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齿科耗材作为口腔医疗产业链的核心构成要素,正深度融入健康产业升级浪潮。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消费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激增,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3D打印和生物材料等前沿科技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推动齿科耗材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齿科耗材行业市场规模约127元,同比增长10.59%。未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实施,叠加国民口腔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齿科耗材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一、综述
1、定义及分类
齿科耗材是指在口腔诊疗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或有限次使用的医疗器械及辅助材料,主要用于牙齿修复、预防、诊断、治疗及手术等操作。其分类包括:诊断与预防类(如口镜、X光片、窝沟封闭剂)、修复类(如印模材料、临时冠树脂、水门汀)、充填与牙体治疗类(如复合树脂、根管锉)、外科与种植类(如骨粉、缝合线、种植体配件)、正畸类(如托槽、弓丝、隐形矫治器)、消毒与防护类(如手套、灭菌袋)以及技工室类(如石膏、义齿树脂)。随着技术进步,数字化、生物活性和环保型耗材成为发展趋势。
2、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将口腔健康纳入全民健康战略布局,通过系列政策组合拳推动口腔医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作为医疗器械领域的重要细分赛道,齿科耗材行业在政策引导下加速转型升级。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明确提出“科技赋能+产业升级”双轮驱动战略,一方面聚焦口腔科技前沿突破,强化种植体、生物3D打印等高端器械材料的国产化研发,通过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压缩进口耗材溢价空间;另一方面构建“基础研究-临床转化-产业落地”全链条体系,加速AI辅助诊疗、再生修复材料等创新技术的临床转化,并支持区域性口腔健康产业集群建设。2025年2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口腔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更从支付端深化改革,通过整合六大类口腔价格项目形成标准化诊疗目录,既规范了从基础诊疗到复杂手术的收费体系,又为齿科耗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精准的计价依据。在政策协同效应下,齿科耗材行业正加速向技术自主化、产品标准化、服务规范化方向转型,形成高端耗材国产替代加速、基层市场渗透率提升、创新产品快速转化的良性发展格局。
3、行业壁垒
(1)技术与研发壁垒
齿科耗材对材料学、生物相容性及精密制造要求极高,尤其是高端产品(如种植体、隐形矫治器)需长期技术积累。国产企业在核心工艺(如钛合金表面处理、生物活性涂层)上仍落后于国际巨头,研发投入不足(头部企业研发占比约5%,而Straumann等国际品牌超15%)。此外,临床试验和注册周期长(Ⅲ类器械需3-5年),进一步抬高新进入者的门槛。
(2)资质与监管壁垒
中国对齿科耗材实行严格的分类管理,例如种植体、骨填充材料属于Ⅲ类医疗器械,需通过国家药监局(NMPA)审批,且生产过程需符合GMP标准。中小企业往往因资金和合规能力有限,难以完成复杂的注册流程。带量采购政策(如种植牙集采)虽推动国产替代,但也要求企业具备规模化生产和成本控制能力,进一步淘汰低端玩家。
(3)渠道与品牌壁垒
口腔医疗市场高度依赖医生和机构的认可度。国际品牌(如诺贝尔、隐适美)通过长期学术推广和临床合作占据医生心智,而国产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建立信任。民营诊所和连锁机构的采购决策更倾向于成熟品牌,新进入者难以快速打开市场。此外,海外市场拓展需应对欧美严苛的CE/FDA认证,本土企业国际化经验不足。
(4)资金与规模壁垒
齿科耗材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从研发、生产到营销均需持续投入。例如,建设一条数字化义齿生产线需数千万元,而隐形矫治器的AI设计系统和3D打印设备成本更高。龙头企业(如时代天使、爱尔创)通过上市融资扩大优势,中小企业则面临融资难问题。带量采购背景下,规模化生产成为降低成本的关键,缺乏产能的小企业易被边缘化。
4、发展历程
中国齿科耗材行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早期(1980-1990年代)完全依赖进口,本土企业仅能生产基础耗材;2000年后外资主导市场,国产企业开始低端替代;2010年代进入快速成长期,种植体、隐形矫治器等中高端产品实现国产突破,产业链逐步完善;2021年以来进入创新升级阶段,数字化、生物活性材料等前沿领域取得进展,带量采购政策加速行业洗牌。当前行业已形成“高端进口主导、中端国产替代、低端充分竞争”的格局,但核心材料、精密加工等关键技术仍待突破,未来在政策支持、资本助力及市场需求驱动下,国产企业将向高附加值领域加速迈进。
二、产业链
1、产业链分析
中国齿科耗材行业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上游主要包括树脂、金属材料(如钛合金)、硅橡胶、医用陶瓷、生物材料等原材料以及生产设备,目前高端材料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国产率较低;中游涵盖种植体、正畸耗材、修复材料等产品研发生产,国产企业在中低端领域已实现替代,正逐步突破高端市场;下游通过经销商、电商等渠道流向公立医院、民营诊所等终端,直接面向各年龄段口腔疾病患者。齿科耗材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作为中国隐形正畸行业的领军企业,上海时代天使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699.HK)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已发展成为全球隐形矫治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公司自2003年成立以来,构建了覆盖全年龄段的产品矩阵,包括针对不同临床需求的时代天使标准版、冠军版、儿童版及COMFOS等系列产品,并通过自主研发的angelMind数字化正畸智慧体系,实现了从病例诊断、方案设计到治疗监控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其核心竞争优势体现在:一是拥有80余项专利保护的masterControl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使矫治器在力学性能、透明度和舒适度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完善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体系,使其成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保障产品供应商;三是持续提升的盈利能力,2024年营收达2.69亿美元(约合19.1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8.2%,净利润突破1000万美元,增速高达46.6%,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当前,公司正加速全球化布局,并通过AI辅助设计等技术创新,进一步巩固其在数字化正畸领域的领先地位。
