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国内氯化钾产能主要集中在青海和新疆地区,盐湖股份和藏格矿业是国内最大的两家氯化钾生产企业。2025年1-5月,中国氯化钾产量为233.28万吨,同比下降3.79%;氯化钾消费量为772.66万吨,同比下降3.46%。中国氯化钾行业呈现出产量与消费量双降的局面。产量方面,国内氯化钾行业的产能扩张受限,尤其是青海、新疆等主要产区,由于资源禀赋和开采条件的限制,新增产能投放难度较大。消费量方面,在农业领域,尽管钾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型肥料的推广,对传统氯化钾的需求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对工业领域对氯化钾的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下游企业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可能采取了谨慎的采购策略,从而导致氯化钾消费量的下降。
相关上市企业:青海盐湖(000792)、藏格矿业(000408)、亚钾国际(000893)、东方铁塔(002545)
相关企业: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北华晨药业有限公司、文通钾盐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大洋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永创智能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氯化钾、氯化钾市场规模、氯化钾行业现状、氯化钾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氯化钾(化学式:KCl)是一种无机化合物,由钾离子(K⁺)和氯离子(Cl⁻)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其外观为白色立方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具有浓郁的咸味,易溶于水,不溶于乙醇、乙醚和丙酮。氯化钾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于矿物如光卤石、钾盐镁矾和钾石盐中,是工业上提取钾的主要来源。
二、行业产业链
氯化钾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钾盐矿、光卤石、盐湖卤水等原材料,以及水采船、结晶器、过滤机、浓密机、浮选机、干燥机、包装机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氯化钾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农业(钾肥)、医药、无机化工、食品加工、林业等领域。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氯化钾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
三、行业现状
国内氯化钾产能主要集中在青海和新疆地区,盐湖股份和藏格矿业是国内最大的两家氯化钾生产企业。2025年1-5月,中国氯化钾产量为233.28万吨,同比下降3.79%;氯化钾消费量为772.66万吨,同比下降3.46%。中国氯化钾行业呈现出产量与消费量双降的局面。产量方面,国内氯化钾行业的产能扩张受限,尤其是青海、新疆等主要产区,由于资源禀赋和开采条件的限制,新增产能投放难度较大。消费量方面,在农业领域,尽管钾肥对于保障粮食安全至关重要,但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型肥料的推广,对传统氯化钾的需求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此外,全球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也对工业领域对氯化钾的需求产生了一定影响,部分下游企业在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情况下,可能采取了谨慎的采购策略,从而导致氯化钾消费量的下降。
2025年6月底,中国氯化钾市场呈现“淡季不淡”的异常上涨态势。国产盐湖60%氯化钾到站价达3050-3100元/吨,港口62%白钾价格突破3300元/吨,边贸货源价格亦涨至3100元/吨。中国氯化钾批发价格指数(CKPI)显示,6月30日指数为3177.90点,同比上涨23.35%,较基期(2015年)涨幅达60.69%。这一价格水平不仅创年内新高,且显著高于国际市场价格。
2025年6月,中国氯化钾行业开工率为61.77%,环比减少20.22个百分点,同比减少6.89个百分点。国内青海盐湖资源枯竭问题持续凸显,盐湖股份500万吨/年产能开工率不足70%,藏格矿业200万吨/年产能受限于察尔汗盐湖开采强度,带动行业开工率下滑,行业产量整体收缩,生产节奏放缓。
