流等多个应用场景;奥普特作为本土龙头企业,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在新能源电池检测领域建立了显著优势;华睿科技和凌云光则分别在汽车制造质量控制和半导体封装检测等细分市场形成技术壁垒。随着本土企业在核心算法与光学设计上的持续进步,以及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产业的快速发展,国产3D工业相机正逐步打破外资技术壁垒,未来几年有望重塑市场格局。
1、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奥普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机器视觉软硬件产品为主,依托机器视觉技术向传感器、运动产品线延伸,用先进技术及产品助力客户精益生产、降本增效,快速为客户提供智能、前沿的自动化核心产品及解决方案。奥普特成立于2006年,是我国国内较早进入机器视觉领域的企业之一。在成立之初,以机器视觉核心部件中的光源产品为突破口,奥普特进入了当时主要为国际品牌所垄断的机器视觉市场。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公司坚持“深耕优势、以点带面、以面促点、逐个突破”的发展路径,将产品线逐步拓展至其他机器视觉部件。奥普特拥有完整的机器视觉核心软硬件产品,自主产品线已全面覆盖视觉算法库、智能视觉平台、工业AI、光源、光源控制器、工业镜头、工业相机、智能读码器、3D传感器、一键测量仪。同时,奥普特以核心光学技术为基础,加大在先进工业传感器领域的研发投入,持续推出多品类工业传感器;结合资本优势,在运动产品领域进行布局,并购成熟协同企业,拓展产品线。以此为基础,公司能够向下游客户提供各种视觉、传感器及运动部件等自动化核心零部件产品及解决方案,提升客户粘性及公司竞争力。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奥普特营业收入为10.12亿元,同比增长38.06%。
2、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光技术创新为基础,围绕机器视觉与光纤光学开展业务,致力于成为视觉人工智能与光电信息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公司曾获得一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和两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公司战略聚焦机器视觉业务,坚持“为机器植入眼睛和大脑”,为客户提供可配置视觉系统、智能视觉装备与核心视觉器件等高端产品与解决方案。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赋能电子制造、新型显示、3C电子、印刷、新能源及文化元宇宙等行业的智能生产“制造”。基于近30年在光学成像、视觉软件与算法、工业人工智能与手眼力协同等底层技术的深厚积累,公司持续产品创新,努力成为客户最优的、战略的、信赖的和荣耀的选择。在光纤光学领域,面向光纤激光、光纤传感、电信通信、数据通信、科学通信五大核心领域提供高端光器件与仪器。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5年前三季度,凌云光营业收入为21.27亿元,同比增长34.3%。
七、3D工业相机行业发展趋势
1、行业将迎来技术架构的深度融合与升级
未来,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突破,3D视觉系统将从传统的点云重建向语义理解与场景认知方向发展。通过将神经网络与光学测量技术结合,设备能够实时识别工件类型、自动优化采集参数,并对缺陷特征进行自学习分类。同时,多模态传感融合成为重要趋势,3D点云数据与2D纹理信息、热成像数据的同步采集与分析,可实现对产品表面划痕、内部气泡等复杂缺陷的一体化检测,大幅提升工业质检的精度与覆盖范围。
2、产品形态将向嵌入式与模块化方向演进
未来,为适应柔性制造需求,3D工业相机将深度集成计算单元与处理算法,形成集采集、分析、决策于一体的边缘智能设备。硬件架构采用可扩展设计,支持用户根据检测需求灵活更换光学镜头、投影模块与处理核心。这种模块化方案既降低了系统集成复杂度,又使设备能够快速适配不同分辨率和视场角要求,在电子产品组装、食品分选等动态场景中实现即插即用的灵活部署。
3、行业解决方案将向平台化与服务化转型
制造商将构建集设备管理、数据可视分析与远程运维于一体的工业视觉云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对接不同品牌的3D相机。基于持续采集的检测数据,平台可建立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并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对产线进行虚拟调试与工艺优化。这种模式推动商业模式从单一设备销售转向“硬件+软件+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帮助制造企业构建可持续优化的智能质检体系。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共十二章,包含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重点企业推荐,2026-2032年中国3D工业相机产业发展前景与市场空间预测,2026-2032年中国3D工业相机行业投资机会及投资风险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