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人工硬脑膜是用生物材料制成人体脑膜的替代物,用于因颅脑、脊髓损伤、肿瘤及其他颅脑疾病引起的硬脑膜或脊膜缺损的修补,防止脑脊液外漏、颅内感染、脑膨出、脑粘连和疤痕等严重并发症,以恢复其完整性。人工硬脑膜属于植介入耗材,伴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老龄化程度加深,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神经外科介入类手术需求增加,推动人工硬脑膜的需求放量增长。但2021年以来随着集采的稳步推进,国内人工硬脑膜产品价格下降较为明显。2024年,我国人工硬脑膜需求量从2017年的44.63万片增长至94.61万片,产品价格从2017年的1775元/片下降至800元/片,人工硬脑膜市场规模则从2020年的10.26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7.57亿元。
上市企业:冠昊生物(300238)、正海生物(300653.SZ)、迈普医学(301033)、佰仁医疗(688198)
相关企业:天津欧尔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博辉瑞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欣吉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陕西佰傲再生医学有限公司、上海白衣缘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卓阮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天新福(北京)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邦塞科技有限公司、郡是医疗株式会社グンゼ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英特格拉生命科技公司、蛇牌股份有限公司、库克生物技术公司
关键词:人工硬脑膜行业政策、人工硬脑膜产业链、人工硬脑膜需求量、人工硬脑膜行业均价、人工硬脑膜市场规模、人工硬脑膜市场竞争格局、人工硬脑膜行业发展趋势
一、人工硬脑膜行业基本概况
神经外科作为医学领域最为复杂的学科之一,是以手术为主要手段,医治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的一门临床外科专科。作为高精尖的前沿学科之一,神经外科对应用在手术中的高值医用耗材技术含量和精细程度要求都非常高。按产品类别划分,神经外科开颅手术高值耗材主要包括颅骨材料、脑膜材料、止血材料、闭合材料、引流材料等。
硬脑膜是介于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厚而坚韧的双层膜性组织,其主要作用是保护脑组织。人工硬脑膜(ArtificialDuraMater)是用生物材料制成人体脑膜的替代物,用于因颅脑、脊髓损伤、肿瘤及其他颅脑疾病引起的硬脑膜或脊膜缺损的修补,防止脑脊液外漏、颅内感染、脑膨出、脑粘连和疤痕等严重并发症,以恢复其完整性。人工硬脑膜的材料主要包括动物源性及人工合成的高份子材料。具体如下:
临床对人工硬脑膜具有无毒,对机体和脑组织无不良反应;表面光滑,与蛛网膜和脑组织不粘连;具有一定的强度、弹性和伸长性;便于消毒和保存等要求。
二、人工硬脑膜行业发展现状
人工硬脑膜属于植介入耗材,伴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增加、老龄化程度加深,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神经外科介入类手术需求增加,推动人工硬脑膜的需求放量增长。2024年,我国人工硬脑膜需求量从2017年的44.63万片增长至94.61万片。
2021年以来随着集采的稳步推进,国内人工硬脑膜产品价格下降较为明显。2024年,我国人工硬脑膜产品价格从2017年的1775元/片下降至800元/片。2020年,我国人工硬脑膜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7.92亿元增长至10.26亿元,我国人工硬脑膜市场规模则从2020年的10.26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7.57亿元。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人工硬脑膜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三、人工硬脑膜行业产业链
人工硬脑膜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动物源性材料(如牛、猪等动物组织)、人工合成材料(如聚乙醇酸、聚己内酯、聚乳酸等高分子材料)等原材料;行业中游为人工硬脑膜研发及生产;行业下游用于因颅脑、脊髓损伤、肿瘤及其他颅脑疾病引起的硬脑膜或脊膜缺损的修补。
硬脑膜位于颅骨内部和大脑之间,经过开颅手术后硬脑膜通常需要修补。近年来,我国开颅手术数量呈逐年增加趋势,据统计,2024年,我国开颅手术数量从2017年的52.5万例增长至111.3万例。
四、人工硬脑膜行业发展环境-相关政策
人工硬脑膜是医疗器械产品,属于高值医用耗材。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卫生健康事业的三大技术支撑之一,与临床医学、药物共同维护着人类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建议大力支持人工硬脑膜等高端医疗器械制造业发展,鼓励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临床推广使用。
五、人工硬脑膜行业竞争格局
1、主要企业
我国神经外科医用耗材的发展时间尚短,国产产品和国外产品仍有不小的差距。1890年,Beach在颅脑手术中首次应用金箔材料开启了硬脑膜修补的先河,之后,逐步出现了自体组织修补材料、同种异体修补材料、异种生物修补材料、人工合成材料等硬脑膜修补产品。目前除了人工硬脑(脊)膜完成了进口替代之外,其他细分市场仍由国外产品主导,进口替代率非常低。但随着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国产医疗器械企业创新发展,比如审批制度优化、高端器械进入国家扶持目录等,多项创新产品进入资金扶持和优先审批通道,市场格局逐渐发生转变,进口替代程度不断加快。
随着神经外科市场的发展,人工硬脑膜的使用量亦逐年增加,并日趋成熟。我国人工硬脑膜产品性能突出,已比肩外资厂商品质,在此背景下,目前我国人工硬脑膜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市场竞争格局呈现高度集中的特点,其中天新福、冠昊生物、正海生物、迈普医学、佰仁医疗等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合计市场份额在90%以上。我国人工硬脑膜市场参与者具体如下:
2、代表企业
1)、冠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冠昊生物是一家专注于再生医学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冠昊生物以动物组织为原料,拥有生物型硬脑膜补片等获批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核心技术获中、美、英等国专利授权。截止2024年底,冠昊生物自有人工硬脑膜产品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与B型硬脑(脊)膜补片。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冠昊生物生物型硬脑(脊)膜补片营收0.75亿元,占总营收的19.11%;B型硬脑(脊)膜补片营收0.72亿元,占总营收的19.81%。
2)、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正海生物是一家致力于生物再生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是国内最早一批深耕再生医学赛道的III类植入性医疗器械公司。正海生物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平台,成功孵化了包括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皮肤修复膜、骨修复材料等多款支架材料,在人体软硬组织修复领域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丰富的临床高质量耗材。正海生物的人工硬脑膜产品有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硬脑(脊)膜补片,适用于硬脑(脊)膜缺损的修复。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正海生物脑膜系列产品营业收入1.49亿元,占总营收的40.93%。
六、人工硬脑膜行业发展趋势
中国的人工硬脑膜行业经历了从依赖进口到国产替代,再到技术迭代创新的快速发展过程。目前,行业已经进入一个相对成熟且竞争激烈的阶段,国产产品已成为市场绝对主流,政策对人工硬脑膜行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和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神经外科领域的需求将持续增长,为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此外,新材料、新技术的引入使得人工硬脑膜产品的性能和安全性有了显著提升,有利于拓宽其应用领域。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人工硬脑膜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人工硬脑膜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工硬脑膜行业市场全景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人工硬脑膜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人工硬脑膜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