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热成像设备(又称红外热像仪)是一种通过接收红外辐射并将其转换为可见热图像的光电设备,能够以非接触方式直观呈现物体的温度分布,广泛应用于多个高技术领域。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上游以红外探测器为核心,非制冷型技术日益成熟,国产化率超80%,成本显著下降;中游以高德红外、睿创微纳等企业为主导,实现从芯片到整机的全链条整合,并结合AI算法大幅提升识别准确率和响应速度;下游应用覆盖军用与民用两大板块,军用方面包括红外制导和夜视侦察等高端装备,民用则快速扩展至工业检测、安防监控、医疗健康及消费电子等领域。行业在政策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呈现出国产化、智能化与成本持续下探的明确趋势。2020至2024年,中国热成像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率达14%,2024年已达810亿元,预计2025年将突破900亿元。未来,随着技术迭代加速和应用场景不断深化,中国热成像产业将继续向高精度、智能化、融合化和全球化方向迈进。
上市企业:高德红外(002414.SZ)、睿创微纳(688002.SH)、海康威视(002415.SZ)、富吉瑞(688272.SH)、久之洋(300516.SZ)、国科天成(301571.SZ)、大华股份(002236.SZ)
相关企业:烟台艾睿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飒特红外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朗驰欣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河市汉广设备有限公司、华盾光电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南邦红外技术有限公司、浙江明电通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海康微影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广安视讯科技有限公司、深圳点扬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热成像设备、热成像设备行业产业链、热成像设备发展现状、热成像设备细分市场、热成像设备竞争格局、热成像设备发展趋势
一、热成像设备行业相关概述
热成像设备,又称红外热像仪,是一种利用红外探测器和光学成像物镜,接收被测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分布图形,并将其转换为人眼可见的热图像(ThermalImage)的精密光电设备。热图像上的不同颜色代表被测物体表面的不同温度分布,从而使用户能够“看见”并量化物体的热量。
热成像设备分类方式多样,按工作温度可分为需低温制冷、灵敏度高但成本高的制冷型热成像仪(多用于军事、航天等高端领域),以及无需制冷、成本低且便携的非制冷型热成像仪(广泛应用于民用与部分军事场景);按功能则可分为能呈现热分布并定量测温的测温型热成像仪(适用于预防维护、医疗检疫等领域),和仅生成红外图像、不显示确切温度的非测温型热成像仪(常用于安全监控、辅助驾驶等场景)。
二、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产业链
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产业链呈现“上游核心器件国产化加速、中游系统集成技术壁垒强化、下游应用服务生态化拓展”的垂直结构。上游聚焦红外探测器、光学镜头等核心器件,非制冷型探测器技术成熟推动国产化率超80%,成本下降60%,同时碲镉汞等高端材料仍依赖进口;中游以高德红外、睿创微纳等企业为主导,通过垂直整合构建从器件研发到终端产品设计的全链条能力,AI算法与热成像深度融合使目标识别准确率突破95%,边缘计算实现0.8秒实时响应;下游应用则分为高端军用(红外制导、夜视侦察)和快速增长的民用市场(工业检测、安防监控、消防医疗及消费电子),整个产业链在政策与市场需求驱动下正朝着国产化、智能化及成本不断降低的方向发展。
热成像设备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工业、汽车、消费电子、医疗、国防及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在工业领域,作为市场主力,2024年其规模占比约35%,凭借非接触、实时监测等优势,广泛应用于设备故障诊断、能源管理、生产流程监控与安全生产等场景;汽车市场在自动紧急制动法规实施和智能驾驶技术发展的推动下,热成像设备用于夜间辅助驾驶与行人检测等功能,正迎来快速增长;消费电子领域,该技术逐步融入智能家居与可穿戴设备,赋能家庭安防与健康管理,应用前景广阔;医疗领域则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借助热成像设备实现非接触体温监测与慢性病筛查,需求持续提升。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三、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热成像设备作为融合红外探测、光电转换与智能算法的高科技产品,凭借其全天候感知、非接触测温及穿透烟雾成像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国防安全、工业检测、医疗诊断等领域的关键装备。近年来,在政策驱动、技术突破及场景拓展的三重催化下,中国热成像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数据显示:2020-2024年市场规模从480.36亿元跃升至81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显著高于全球平均增速;随着军用制冷型探测器国产化率从2023年35%提升至2025年50%,叠加非制冷探测器成本下降,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900亿元,形成"技术迭代降本-场景渗透率提升-市场规模扩张"的良性循环。
在军用领域,红外成像技术凭借穿透黑暗、烟雾等复杂环境的独特优势,已成为夜间作战、侦查预警、跟踪制导、电磁对抗等核心军事场景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国国防现代化进程正持续推动需求加速释放,单兵装备、主战平台及制导武器等细分装备市场均处于扩张阶段。2024年我国军用热成像设备市场规模已达275.4亿元,随着国防投入的稳步增加与国产红外技术的持续突破,预计到2025年该领域市场规模或将进一步攀升至300亿元,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民用市场,红外热成像技术正经历从专业工具向大众消费品的范式转变。随着非制冷探测器成本下降超60%、分辨率突破1280×1024像素,以及AI算法实现95%目标识别准确率,其应用场景已从传统的工业设备预测性维护、生产流程可视化监控、城市安防智能巡检等B端领域,加速向医疗健康、智能驾驶、户外运动等C端市场渗透。
