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政策、产业链图谱、发展现状、企业布局及发展趋势研判:行业向大众消费渗透提速,手机卫星直连引领布局重点[图]

内容概要: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作为空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入口,正经历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消费市场的历史性跨越。政策层面,国家将其纳入新基建战略,通过《“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等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并构建涵盖频谱管理、业务准入、设备标准的全方位政策体系,2025年发放的卫星互联网牌照更标志着监管框架与商业模式的双重突破。技术端,6G、星载AI与量子加密技术推动终端向“智能感知+绝对安全”升级,多模一体化设计实现“空天地海”无缝漫游;系统建设上,“千帆星座”“GW星座”等低轨项目加速推进,预计2030年部署超3.8万颗卫星,形成全球覆盖能力。市场端,行业规模从2020年265.59亿元增至2024年35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4%,2025年将达376亿元;用户规模突破300万户,并向千万级目标迈进,手机直连卫星成为消费级市场核心方向,华为、小米等厂商已推出多款支持卫星通信的智能手机,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87亿元,中端机型渗透率持续提升。未来,随着技术融合深化与生态全球化拓展,中国将构建高低轨互补的立体网络,通过“技术换资源”推动全球标准制定,2030年有望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卫星通信生态的关键引领者。


上市企业:中国卫通(601698.SH)、中国卫星(600118.SH)、中国电信(601728.SH)、中国联通(600050.SH)、海格通信(002465.SZ)、华力创通(300045.SZ)、三维通信(002115.SZ)、小米(01810.HK)、北斗星通(002151 SZ)、上海沪工(603131.SH)、震有科技(688418.SH)


相关企业: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星网网络应用有限公司、正成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中寰卫星导航通信有限公司、南京中网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重庆两江卫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河北神舟卫星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北斗航天卫星应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爱浦路卫星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发展政策、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产业链、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发展现状、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竞争格局、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发展趋势


一、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相关概述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是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用户端核心设备,通过无线通信方式直接连接通信卫星,实现语音互通、文字收发、数据交换及视频传输等功能。其核心特征在于无需依赖地面中转设备,即可在偏远地区、海洋、航空等场景下建立独立通信链路。根据中国《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终端设备需适配卫星移动业务频率标准,并支持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融合发展,涵盖手持终端、车载终端、固定终端及航空器、船舶等载具搭载的专用设备。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分类方式多样,按使用场景可分为手持、便携式、固定终端及车载、船载、航空等载具终端;按卫星类型可分为适配低地球轨道(LEO)、地球同步轨道(GEO)、中地球轨道(MEO)卫星的设备;按频段可分为L波段、X波段、Ku波段、Ka波段等不同频段设备;按业务类型则可分为满足语音通话的语音通信终端、用于数据传输的数据通信终端,以及支持视频图像传输的视频图像通信终端。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分类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技术探索阶段,当时主要集中在卫星通信技术的研发与试验。2000年,“331”工程启动和“东方红二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并进入转化阶段。2014年政策开放民间资本进入后,行业进入商业化加速阶段,市场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后行业进入创新突破期,低轨卫星互联网布局加速,特别是2023年华为Mate60系列率先实现手机直连天通卫星通话,推动卫星终端从专业应用走向大众消费市场,标志着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行业正式进入天地一体化融合发展的新阶段。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发展政策分析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作为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的关键地面入口和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我国的高度重视,已被纳入国家新基建战略范畴。国家相继出台《“十四五”信息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顶层设计文件,明确将其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同时发布《卫星网络国内协调管理办法(暂行)》《终端设备直连卫星服务管理规定》等行业规范,以及《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创新信息通信行业管理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等扶持政策,共同构建了从频谱管理、业务准入、设备形态到应用服务的全方位政策支撑体系,为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的技术创新、生态建设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相关政策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产业链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已形成完整且自主程度较高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主要为芯片、天线、射频元器件等核心部件供应,其中天通基带芯片、北斗导航芯片等已实现国产化突破;中游是终端制造与系统集成,涵盖海格通信、华力创通等专业厂商,以及华为、小米等消费电子巨头推出的卫星通信功能设备;下游由中国卫通、中国星网等卫星运营商提供空间段资源,并由电信运营商提供地面服务,最终广泛应用于应急管理、海洋渔业、大众消费等众多领域,呈现出从专业高端走向规模化、消费级的显著趋势。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产业链图谱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四、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卫星互联网市场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已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经济增长新引擎。在系统建设方面,中国正在积极推进多个低轨卫星星座项目,例如“千帆星座”(G60星链)计划于2024年发射108颗卫星,并预计到2030年建成约15000颗卫星组成的网络,提供全球覆盖和手机直连等多业务融合服务。此外,“GW星座”和“鸿鵠-3”星座等计划也在稳步推进,全国远期规划卫星总数预计超过3.8万颗。市场规模方面,2020年至2024年间,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规模从265.59亿元持续增长至353.3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提升至376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

2020-2025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是空天地一体化通信网络的核心地面入口,承担着偏远地区通信、应急救援和消费级卫星服务落地的重要职能。目前我国卫星通信用户规模增长迅速,截至2024年底已突破300万户,在政策推动、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共同作用下,正加速向千万级目标迈进。工信部明确提出到2030年发展超千万卫星通信用户,推动手机直连卫星等创新模式规模化发展。当前,卫星通信正从专业领域加速向大众市场渗透,主要运营商通过共建共享模式充分发挥天通、北斗等卫星系统能力,推出手机直连、汽车直连等新型服务。随着低轨卫星互联网加速建设,以及6G技术和星载AI的融合发展,卫星通信预计将在2030年深度融入应急通信、物联网等多元场景,形成千万级用户市场,成为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2030年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用户规模及预测(单位:万人)


