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光学增亮膜是光学薄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模组,通过优化光线折射和反射来提升显示亮度并控制可视角度。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对显示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直接推动了光学增亮膜市场的增长。此外,随着车载显示、智能家居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光学增亮膜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7亿元,同比上涨10.1%。
相关上市企业:激智科技(300566)、长阳科技(688299)、双星新材(002585)、东材科技(601208)、道明光学(002632)、华润材料(301090)、万凯新材(301216)、翰博高新(301321)、汇创达(300909)、亚世光电(002952)等。
相关企业:苏州易昇光学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合肥乐凯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浙江南洋科技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光学增亮膜行业产业链、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规模、智能手机出货量、PET基膜产能
一、光学增亮膜行业相关概述
光学增亮膜,又称棱镜或BEF,是一种具有微棱镜结构的光学薄膜,主要通过折射和反射光线提升显示设备亮度。其核心功能包括增加液晶面板背光模组的发光效率,控制可视角度范围。目前已在在智能手机、液晶电视、数码相机、车载显示器、可穿戴智能设备等电子设备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光学增亮膜通常由2到4层材料组成,每层都有特定的用途。常见的BEF结构包括基层、反射层、棱镜层、表面涂层。
按结构类别,光学增亮膜一般可分为一般棱镜片、多功能棱镜片、微透镜增亮膜与反射式偏光增亮膜,后三种结构主要是将增亮膜和扩散膜的功能进行整合,从而降低成本。具体情况如下:
二、光学增亮膜行业产业链
从产业链来看,光学增亮膜行业上游原材料主要包括PET、PC、PVA等,其中PET基材是核心原材料,通过双向拉伸工艺制成光学级薄膜,为增亮膜提供机械支撑。中游是指光学增亮膜的生产制造。下游是指应用领域,即TFT-LCD背光模组,并最终应用到液晶电视、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领域。
PET是增亮膜的主要原材料之一,通常作为基材使用。PET基材在增亮膜中主要作为光学功能层的载体,通过精密涂布工艺实现光学增亮效果。与国外相比,我国PET等高端化工新材料行业起步较晚,技术水平总体落后于发达国家,但行业内已有部分企业通过长期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已掌握了关键核心技术,其推出的部分产品性能已达到国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近年来,我国PET基膜产能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2018年的4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64.5万吨,这为增亮膜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智能手机是光学增亮膜的终端应用领域。随着智能手机的发展,对OLED显示面板的需求不断增加,将进一步推动背光模组的发展。而增亮膜作为背光模组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背光模组的发展,其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扩大。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在经历多年的下滑后,2024年同比有所增长,主要得益于国内经济形势的稳定、消费者对新技术应用的持续关注,以及国内手机产业链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同时,5G技术的普及和人工智能功能的增强,也大大提升了用户的换机意愿。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2.86亿部,同比上涨5.54%。2025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达到1.41亿部,同比微降0.2%,这主要受二季度市场需求疲软及政府补贴政策的边际效应减弱影响。预计未来随着市场需求的恢复,行业出货量将有所改善。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三、光学增亮膜行业发展现状
光学薄膜行业为我国快速培育和着重发展的战略新兴材料之一。近年来,随着下游面板行业蓬勃发展,我国光学薄膜市场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同时,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积极推动光学薄膜发展,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九部门发布的《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中,提出加快关键产品攻关。提升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电子化学品、新型催化剂、高端试剂等领域关键产品供给能力,加强精细化工用重要装备、高端仪器、控制软件等配套保障。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光学薄膜不断发展。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学薄膜行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80亿元增长至566亿元。
光学增亮膜是光学薄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器(LCD)的背光模组,通过优化光线折射和反射来提升显示亮度并控制可视角度。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对显示画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直接推动了光学增亮膜市场的增长。此外,随着车载显示、智能家居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发展,光学增亮膜的市场需求也将进一步扩大。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规模达到65.7亿元,同比上涨10.1%。
四、光学增亮膜行业竞争格局
从竞争格局来看,中国增亮膜行业的竞争格局非常激烈,主要行业竞争者以及其产品等级和质量都处于较高水平,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行业内相关企业主要包括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道明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东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双星彩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未来行业内企业需要不断改进产品,提高质量,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需求,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
宁波激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3月,是一家专注于光学薄膜及功能性薄膜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立足于最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材料科学,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功能膜公司”作为发展目标,自成立以来通过自主研发、设备改造及工艺创新较早突破扩散膜、增亮膜的量产,也是国内实现量子点薄膜、COP、复合光学膜稳定量产供货的少数公司之一,且产品品质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增亮膜方面,2020-2024年公司增亮膜销售额呈现下降态势,2024年增亮膜销售额达到2.63亿元,同比下降11.51%,这主要受公司积极推动、优化一张复合膜替代增亮膜、扩散膜组装的方案影响。
宁波长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原创技术、核心专利、核心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并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高分子功能膜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主要从事反射膜、光学基膜、隔膜及其它特种功能膜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动力电池及储能、太阳能光伏等领域。在光学基膜方面,公司生产的光学基膜可分为电晕基膜和预涂基膜两大方向。电晕基膜方面,产品主要包括OCA用离型基膜、保护膜基膜等。预涂基材方面,应用领域主要为增亮预涂基膜、贴合预涂基膜等领域。随着公司光学基膜在关键指标透光率、雾度等方面持续改善,正在逐步缩小与国外巨头的技术差距。2024年公司光学基膜实现营业收入1.07亿元,同比下降15.93%。
五、光学增亮膜行业发展趋势
1、产品薄型化发展
随着液晶显示屏朝着轻薄化、高清化方向发展,光学增亮膜也需适应这一趋势。无保护膜光学增亮膜通过优化光学设计实现超薄化,相比传统覆保护膜的增亮膜,其厚度更薄,可适配更紧凑的显示设备结构。这种特性直接降低了产品整体厚度,为超薄显示设备开发提供了材料基础。未来,随着消费电子、可穿戴设备等对轻薄化需求的提升,无保护膜增亮膜的应用场景进一步扩大。
2、功能复合化发展
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组装效率和显示性能,背光模组正朝着复合功能的光学膜方向发展。企业通过先进的复合工艺和树脂配方技术,将多种不同光学膜组装成单片的多功能复合增亮膜,如扩散-棱镜复合膜、棱镜-棱镜复合膜等,可同时实现增亮、扩散等多种效果,还能减少光源能量损失,未来复合增亮膜有望成为市场主流产品。
3、绿色环保要求提高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各国环保法规日益严格。增亮膜行业将更多地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如水性涂料、无溶剂涂料等,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能源的消耗。同时,循环经济模式将得到推广,废旧增亮膜的回收和再利用将受到重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光学增亮膜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光学增亮膜行业优势生产企业竞争力及关键性数据分析,中国光学增亮膜投资风险及模式分析,2025-2031年光学增亮膜行业发展前景策略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