近年来,在政策对中医诊断技术扶持加强与热成像等技术革新的双重推动下,中医诊断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全国多家医疗机构已陆续引入医用红外热成像系统,助力中医迈入“可视化诊断”新阶段。现代中医热成像不再局限于基础测温,借助384×288超高分辨率传感器,可将温差检测精度提升至0.03℃,犹如为中医“望诊”配备数字化显微镜。动态监测技术通过帧率优化,实现了对经络气血运行的可视化追踪,将传统“切脉”转化为可量化的“时间-温度”曲线,极大丰富了诊断依据。预计到2030年,热成像医疗设备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元。
四、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多元化态势。国有军工企业(如中电科11所、北方夜视集团)依托技术积淀与政府资源,主导导弹制导、战机瞄准等军用高端市场;上市公司形成中坚力量,其中高德红外、睿创微纳等第一梯队企业技术、规模与市场优势显著,前者以全产业链布局实现2024年营收26.78亿元,后者以军民两用战略斩获43.16亿元营收及6.1亿元净利润;大立科技、久之洋、富吉瑞等第二梯队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分别在非制冷探测器、海军装备、光电系统等领域建立壁垒;第三梯队中小企业则通过灵活经营与定制化服务,在区域或价格敏感型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各梯队企业围绕技术创新、市场拓展与产业链整合展开差异化竞争,共同推动行业向高端化、多元化方向发展。
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企业布局呈现技术驱动与场景深耕并重特征。睿创微纳以6μm探测器量产和AI芯片技术垄断消费电子与工业市场;高德红外通过全产业链整合实现军用领域主导地位及工业检测成本优势;大立科技聚焦电力巡检与消费级折叠屏机型;天眼热成像以手机即插即用设计和双价位策略主导消费市场;飒特红外在高温检测领域形成技术壁垒;海康威视与大华股份依托安防渠道优势,通过AI烟火识别、雷视融合等技术跨界渗透智慧城市与交通监测领域,形成“芯片-整机-场景”的全链条竞争格局。
五、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技术不断升级
在技术革新方面,国产非制冷型红外探测器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研发上的不断突破,使得量产良率大幅提升,进而促使热成像设备朝着小型化、低功耗、低成本方向大步迈进。与此同时,像元尺寸持续缩小,探测器的分辨率和灵敏度显著提高,这意味着设备能够精准捕捉到更为细微的热差异,所呈现的图像质量也随之大幅优化,为后续智能化分析奠定了坚实基础。智能化发展趋势下,AI 技术与热成像深度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新亮点。AI 算法能够对热成像图像进行实时分析,实现自动目标识别、异常检测以及预测性维护等高级功能。这一融合不仅极大地拓展了热成像设备的应用边界,更使设备从单纯的热图像采集工具,转变为智能化分析决策的得力助手,满足各行业日益增长的智能化运维需求。
2、应用场景多元化
市场层面,民用市场的崛起态势极为显著,其占比持续攀升,逐渐成为行业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工业领域对热成像设备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电力、石化等传统行业,电子制造、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加入,进一步拓宽了市场空间。在这些新兴产业中,热成像设备用于设备状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潜在故障隐患,实现故障预警,保障生产的连续性;在质量控制环节,可精准检测产品瑕疵,提升产品品质,从而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安全生产。医疗领域,热成像设备在经历非接触式体温筛查的大规模应用后,正积极向乳腺癌早期筛查、糖尿病足微循环监测等精准医疗应用领域延伸,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车载领域同样潜力巨大,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飞速发展,红外夜视系统作为辅助驾驶的关键传感器,能够在夜间或恶劣天气条件下,有效提升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和安全性,其渗透率有望在未来快速提升,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
3、行业出海市场空间大
此外,国产热成像设备在国内市场凭借成本优势,相较于进口产品具有更高的性价比,能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解决方案;本地化服务方面,能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保障;再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在国内市场逐步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不仅如此,部分优秀的国内企业还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尤其是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随着当地基础设施建设的稳步推进,在安防监控、工业检测等方面对热成像设备产生了大量需求,为国产热成像设备的出口创造了广阔空间 。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热成像设备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热成像设备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热成像设备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