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政策、产业链、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分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图]

内容概况: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最大空间,是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业产业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产业建设、民生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体量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持久动力。


相关上市企业:苏垦农发(601952)、星光农机(603789)、敦煌种业(600354)、隆平高科(000998)、梅安森(300275)、芭田股份(002170)、新洋丰(000902)、新希望(000876)、登海种业(002041)、牧原股份(002714)等。


相关企业:浙江天顺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运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入乡、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批准创建数量、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批准创建数量、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


一、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包括中国乡村面临衰落的客观事实、城乡发展不平衡尤为明显以及建设社会现代强国目标。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是在乡村最为突出,多数乡村日益凋敝,城乡二元结构尚未完全破除,城乡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乡村地区的人口流失问题依然严峻,农产品供需、农业供给质量、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环境、农村党建等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改善强化,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背景


二、乡村振兴战略行业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是指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培养乡村人才、传承乡村文化、保护生态环境以及改善乡村组织体系等综合措施,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一战略的目标是建设富有活力的新农村,让广大农民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及制度保障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乡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意义


三、乡村振兴战略行业政策


在国家战略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乡村振兴的春天已然到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了重大战略机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时间表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在新时代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旨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问题,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和政策举措,旨在加快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例如,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到2027年,乡村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更加稳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乡村产业更加兴旺,实现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乡村更加生态宜居,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乡风文明持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传承发展,农民综合素质全面提高;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农民生活更加美好、收入水平持续提高,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基本建立。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行业相关政策


四、乡村振兴战略行业产业链


乡村振兴战略产业链上游为供给端,包括农业生产资料、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政策与资金支持等,其中,农业生产资料中,农业生产技术研发、育种基地提供种子/种苗;化工企业、有机肥生产商提供化肥/农药;农业机械制造、智能农业研发农业装备;饲料由畜禽养殖业的原料供应商提供。在基础设施与技术支持中,农田水利建设、土壤改良服务商对土地进行整治;物联网设备、遥感技术、大数据平台提供商提供数字农业。政府专项资金、金融机构(农村信贷、保险)、社会资本提供资金支持。产业链下游为需求端/延伸端,包括农产品加工与流通、乡村旅游与服务业、品牌与消费市场以及生态与循环产业。

乡村振兴战略行业产业链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五、乡村振兴战略行业发展现状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近年来,全国各地着力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不断提升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汇聚更多资金、技术要素,带动形成农村创业创新热潮,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中国返乡人才数量持续增长,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2024年各地通过打造丰富的产业业态和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一大批“乡创客”“新农人”到乡村干事创业,中国返乡入乡人才数量近1300万人。预计到2025年,全国返乡入乡创业者有望超过1500万人。未来,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深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将带动农村就业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展。

2016-2025年中国返乡入乡人才数量及增速


与传统观念不同,新一代返乡人群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占比正在上升。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返乡创业农民工达到1123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3.6%,较2020年上升8.2个百分点。

2024年中国返乡入乡创业结构情况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决定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工作。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是为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而设立的重要项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改善农业供给、拓展农业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示范园创建从2017年开始,目前已创建四批,第一批创建148个,第二批创建110个,第三批创建116个,第四批创建119个,总共创建493个。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批准创建数量


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指经国家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或建设的,以生产、加工、科技为一体,具有区域代表性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农业产业园区,是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自2017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工作启动,截至2024年,我国申请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量累计达338个,其中,2024年为50个。河南、四川、广东、黑龙江、山东、新疆、江苏等地的园区创建数量排名较为靠前。

2017-2024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情况


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是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贯彻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举措,其申报以县级人民政府为主体,实施以乡镇为主体,以示范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整合各方力量,聚合各类资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支点。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贯彻中央部署,累计安排中央财政资金90亿元,支持811个镇(乡)聚焦主导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建设产业链条延长、业态类型丰富、创业创新活跃、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强镇。数据显示,2018-2024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已经批准创建1709个农业产业强镇。其中,2024年批准建设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农业产业强镇规模不断扩大,发挥乡镇上联城市、下接乡村的纽带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2018-2024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批准创建数量


