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船供油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供油量、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船供油市场稳健发展,上半年保税船供油量达1012万吨[图]

内容概况:进入2024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进出口贸易稳步改善,叠加红海冲突导致部分航线船舶绕行,推动中国保税船用油加注需求稳步回升,全年保税船供油量实现1988万吨,同比增长2.21%。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国际贸易活动频繁,为航运市场提供支撑,船舶燃料需求总体平稳。然而4月上旬中美大幅加征关税导致美线订单积压,5月关税再度调整、大幅下调后又迎来集中出货,航运市场需求短期波动明显,也对保税船用油消费带来扰动。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税船供油量约1012万吨,同比小幅下降0.39%。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保税船用燃料油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相关上市企业:中国石油(601857)、中国石化(600028)、上海石化(600688)、广汇能源(600256)、中水渔业(000798)、大湖股份(600257)、开创国际(600097)、神农种业(300189)、百洋股份(002696)、上港集团(600018)等。


相关企业: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上海龙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石油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江苏省中油泰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燃料河北有限公司、大连鑫丰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船供油行业发展历程、船供油行业产业链、燃料油产量、燃料油出口量、燃料油表观消费量、远洋渔业总产值、保税船供油量、保税船用油区域消费占比情况、中国保税船供油品种占比情况、船供油行业发展趋势


一、船供油行业概述


船供油是指为船舶提供其推进和辅助机器所需燃料的业务。这些油品是船舶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用于船舶主机的燃烧、润滑、冷却等。船供油服务通常由专业的船舶燃油供应商提供,他们会根据船舶的需求和航行计划,在合适的港口或锚地为船舶加油。船供油的主要方式有以供油船舶、水上加油站、车辆等为船舶加载自用散装燃油或润滑油。

船供油的主要方式


船供油的作业流程主要分为作业前、作业中和作业后。在作业前,供油单位要办理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备案、海事管理机构备案等手续。供油船舶载运油类货物进出港要办理船舶适载和货物适运申报手续,供受油双方要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供受油作业信息。受油船与供油船要备妥消防器材,受油方检查加油管系等,双方约定通信联络方式。在作业中,供油船靠妥受油船后,受油船在供油过程中悬挂“B”字旗,夜间显示对应的桅杆号灯。供受油双方保持密切联系,控制供油速度,勤测量油位,防止溢油。在作业后,确认供油管已扫净残油,关闭加油总管截止阀,拆除加油管。关闭、封好所有阀门、盲板,清理滴落甲板上的污油。将加装的时间、地点、数量等情况详细记入《油类记录簿》。

船供油的作业流程


船供油常用油料包括轻柴油、重柴油、燃料油、渣油型燃料油,具体包括:0#柴油,-10#柴油,20#重柴,4#燃料油,120#燃料油,180#燃料油,380#燃料油。根据船舶吨位的不同(所使用发动机大小、种类的不同),各种船舶需用不同的船舶燃料。

船供油常用油料


二、船供油行业发展历程


船供油行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航运业的兴起,随着全球贸易和海运活动的不断发展,船供油行业自19世纪以来逐步成型。早期的船供油主要以满足船舶基本运行所需的燃料为主,如重油(bunker fuel),在20世纪中叶至七八十年代,由于远洋运输规模扩大和技术进步,船用燃油的需求量剧增,行业也随之快速壮大。进入21世纪,尤其是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一系列环保法规后,船供油行业的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在2005年通过了《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国际公约》附则VI(MARPOL Annex VI),对船舶排放设立了更为严格的限制,并于2020年开始实施全球硫排放限制(也称“限硫令”),要求船用燃油硫含量从3.5%降至0.5%或以下,这一举措推动了低硫燃油、液化天然气(LNG)等清洁能源在船供油市场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中国船供油市场在近年来亦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自2010年代起,随着中国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提升,港口设施的现代化建设和政策支持下的行业规范,使得中国的船供油市场规模迅速扩大,不仅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船供油市场,而且在技术升级、服务网络构建及绿色低碳转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当前,中国船供油市场持续受益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与环境保护战略,正向更高效、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船供油行业发展历程


三、船供油行业产业链


船供油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石油开采和炼制、添加剂的生产以及储运设备制造等。石油开采企业提供原油,经过炼制加工成不同类型的船用燃料油和润滑油基础油。添加剂生产企业则提供各种化学添加剂,以改善油品的性能,如提高抗氧化性、降低磨损等。此外,储运设备制造商也为船供油行业提供了关键的储存和运输设备,如油罐、输油管道等。产业链下游为应用领域,主要服务于远洋运输、渔业捕捞、港口作业、内河与沿海运输、海上工程等各类船舶动力需求。

