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全球及中国船舶险行业市场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船舶险保费稳步增加,发展潜力加速释放[图]

内容概要:船舶险是以各种类型船舶为保险标的,承保其在海上航行或者在港内停泊时遭到的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及可能引起的责任赔偿。我国船舶保险条款一般分为全损险和一切险两种,另外有一种特殊附加险。近年来,得益于航运活动的持续增多以及船舶价值的不断提升,全球船舶险保费不断增加,由2020年的7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96.7亿美元。船东们正在加大对船队的投资,添置技术更先进的船舶,以满足全球贸易的需求。受此趋势影响,船舶保险企业扩大了对这些高价值资产的承保范畴。从区域来看,欧洲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约占53%,亚太地区约占35%。从国家及地区来看,英国以16.1%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其次北欧、中国占比均超10%。新加坡、日本、法国紧随其后。中国庞大的贸易体量和船队规模为船舶保险提供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中国船队规模与船价的提升直接拉动了船舶保险市场,2024年全国船舶险保费达73.12亿元,同比增长7.1%。2025年1-5月全国船舶险保费50.7亿元,其中上海船舶险保费收入占全国45.8%,为23.23亿元,为我国船舶保险重要市场。截止2025年9月,航运保险产品注册管理平台共有1486个船舶险注册,其中337个被注销,1149个处于正常状态。1149个正常状态的船舶保险中包括236个主险与913个附加险。236个主险中,远洋船舶保险有85个,数量最多;其次沿海、内河船舶保险38个,船舶建造保险37个。我国航运业取得显著改善,船舶损失明显减少。从赔款情况来看,2024年期间,中国船舶险赔款支出31.09亿元,同比下降22.7%,占全国赔付支出的0.3%,为主要财产险唯二负增长的险种。


上市企业:中国平安(601318)、中国人保(601319)、中国人寿(601628)、中国太保(601601)、阳光保险(06963)、中国财险(02328)


相关企业: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永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申能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大家财产保险有限责任公司、三井住友海上火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劳合社保险(中国)有限公司、国任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永诚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船舶险分类、船舶险保费、船舶险赔付率、船舶险数量、船舶险发展趋势


一、船舶险行业相关概述


船舶险是以各种类型船舶为保险标的,承保其在海上航行或者在港内停泊时遭到的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及可能引起的责任赔偿。我国船舶保险条款一般分为全损险和一切险两种,另外有一种特殊附加险。(1)船舶全损险:是指被保险船舶发生保险项下全部损失时保险人才予赔付的保险。全损险分为实际全损和推定全损。实际全损指作为保险的船舶全部灭失,如船舶碰撞或触礁沉没,或遭受严重损坏后无法修复等。船舶被敌对国捕获、没收或失踪(一般为两个月后)亦作为实际全损处理。退订全损指船舶发生事故后,船舶的实际全损已不可避免,或者回复、修理、救助的费用或这些费用的综合将超过船舶的保险价值。(2)船舶保险一切险:是指被保险船舶发生保险项下全都损失或部分损失时保险人均给予赔偿。船舶一切险除负责全损险责任范围内被保险船舶全损外,还包括部分损失以及碰撞责任、共同海损分摊、救助费用和施救费用。

船舶险类别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船舶险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全球船舶险行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得益于航运活动的持续增多以及船舶价值的不断提升,全球船舶险保费不断增加,由2020年的7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96.7亿美元。船东们正在加大对船队的投资,添置技术更先进的船舶,以满足全球贸易的需求。受此趋势影响,船舶保险企业扩大了对这些高价值资产的承保范畴。

2020-2024年全球船舶险保费


从区域来看,欧洲仍占据绝对主导地位,2024年约占53%,多个欧洲国家保费实现显著增长:土耳其因汇率波动影响增幅超30%,北欧地区稳定增长5%,受制裁影响的俄罗斯(计入欧洲统计范畴)也实现了15%的增长率。亚太地区约占35%,虽中国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印度、新加坡和日本市场的疲软导致亚洲整体增长平缓。

2024年全球船舶险保费区域分布


从国家及地区来看,2024年期间,英国以16.1%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其次北欧、中国占比均超10%。新加坡、日本、法国紧随其后。

2024年全球船舶险保费国家及地区分布


据国际海上保险联盟(IUMI)数据,2021-2024年期间,全球船舶险赔付率持续上升,2024年约为67%。全球船队老化问题凸显,世界船队的平均船龄为22.6年,其中35%的船舶超过25年,61%的船舶超过15年。与此同时,用于替换的新船订单量仅为现有船队的16%,处于温和水平,而拆船量则处于多年低点。2024年,所有事故中有52%涉及≥20年的船舶,41%涉及≥25年的船舶。老旧船舶通常维修不经济,这导致推定全损甚至未修复损坏索赔。

2020-2024年全球船舶险赔付率


中国船舶险行业发展现状


1、发展背景


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航运业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助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2024年,我国水路货运量达到98.1亿吨,是10年前的1.64倍;水路货物周转量达到14万亿吨公里,同比增长8.8%,在货物总周转量中的占比达到55.6%;海运承担了我国约95%的对外贸易运输量,在保障粮食、能源资源等重点物资运输和国际国内物流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航线联系,服务网络不断完善,海运连接度全球领先。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全国拥有水上运输船舶11.02万艘,比2023年末减少0.81万艘,其中包括9.78万艘内河运输船舶、1.02沿海运输船和0.12万艘远洋运输船舶。

2020-2024年中国运输船舶数量(万艘)


中国庞大的贸易体量和船队规模为船舶保险提供坚实的市场需求基础。中国船队规模与船价的提升直接拉动了船舶保险市场,2024年全国船舶险保费达73.12亿元,同比增长7.1%。2025年1-5月全国船舶险保费50.7亿元,其中上海船舶险保费收入占全国45.8%,为23.23亿元,为我国船舶保险重要市场。

2021-2025年5月中国船舶险保费


我国航运业取得显著改善,船舶损失明显减少。从赔款情况来看,2024年期间,中国船舶险赔款支出31.09亿元,同比下降22.7%,占全国赔付支出的0.3%,为主要财产险唯二负增长的险种。

2023-2024年中国船舶险赔款支出


2015年7月,在保监监管部门和上海市委市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下,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在上海正式实施,航运保险产品注册管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截止2025年9月,航运保险产品注册管理平台共有1486个船舶险注册,其中337个被注销,1149个处于正常状态。1149个正常状态的船舶保险中包括236个主险与913个附加险。236个主险中,远洋船舶保险有85个,数量最多;其次沿海、内河船舶保险38个,船舶建造保险37个。

截至2025年9月中国船舶险数量(个)


中国船舶险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中国市场将更加注重创新发展,聚焦绿色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航运行业正加速转型,大量新型船舶和纯电动船舶投入运营。为此,航运保险公司需研发新产品,以应对风险态势变化。同时随着AI技术不断发展,AI技术将在风险评估、事故调查和追踪定位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一些保险公司已依托大数据和AI技术研发了专门系统,帮助核保人员评估单一船舶甚至整个船队的风险。该系统通过分析船舶的AIS轨迹,帮助理赔人员确定碰撞事故原因,提升理赔效率。此外,在全球化趋势下,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有条件的保险公司将积极“走出去”,在关键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加强与当地服务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航运保险组织的活动,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国船舶险行业发展趋势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船舶险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53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船舶险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船舶险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船舶险行业市场研究分析及投资机会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1-2025年船舶险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船舶险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船舶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