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我国幅员广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样化。首先,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吸收传统农业好的做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地区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其次,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并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此外,发展生态农业还能够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85%。未来,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化、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元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将在标准化建设、产业链整合与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相关上市企业:大北农(002385)、隆平高科(000998)、宏辉果蔬(603336)、辉隆股份(002556)、天禾股份(002999)、浙农股份(002758)、金龙鱼(300999)、中粮科技(000930)、农产品(000061)等。
相关企业:安徽裕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飞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锦辉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融和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生态农业行业发展历程、生态农业行业相关政策、生态农业行业产业链、全球生态农业行业市场规模、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规模、生态农业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生态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一、生态农业行业概述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当前,生态农业的特点主要包括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和持续性。
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都是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方式,它们在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但都是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生态农业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性、采用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推广生态农业技术。有机农业的实现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避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肥、鼓励轮作和间作、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建立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
二、生态农业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起步初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的建设发展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的示范推广阶段。起步初始阶段:我国将国外生态农业的理论、实践经验与当时中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相结合,进行试验研究,并建立了一批生态农业试点单位。建设发展阶段:我国的生态农业规模慢慢从生态户、生态村扩大至生态乡、生态县,且运作模式不断在改进,生态农业建设从起步向示范推广发展过渡。示范推广阶段:我国的生态农业已经成为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普遍形式,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解决环境破坏问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生态农业行业政策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压力剧增的背景下,中国推进生态农业转型的需求更为迫切。在“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国家围绕生态农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了生态农业的持续发展。例如,2024年4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若干举措》,加快培育现代都市型农业。支持城市郊区发展设施农业、数字农业、生态农业、光伏农业,培育壮大文化体验、研学科普、民宿经济、农光互补等“农业+”新兴业态,推动农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融合互促。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深入推进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四、生态农业行业产业链
生态农业产业链上游为农业研发及农资供应两个环节。产业链中游为农产品生产,其中包括动物农产品生产和植物农产品生产。产业链下游为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流通领域。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五、生态农业行业发展现状
在全球农业发展进程中,生态农业正逐步占据关键地位,成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路径。传统农业在保障粮食供应方面曾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过度依赖化肥、农药的弊端日益凸显,如土壤肥力下降、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接踵而至。在此背景下,生态农业以其独特的理念和实践方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希望。近年来,得益于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以及消费者对绿色、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全球生态农业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数据显示,2020-2024年全球生态农业行业市场规模从2.3万亿美元增长至3.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1.07%。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品质、安全、无污染食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推动了生态农业绿色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预计在未来,全球生态农业市场规模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其增长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
生态农业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我国幅员广阔,跨越众多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带,农业生态经济区划类型多样化。首先,发展生态农业可以针对我国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的情况,吸收传统农业好的做法,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使各地区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其次,发展生态农业能够降低农业成本,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民收益,并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此外,发展生态农业还能够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同时,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近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数据显示,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规模从2021年的10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5.15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85%。未来,随着绿色消费理念的深化、智慧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多元商业模式的持续创新,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将在标准化建设、产业链整合与生态价值转化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突破,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与乡村全面振兴。