船供油行业产业链


远洋渔业作为船供油行业的重要下游应用领域,其主要作用在于为远洋作业渔船提供必需的燃油和润滑油保障,确保船舶能够在远离岸基支持的深海区域进行长期、连续的捕捞生产活动,是维系远洋渔业正常运行和航行安全的关键支撑环节。目前,我国远洋渔业水产品生产规模虽增长幅度较小,但随着国家经济不断发展、国民消费能力日益提升,国内高端远海水产消费需求呈现持续提升态势,使得市面上深海远海水产品价格走高,叠加全国深远海养殖业加速发展扩容,有效推动了国内远洋渔业产值规模扩大。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远洋渔业总产值已由2017年的235.78亿元增长至达到254.31亿元,2024年国内远洋渔业总产值约267.03亿元。未来随着远洋渔业产值的持续增长,船供油行业也将迎来更稳定的需求支撑和发展空间。

2017-2024年中国远洋渔业总产值变化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四、船供油行业发展现状


燃料油,作为石油加工的重要产物,在船供油市场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广泛用于电厂发电、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自2018年以来,随着燃料油逐渐被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上以后,产量不断增长。2023年国内燃料油产量达5364.7万吨,同比增长5.8%。2024年以来,受市场需求变化、产能调整以及国际油价波动等因素响应,国内燃料产量出现下滑趋势。2024年国内燃料油产量下降19.79%。2025年以来,新能源替代、环保政策压力、经济低迷以及炼厂产能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燃料油产量持续下降,1-7月,国内燃料油产量达2493.4万吨,同比下降4.32%。从出口量来看,中国燃料油出口量整体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24年中国燃料油出口量达2027.29万吨,同比增长2.64%。2025年1-7月,中国燃料油出口量为1153.45万吨,同比下滑1.38%。从需求方面来看,近年来燃料油需求量保持逐年增长势头,2024年中国燃料油表观消费量为5146.05万吨。船用燃料油市场持续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燃料油消费增长的主力,船用油消费总量占燃料油总消费量接近一半。未来,燃料油行业将聚焦绿色转型与品质升级,低硫油、生物燃料等清洁品种迎来发展机遇,同时国际市场布局持续深化,行业逐步构建更高效、环保和可持续的供应体系。

中国燃料油产量、出口量及表观消费量统计情况


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过程中,完善现代航运服务体系、提升航运综合配套服务能力至关重要。船舶燃油供应作为港口服务的关键环节,不仅直接关系船东的加油保障,也是衡量港口服务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船供油市场可分为内贸完税与保税船供油两大板块,两者在燃料油来源上存在明显差异:内贸船用油主要依靠国内炼厂和调油商供应,而保税船用油则主要依赖进口资源。目前,保税油供应已占据我国燃料油出口总量的80%以上,主要面向外轮和国际航线船舶。近年来,中国船供油市场总体呈现触顶后趋稳的态势,其中内贸船用油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一度表现疲软,但随着原料价格跌幅收窄、航运指数回升及运费上涨,内贸市场有望逐步企稳反弹。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内河航运体系的不断完善,将为内贸船用燃料油需求提供增长潜力;与此同时,在航运市场平稳发展的支撑下,保税船用油需求预计将保持稳定增长。


近年来,沿海港口对船供油业务协同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推动保税油市场持续开放,为行业稳健发展奠定基础,也为其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与机遇。2019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6个新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山东与河北自贸区方案中均明确提出支持开展保税船用油业务,并允许区内注册企业进行不同税号下保税油品混兑调合,标志着保税船用油市场开放进程迈出关键一步。2021年,在利润收窄、竞争加剧、疫情反复及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下,中国保税船供油市场仍实现高速发展,全年供油量达2066万吨,同比增长22.5%。2022年受疫情反复、资源紧张及油价高企等因素影响,保税船供油量出现回落。


进入2024年,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区冲突不断,中国经济展现出较强韧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进出口贸易稳步改善,叠加红海冲突导致部分航线船舶绕行,推动中国保税船用油加注需求稳步回升,全年保税船供油量实现1988万吨,同比增长2.21%。2025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增长、国际贸易活动频繁,为航运市场提供支撑,船舶燃料需求总体平稳。然而4月上旬中美大幅加征关税导致美线订单积压,5月关税再度调整、大幅下调后又迎来集中出货,航运市场需求短期波动明显,也对保税船用油消费带来扰动。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税船供油量约1012万吨,同比小幅下降0.39%。未来,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港口货物吞吐量的增加,保税船用燃料油的需求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2018-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税船供油量统计情况


从地区分布来看,2024年华东区域继续保持全国保税船用油消费的核心地位,约占全国总量的55%,主要加注港口为舟山宁波港和上海港。其中,舟山宁波港作为中国第一大保税船供油港口,全年加注量达726万吨,同比增长3%;上海港加注量持续上升,以415.9万吨位列第二,同比显著增长20.4%。渤海湾区域因驳船运力逐步恢复,消费占比小幅提升至31%,主要加注港包括青岛、天津、大连和日照。华南区域受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市场竞争影响,整体加油量增长承压,占比为14%,但随着区域牌照企业增多,深圳、广州及厦门等部分港口仍表现较好。