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提质增效的最大空间,是统筹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是农业产业效益提升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贫困地区的交通条件、招商引资、产业建设、民生保障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阶段,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乡村产业中农产品加工业是体量最大、产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超18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的蓬勃发展,将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注入持久动力。

2018-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营业收入


六、乡村振兴战略行业企业格局和重点企业分析


当前乡村振兴领域的代表企业主要聚焦于农业产业化、农资供应、种业科技、智慧农业和综合服务五大方向。头部企业如新希望(农牧食品)、新洋丰(复合肥)、苏垦农发(种植加工)营收规模显著,体现传统农业基本盘的稳定性;而隆平高科(种业)、梅安森(物联网)、星光农机(智能装备)等企业虽规模较小,但技术含量高,代表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此外,天顺控股、运鸿集团等综合服务商通过整合产业链资源,探索“农业+健康+数字”的跨界模式,反映乡村振兴向多元化延伸的趋势。

中国乡村振兴战略行业代表企业及相关介绍


1、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


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是新希望集团旗下最大的实体产业板块,1998年在深交所上市。公司立足农牧产业、注重稳健发展,业务聚焦于饲料、生猪养殖与屠宰两大行业,业务遍布全国及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埃及等15个国家。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号召,持续开展十万新农人培训、帮养模式、农业金融担保助农等项目,携手产业伙伴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在人才振兴方面,公司继续开展“十万绿领新农人培训计划”,在持续开展各类实用性短期培训班的同时,以现代学徒制、定向培养等模式,与政府、高校合作各类乡村振兴特色培训项目,为行业和社会培养新农人。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2024年前三季度,新希望营业收入为772.09亿元。

2020-2024年前三季度新希望营业收入


2、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磷肥、复合肥的生产和销售,40余年来坚持以工匠精神夯实产品体系,通过资源整合、强化产业链一体化战略布局等多种举措,现已形成复合肥(常规复合肥和新型复合肥)、磷肥(主要是磷酸一铵)、磷酸铁、磷石膏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作为全国磷复肥龙头企业,2024年,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战略,通过科技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产业融合,多维发力破解农业绿色发展密码,守护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8月18日,新洋丰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新疆阿克苏阿拉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阿克苏园区管委会签署了投资合同,计划在阿克苏园区的化工产业集中区投资新建一个年产60万吨的新型作物专用肥项目。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公司积极响应并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定决心,更是助力新疆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行动。通过这一基地的建设,将有力促进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与经济效益的共同提升,为西北地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洋丰营业收入为123.67亿元,同比增长4.05%。

2020-2024年前三季度新洋丰营业收入


七、乡村振兴战略行业发展趋势


1、科技赋能农业,推动产业升级


未来,乡村振兴将更加依赖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无人机播种、智能灌溉、大数据监测等技术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农业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速优质种子、生物农药等研发,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此外,区块链溯源技术将增强农产品品牌可信度,帮助优质农货打入高端市场。数字化管理平台也将优化农村物流、金融等服务,缩小城乡差距。


2、三产融合深化,拓展乡村经济价值


乡村振兴不再局限于种植养殖,而是向加工、旅游、文化等多元业态延伸。农产品深加工(如预制菜、保健食品)提高附加值,乡村文旅(民宿、研学、康养)吸引城市消费。地方政府将推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结合非遗、生态等资源打造差异化竞争力。同时,电商直播、社区团购等新零售模式助力农产品出村进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体验”全链条,增强乡村经济韧性。


3、绿色发展与可持续模式成为核心


环保和低碳理念将深度融入乡村振兴,推动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普及。有机种植、秸秆综合利用、光伏农业等项目减少污染,提升土地效益。碳交易、生态补偿机制可能为乡村带来新收入来源。此外,村庄规划更注重生态保护,避免过度开发,乡村旅游也将向低碳、自然体验方向转型。政策支持绿色金融,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可持续农业,确保乡村振兴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1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态势及投资决策建议报告》共十六章,包含乡村振兴战略相关企业经营状况分析,乡村振兴战略投融资发展分析,2025-2031年乡村振兴战略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