在消费级市场,手机直连卫星已成为卫星通信终端设备最具潜力的应用方向。目前,华为、小米等主流手机厂商依托我国自主建设的“天通一号”高轨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相继推出多款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智能手机,推动该技术从专业领域向消费级市场快速普及。当前阶段,手机直连卫星主要作为地面网络覆盖的重要补充,面向户外探险、应急救援、偏远地区作业等特殊场景,提供短信、语音等窄带通信服务。

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手机直连卫星布局情况


2025年8月25日,国家向中国星网、上海垣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五家企业发放卫星互联网牌照,这一重大政策突破将加速我国低轨卫星网络建设进程,为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创新业务提供完善的监管框架和商业模式支撑。随着低轨卫星星座部署的逐步完善和技术演进,未来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将从现有的窄带应用向宽带接入服务升级,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数据传输和互联网接入体验。


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服务潜在市场规模可达87亿元。在技术持续进步、成本不断下降、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的多重驱动下,手机直连卫星功能有望从高端机型向中端机型渗透,逐渐成为智能手机的标准配置,市场发展空间广阔。这一趋势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空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建设,为构建全域覆盖、随时互联的数字化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2025-2030年中国手机直连卫星通信服务市场空间预测(单位:亿元)


五、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以 “国家队”为主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技术链条全覆盖的特点。中国卫通、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等拥有卫星通信业务牌照的运营商是产业核心。中国卫星等“国家队”在卫星制造环节占据龙头地位。民营企业则在终端和芯片领域表现活跃,例如华力创通是天通一号卫星通信系统的核心芯片供应商,海格通信是国内拥有全系列天通卫星终端及芯片的主流厂家,并成为多款支持“手机直连卫星”功能的手机终端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之一,而三维通信卫星互联网研发成果已进入“技术兑现+订单落地”阶段。整个产业正从传统的专业应用加速向大众消费市场(如手机直连卫星)拓展,并朝着天地一体化融合的方向发展。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情况


六、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正呈现技术深度融合、应用场景全民化与产业生态全球化的三大趋势:技术层面,6G、AI与量子加密技术将驱动终端向“智能感知+绝对安全”升级,多模一体化设计实现“空天地海”无缝漫游;应用层面,终端设备从应急通信向消费电子、车联网、农业物联网等大众市场全面渗透,预计2030年大众市场销量占比超60%,智能手机、智能穿戴及车载终端将成为核心载体;产业层面,行业从设备销售转向“卫星即服务”新模式,中国凭借“国家队+民企”协同优势构建高低轨互补的立体网络,并通过“技术换资源”策略推动全球标准制定,预计2030年将占据全球30%市场份额,成为全球卫星通信生态的重要引领者。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技术融合驱动设备性能跃升


未来五年,卫星通信终端设备将深度融入6G、人工智能与量子技术,实现从“单一通信”向“智能感知”的跨越。星载AI芯片将支持卫星自主决策,动态优化波束覆盖与频谱分配,使终端在复杂环境下仍能保持高速稳定连接;量子加密技术嵌入终端模块,可抵御电磁脉冲攻击与信号窃听,为金融、政务等高安全场景提供“绝对安全”的通信保障。同时,终端设备将向“多模一体化”演进,集成卫星、5G、Wi-Fi等多种通信协议,用户无需切换设备即可实现“空天地海”无缝漫游,例如车载终端可同时连接低轨卫星与地面基站,保障自动驾驶在偏远地区的实时数据传输。


2、应用场景从专业领域向大众消费全面渗透


卫星通信终端正突破“应急专用”标签,加速融入大众生活。消费电子领域,2025年后新上市智能手机将普遍支持卫星直连功能,用户可在无地面信号区域发送图文、视频甚至进行直播;智能穿戴设备集成卫星通信模块后,可实时上传户外运动者的生命体征与位置数据,为登山、探险等场景提供“数字保镖”。车联网领域,卫星终端将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标配”,支持车辆在沙漠、海洋等无人区实现远程控制与自动驾驶;农业、物流等行业则通过卫星物联网终端实现设备远程监控与数据回传,例如牧民可通过卫星项圈实时追踪牛羊位置,降低丢失率超80%。预计到2030年,大众消费市场将贡献终端设备60%以上的销量。


3、产业生态重构催生新商业模式


卫星通信终端行业将从“设备销售”转向“服务运营”,催生“卫星即服务”(SaaS)新业态。企业可通过API调用卫星资源,按需购买带宽、存储等服务,降低使用门槛;例如,农业公司可按季购买卫星遥感数据,用于作物估产与病虫害监测,成本较自建卫星降低90%。全球竞争方面,中国凭借“国家队+民企”协同优势加速崛起:国企主导高轨卫星资源,民企聚焦低轨星座创新,形成“高低轨互补”的立体网络;同时,中国通过“技术换资源”策略,向“一带一路”国家输出卫星技术,换取轨道频段使用权,逐步构建以中国为核心的全球卫星通信标准体系。预计2030年中国将成为行业规则的重要制定者。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市场产销状况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产业链全景及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重点企业案例分析,中国卫星通信终端设备行业市场前瞻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