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螯合剂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新型螯合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得产品性能更加优越,环保性更强。例如,绿色螯合剂/天然螯合剂因其可生物降解、无毒和可持续来源等优点,逐渐受到市场青睐。2024年,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7.72亿元,同比增长5.29%。
相关上市企业:清水源(300437)、泰和科技(300801)、兴欣新材(001358)、泰达股份(000652)
相关企业:山东华鲁恒升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利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南通全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昆明川金诺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辉隆农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粤海水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创生态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螯合剂、螯合剂市场规模、螯合剂行业现状、螯合剂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螯合剂是一种含有能与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结构的配位原子(如氮、氧、硫等)的化合物。它能够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反应,通过多个配位原子与金属离子配位,形成具有环状结构的配合物。这种环状结构赋予螯合物特殊的稳定性(螯合效应),可有效防止金属离子沉淀、腐蚀或参与化学反应。螯合剂包括无机和有机两类。大多数是有机类化合物。
无机螯合剂与有机螯合剂在性能上存在显著差异。无机螯合剂以磷酸根、硅酸根等无机离子为主,如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对钙镁离子螯合能力强,但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生物降解性差,欧盟已禁用多磷酸盐类。亚氨基二琥珀酸(IDSA)作为绿色无机螯合剂,生物降解率超90%,适用于电子电镀、精密仪器清洗。有机螯合剂含碳骨架,如EDTA、DTPA,对重金属(Pb²⁺、Cd²⁺)稳定常数高达10¹⁹以上,螯合能力优异,但氨基羧酸类生物降解率仅0-5%,环境残留风险高。羟基羧酸类(如EDDS)28天降解率超80%,天然有机酸(如柠檬酸)完全降解,环保性突出。应用领域方面,无机螯合剂多用于传统洗涤剂、工业冷却水处理;有机螯合剂在工业水处理、金属清洗、农业土壤修复、医药解毒等领域更广泛,尤其是绿色螯合剂(如EDDS)在环保场景中表现优异。两者在化学结构、环境影响、应用场景上各有优劣,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二、行业产业链
螯合剂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乙二胺、氰化物、柠檬酸、磷酸盐、甲醛等原材料,以及反应釜、加热/冷却系统、过滤设备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螯合剂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为水处理、金属加工、纺织印染、日化洗涤、农业、医药等领域。
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水污染治理力度持续加大,为水处理药剂市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工业废水排放标准的日益严格,促使众多企业加大对水处理药剂的投入,以确保废水达标排放。此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生活污水处理需求也不断增加,进一步推动了水处理药剂市场的扩张。2024年,中国水处理药剂市场规模为480亿元,同比增长7.72%。螯合剂在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它能够与水中的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从而有效去除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如铜、锌、镍等。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螯合剂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升级。新型螯合剂的开发和应用,使得产品性能更加优越,环保性更强。例如,绿色螯合剂/天然螯合剂因其可生物降解、无毒和可持续来源等优点,逐渐受到市场青睐。2024年,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17.72亿元,同比增长5.29%。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当前中国螯合剂行业呈现多极竞争的格局。以石家庄杰克化工为代表的龙头企业占据主导地位,杰克化工依托乙二胺-氰化物全产业链优势,年产能超百万吨,产品覆盖EDTA、DTPA等传统螯合剂及生物基可降解品种。中小企业则聚焦细分赛道,如绍兴兴欣新材料在重金属捕捉剂领域通过纳米催化剂技术实现原料转化率99%。
河南清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2015年深交所上市,专注水处理剂研发生产,年产能5万吨,产品涵盖阻垢剂、螯合剂等八大系列。核心产品包括HEDP、ATMP等有机磷螯合剂,广泛应用于化工、电力、冶金等领域。自主研发“水云踪”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水处理系统动态监控与智能化管理,提升循环水利用率,降低能耗30%以上。环保方面,废水回收率超85%,获“省级绿色企业”称号,产品出口50余国,客户包括2000余家企业,被认定为优秀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清水源营业收入为4.17亿元,同比下降26.25%;归母净利润为-0.26亿元,同比增长41.73%。
山东泰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连续化制备工艺,实现水处理药剂绿色合成。产品覆盖阻垢缓蚀剂、螯合剂(如GLDA.Na4)、杀菌剂等,总产能30余万吨。绿色螯合剂GLDA.Na4生物降解率超80%,符合OECD标准,替代传统EDTA,应用于日化、农业、电子清洗等领域。公司拥有308项专利,19个注册商标,产品通过环保认证,如GLDA.Na4的生物降解性获国际认可。技术方面,开发聚环氧琥珀酸(PESA)等绿色产品,减少VOC排放,推动行业绿色转型,获“瞪羚企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称号,客户涵盖国际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2025年上半年,泰和科技营业收入为13.92亿元,同比增长27.68%;归母净利润为0.56亿元,同比增长3.90%。
五、行业发展趋势
1、环保政策加速进行,推动绿色化与可降解材料主导市场
环保政策驱动可降解螯合剂需求激增。中国作为核心市场,“双碳”目标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动GLDA、MGDA等生物降解产品替代传统EDTA。例如,山东泰和科技研发的GLDA生物降解率超90%,广泛应用于洗涤剂、水处理领域,年产能达30万吨。生物基螯合剂如聚谷氨酸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降低成本,在重金属废水处理中可使污泥量减少,符合循环经济趋势。未来,政策将进一步淘汰非环保助剂,推动绿色化与可降解材料主导市场。
2、技术加速创新,推动高端产品研发
生物发酵与纳米技术成为研发核心。南京大学潘丙才团队开发的HZO-201纳米材料,通过“纳米颗粒-有机配体-重金属”三元络合技术,在盐含量>1.5%的废水中对Cu²⁺吸附量达130mg/g,远超离子交换树脂。智能化控制技术引入,如在线监测系统动态调节螯合剂投加量,降低药剂消耗10%-20%,提升生产效率。未来,企业将聚焦定制化解决方案,如针对电子电镀废水的高盐络合物处理技术,满足细分领域需求。
3、推动产业链整合,加速全球化布局
龙头企业通过产业链一体化降低成本。石家庄杰克化工整合乙二胺-氰化物产业链,年产能超百万吨,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超15%。巴斯夫、诺力昂等国际企业在华建MGDA产线,本土企业如山东泰和科技拓展东南亚市场,出口量年增长。未来,产业链整合将向上下游延伸,如味精生产企业布局GLDA生产,发挥协同效应。全球化布局中,企业通过技术输出与本土化生产结合,提升国际竞争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螯合剂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螯合剂投资建议,中国螯合剂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中国螯合剂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