2024年中国保税船用油区域消费占比情况


从保税船供油品种来看,2025年上半年保税船用油消费品种占比持续变化,其中高硫燃料油因脱硫塔安装费用下降等因素影响加注需求持续增加,占比上升至19%,低硫燃料油虽然仍是中国保税船用油的主要消费品种,但占比下滑至75%,MGO占比达6%。

2025年上半年中国保税船供油品种占比情况


五、船供油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各大石油公司纷纷加大对船舶燃料油的供应,使得供应竞争加剧。同时区域性和专业化中小供油商在特定市场保持差异化生存。目前,中国船供油行业代表企业主要包括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化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上海龙宇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浙石油燃料油销售有限公司、江苏省中油泰富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石化浙江舟山石油有限公司、中石油燃料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中海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中国船舶燃料河北有限公司、大连鑫丰船舶燃料供应有限公司等。

中国船供油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介绍


1、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船燃,英文CHIMBUSCO)的前身是中国船舶燃料供应总公司,经国务院批准于1972年成立,是国内最大的水上供油供水专业性公司。2003年12月26日公司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航行国际航线和从事国内沿海、沿江、内河运输的船舶以及港口用油企业供应传统燃油、润滑油以及LNG、生物燃料、甲醇燃料等绿色新型燃料和淡水。同时从事成品油的进口贸易和各类油品的运输及仓储;开展各类油品的代储、代供、代销、代运;进行润滑油的来料加工。在业务开拓和发展过程中,公司与世界各大航运公司、石油公司和港口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和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关系,在航运界和石油界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声誉。近年来,公司加强船用清洁能源跟踪研究,致力于低碳船舶燃料加注能力建设,先后发布《船用甲醇燃料水上加注规程》《船用甲醇燃料》两个团体标准,通过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ISCC认证),获得国家能源局首批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项目。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公司业务布局


2、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是以为船舶提供动力为核心业务的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公司,2010年组建、2014年划转为销售公司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低硫船燃供应商,世界排名第五船加油企业。公司本部设在北京,设立9个管理职能部门和4个业务中心;下设20个分支机构,其中,国内沿海有10家分公司和海南、舟山、青岛、清洁能源(北京)4家子公司;海外有新加坡、BP-SINOPEC、斯里兰卡、中东、巴拿马、吉布提6家公司。公司成立13年来,坚持“拓市场、谋创新、防风险、强党建”一体推进,打造了以船供油为核心业务,保税船供油、内贸船供油、海外船供油以及天然气、氢、甲醇、跨境电商、非油品和海外贸易、海外陆上零售、资金运作、电子商务、套期保值等多元业务发展体系,构建了终端市场为主、价值链条完整、国内海外联动、机制人才配套、风险管理有力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快速在国内保税油市场形成了主导力,在亚太船供油市场扩大了影响力,在全球船供油重点市场具备了供应能力。国内船供油网络覆盖所有对外开放港口,做到随时随地加油服务,与全球500余家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保税油市场份额从公司成立之初的2%提高到约46%,在国内船供油市场占据领军地位;海外已在新加坡、富查伊拉、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巴拿马等50多个海外重点港口具备供油能力,获得了斯里兰卡150座加油站的20年特许经营权和50座新建加油站的参与权。年经营规模稳定在3000万吨以上、居于销售公司首位,船供油业务比重达到60%,国际化经营比重超过80%。

中国船舶燃料有限责任公司船供油业务


六、船供油行业发展趋势


1、绿色低碳转型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核心方向


随着国际海事环保要求的不断提升和“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船供油行业将加速向清洁低碳燃料转型。液化天然气(LNG)、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的应用范围将持续扩大,氢、氨等零碳燃料的储运加注技术也将逐步成熟。这一转变不仅将显著降低船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温室气体排放,更将推动供油企业构建多能源协同供应体系,提升清洁能源配套服务能力,引领行业迈向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2、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将重塑行业服务模式


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将推动船供油服务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供油企业将通过智能调度系统优化供油路径,利用远程监控技术提升作业安全性,并借助数字平台实现全流程可视化管控。同时,行业将创新推出“供油+能效管理+尾气监测”等一体化服务方案,为客户提供实时油价查询、在线交易、用油分析等增值服务,显著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构建新型产业生态。


3、全球化区域协同将优化资源配置格局


随着全球航运网络体系的持续演进,船供油行业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和资源配置优化。供油企业将重点布局国际航运枢纽港和主要航线节点,建立跨区域供应协调机制,以应对船舶大型化和航线复杂化带来的新需求。同时,行业将积极参与全球燃料采购体系,推动形成以中国港口为核心的区域供应网络,不断提升在全球船燃市场中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市场影响力。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船供油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产业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船供油投资建议,2025-2031年我国船供油未来发展预测及投资前景分析,2025-2031年我国船供油投资的建议及观点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