中国对氯化钾的进口依赖度较高,2025年上半年,中国氯化钾进口数量为635.95万吨,同比下降2.48%;进口金额为128.47亿元,同比下降11.14%。同期,中国氯化钾出口数量为2.51万吨,同比下降64.23%;出口金额为0.72亿元,同比下降56.25%。中国氯化钾进口数量和金额的下降,以及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大幅下降,反映了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和供需关系的调整。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氯化钾行业呈现高度集中的竞争格局,CR2(盐湖股份、藏格矿业)市场份额超过70%,CR5(含亚钾国际、东方铁塔、国投罗钾)占比达85%以上。这种格局的形成源于资源禀赋的差异,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占据国内96%的产能,而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垄断和资源控制,构建了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大氯化钾生产商,拥有察尔汗盐湖3700平方公里采矿权,公司依托察尔汗盐湖的丰富资源,该盐湖氯化钾储量5.4亿吨,占全国已探明储量的97%。公司拥有成熟的生产工艺,包括反浮选-冷结晶氯化钾生产技术、固体钾矿的浸泡式溶解转化技术等,是全球唯一掌握所有氯化钾加工技术的企业。此外,公司还积极探索硼、溴、铷、铯等稀有元素的开发潜力,为从传统提钾转向新能源、新材料战略型新兴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24年,盐湖股份氯化钾生产量为496.00万吨,同比增长0.69%;盐湖股份氯化钾销售量为467.28万吨,同比下降16.56%;盐湖股份氯化钾库存量为51.89万吨,同比下降22.83%。
藏格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二大氯化钾生产企业,拥有青海察尔汗盐湖724.35平方公里的采矿权,以及老挝万象塞塔尼县和巴俄县的钾盐矿,氯化钾资源量约为9.84亿吨。公司注重科技创新,拥有独到且先进的钾、锂资源开发技术与生产工艺,创新性开发了“低品位固体氯化钾矿固转液”工艺技术,实现了在氯化钾含量低于2%的低品位钾矿开发氯化钾资源。2024年,藏格矿业氯化钾生产量为107.30万吨,同比下降1.94%;藏格矿业氯化钾销售量为104.49万吨,同比下降19.21%。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海外资源布局加速,全球供应链整合深化
中国氯化钾行业正经历从“依赖国内资源”向“全球资源配置”的战略转型。受国内盐湖资源枯竭(如青海察尔汗盐湖开采强度下降)和环保政策趋严(东部老矿区产能关停)影响,龙头企业加速海外扩张。亚钾国际在老挝甘蒙省形成200万吨钾肥产能,规划2027年达500万吨,并通过独立矿权申请进一步扩大资源储备;藏格矿业在老挝万象的钾盐矿项目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结合其在青海的锂钾联产技术,形成“国内+海外”双基地格局。全球钾肥新增产能(如老挝、加拿大)将于2027-2029年集中释放。中国企业通过反向输出技术与管理,如亚钾国际的“三级跃迁”模式,正重塑全球氯化钾供应格局,老挝有望成为继加拿大、俄罗斯后的第三大供应国。
2、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绿色低碳成为核心方向
行业技术突破聚焦资源高效利用与低碳转型。盐湖股份掌握反浮选-冷结晶核心技术,构建钾、锂、镁综合开发体系,2025年4万吨/年基础锂盐项目通过工艺优化降低投资成本;藏格矿业突破超低浓度卤水提锂技术,实现电池级碳酸锂工业化生产,并获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行业正从单一钾肥生产向“锂钾联产+硼镁提取”模式转型,察尔汗盐湖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5%。政策端推动节能降碳,2025年氯化钾单位产品综合能耗需降至0.26吨标准煤/吨以下,倒逼企业采用智能生产线(如盐湖股份的自动化控制)和绿色工艺(如藏格矿业的循环水利用系统)。
3、政策调控与市场机制协同,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
国家通过“政府储备+企业储备”体系平抑市场波动,2025年国储投放110万吨氯化钾,有效缓解春耕用肥紧张。市场机制方面,推行电子溯源标签制度,建立钾肥产品追溯体系,打击走私行为。此外,钾肥运输纳入农产品绿色通道,铁路运费可降低30%,助力新疆罗布泊氯化钾外运成本控制。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氯化钾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4-2030年中国氯化钾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氯化钾行业市场竞争力分析及投资发展潜力报告》共十二章,包含氯化钾行业重点生产企业分析,2024-2030年氯化钾行业发展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氯化钾行业投资策略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