六、生态农业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当前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市场参与者包括区域性生态农场、全国性品牌企业及科技驱动型新锐机构。各类主体在资源禀赋、业务模式和市场定位上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区域性企业依托地方特色深耕基地市场,全国性品牌通过标准化体系和渠道建设扩大影响力,而科技型企业则聚焦智慧农业技术应用。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但资源整合与技术升级正推动行业向规范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竞争维度从单一产品拓展至全产业链运营能力与品牌价值的综合比拼。当前,中国生态农业代表企业主要包括安徽裕农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浙江飞翼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广东锦辉安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泰华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天目湖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安徽和合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融和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1、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明康汇生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2012年,总部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是一家以生鲜供应链为核心,融合农产品销售业务、智慧生鲜生态运营的集团公司,致力于成为长三角领先生鲜全产业链企业。2021年招商局资本旗下浙江“两山”基金、中国农垦产业基金正式战略投资明康汇。明康汇始终坚持“让每一个人享受生鲜的美好”的使命,成立的初心是为了保障海亮教育学生和老师的食品安全。作为世界500强海亮集团旗下生鲜科技品牌,明康汇提供“从田间地头到冷链物流再到百姓餐桌”的全产业链服务,助力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公司农业基地主要包括种植基地、养殖基地和水产基地。
2、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中国最大的蛋鸡养殖和蛋品生产企业。经过20年稳健发展,德青源鸡蛋年产销量58亿枚、蛋鸡存栏量2055万只、19个现代化自营农场,在鸡蛋产销量、自营农场规模数量方面位居中国之首。2000年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奥运会、世锦赛、进博会、园博会、APEC、G20、纪念抗战胜利阅兵式、十九大、建国70周年阅兵式等国际、国家重大活动的蛋品供应重任。德青源坚持数字农业、智慧养殖,开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对于社会,德青源打造未来农场产业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数万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带动当地有机农产品种植,引领生态农业产业化,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七、生态农业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理论基础上不完备
生态农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需要包括农学、林学、畜牧学、水产养殖、生态学、资源科学、环境科学、加工技术以及社会科学在内的多种学科的支持。以前的研究,往往是单一学科的,因此可能对这一复杂系统中的某种组分有了一定的、甚至是比较深入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些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还知之甚少。因此,需要进一步从系统、综合的角度,对生态农业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特别是要素之间的耦合规律、结构的优化设计、科学的分类体系,客观的评价方法方面。这种研究应当建立在对现有生态农业模式进行深入的调查分析基础上,必须超越生物学、生态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之间的界限,应当是多学科交叉与综合,需要多种学科专家的共同参与,需要建立生态农业自身的理论体系。
2、农业的产业化水平不高
发展生态农业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但在中国的许多农村地区,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仍然是一项紧迫的任务。生态农业的实际情况还不能满足这一需求,因为在一些地方,仅仅依靠种植业的发展,难以获得比较高的经济收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加入WTO,既为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使之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这一新的形势,生态农业的发展还有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而其中,农业的产业化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人口问题一直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据估计,到2030年前后,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土地资源相对短缺,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而人口在继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大障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也必须通过在生态农业中延长产业链、促进农业的产业化水平来实现。
八、生态农业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融合深化:从粗放管理到智慧生态
未来,中国生态农业将加速与物联网、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实现生产管理的精准化与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将实时监测土壤墒情、作物长势及病虫害动态,数据平台通过算法分析为施肥、灌溉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提供最优决策。这种技术赋能不仅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更能实现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全程可追溯管理,推动农业生产从依赖经验判断转向数据驱动的智慧运营,在保障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实现稳产增收。
2、模式创新拓展:从单一生产到多元价值释放
生态农业的发展将突破传统的农产品生产范畴,向多元价值融合的方向演进。农旅康养、科普教育、文化体验等服务业态将与农业生产深度绑定,形成“农业+”的复合商业模式。消费者不再只是农产品的购买者,更是生态体验的参与者与乡村文化的感知者。这种模式创新将有效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单位土地面积的综合产出效益,使生态农业从单纯的种植养殖活动,升级为一个集生产、生活、生态功能于一体的价值创造系统。
3、市场导向强化:从产品认证到信任消费构建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健康关注度的持续提升,市场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将从单纯依赖有机、绿色认证,转向追求更深层次的透明与信任。区块链、溯源二维码等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流程记录,赋予每个产品独一无二的“生态身份证”。同时,社区支持农业、会员制农场等直连模式将进一步发展,构建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稳固信任关系。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将体现在其可验证的生态实践、持续透明的信息开放以及与消费者建立的长期情感连接上。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生态农业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生态农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中国生态农业的投资潜力分析及风险预警,生态农业的前景趋势预测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