(2)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烟台正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齿科耗材及生物再生材料领域的创新标杆,凭借全链条业务平台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体系,构建了覆盖口腔、神经外科、骨科等多领域的12款医疗器械产品矩阵,其中9款III类器械彰显其技术深度与临床价值。公司以口腔修复膜、活性生物骨等核心产品为支点,在软硬组织修复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尤其是国内首款药械组合活性生物骨产品,通过生物因子与支架材料的特异结合技术,开创了骨再生修复的精准化治疗范式。尽管2024年受集采政策落地、市场竞争加剧及高基数效应影响,公司营收与净利润出现阶段性承压,公司整体营收3.63亿元(同比下降12.19%)、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29.49%)。其中,口腔修复膜业务收入1.62亿元,同比下降18.64%。但其在研发端的持续投入和产业化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在生物3D打印、基因重组蛋白等前沿技术的布局,为公司后续发展积蓄了强劲动能。
三、行业现状
齿科耗材作为口腔医疗产业链的核心构成要素,正深度融入健康产业升级浪潮。近年来,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居民健康意识提升和消费升级的多重驱动下,中国口腔医疗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特别是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服务的需求激增,为行业注入了强劲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3D打印和生物材料等前沿科技的深度应用,正在重塑行业格局,推动齿科耗材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快速发展。2024年中国齿科耗材行业市场规模约127元,同比增长10.59%。未来,随着“健康中国2030”战略深入实施,叠加国民口腔健康需求的持续释放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齿科耗材行业有望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四、发展因素
1、机遇
(1)政策支持与市场扩容带来的发展机遇
国家对口腔健康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如医保目录逐步纳入基础治疗项目、鼓励民营资本办医等,有效刺激了口腔医疗服务需求,为齿科耗材行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以种植牙集采为例,价格降幅超50%,带动渗透率提升,直接推动了齿科耗材的需求增长。同时,政策引导下,行业规范化程度提高,为优质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环境,加速了国产替代进程,本土企业有望在更多细分领域实现突破。
(2)技术创新与消费升级驱动的产业升级
数字化技术、3D打印、人工智能等在齿科领域的深入应用,推动了齿科耗材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例如,AI辅助诊断系统渗透率提升,降低了误诊率并优化了流程;3D打印义齿加工效率提升300%,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与此同时,消费者对口腔健康和美观的需求不断升级,中产阶级口腔年支出突破5000元,美学修复占消费比重提升至45%,高端种植体客单价超5万元。这种消费升级趋势为齿科耗材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推动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差异化发展。
(3)国际化拓展与产业链协同的潜力释放
随着口腔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际化交流的加强,中国齿科耗材企业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例如,部分企业在东南亚设立研发中心,服务当地正畸需求,实现了全球化布局。同时,国内齿科耗材行业上下游协同效应增强,原材料国产化率提升,生产设备智能化水平提高,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增强。这种国际化拓展与产业链协同的潜力释放,为中国齿科耗材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推动了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2、挑战
(1)成本压力与医保限制下的市场挑战
中国齿科耗材行业面临的首要挑战是成本压力与医保报销限制。牙科治疗费用高昂,尤其是种植牙和美容牙科手术,而许多地区的医疗保险对牙科治疗的报销范围有限,导致患者在选择治疗时面临经济压力。这种高成本和有限的报销不仅限制了患者的治疗意愿,也影响了齿科耗材的市场需求。企业需要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寻找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应对市场竞争和患者需求的变化。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制约行业发展
专业技术人才短缺是制约中国齿科耗材行业发展的另一大挑战。牙科实验室技术人员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能和专业知识,但目前全球范围内这类专业人才都相对短缺,中国也不例外。专业人才的缺乏不仅影响了齿科耗材的研发和生产效率,也制约了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企业需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提升行业整体的技术水平。
(3)市场竞争激烈与新兴市场开拓难度并存
市场竞争激烈与新兴市场开拓难度并存是中国齿科耗材行业面临的又一挑战。齿科耗材市场竞争激烈,新进入者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市场主要由少数几家大型企业主导。同时,虽然亚太地区、拉丁美洲和中东等新兴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但开拓这些市场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文化差异、市场准入规则、品牌认知度等。企业需要在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同时,积极寻找开拓新兴市场的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和寻求新的增长点。
五、竞争格局
中国齿科耗材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呈现“外资主导高端、国产领跑中端、中小企业混战低端”的差异化竞争态势。国际巨头(如Straumann、隐适美)凭借技术优势占据60%以上高端市场份额,而国内企业如时代天使、正海生物、创英医疗、爱尔创等,依托本土化创新与成本优势,在细分赛道实现国产替代突破,其中隐形矫治器领域国产市占率已超50%。区域性中小厂商则聚焦基础耗材与差异化赛道,通过灵活运营填补市场空白。当前,行业呈现三大竞争趋势:技术突围(3D打印、生物活性材料研发)、渠道数字化变革及全球化布局加速。市场结构方面,公立医疗机构保持稳健发展,民营市场在经历种植牙集采带来的短期需求激增后逐步回归理性增长。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头部企业正通过强化技术壁垒、深化临床合作、优化服务体系等策略推动行业从规模扩张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种植牙等成熟领域的竞争焦点已从价格战转向技术特色和服务品质的差异化竞争。
六、发展趋势
中国齿科耗材行业未来将呈现技术创新驱动、国产替代加速、市场需求升级、政策支持深化及国际化拓展五大趋势。数字化技术、3D打印和生物材料将推动产品智能化、个性化发展,国产企业将在种植体、隐形矫治器等领域加快技术突破与成本优化,逐步替代进口产品;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升级将驱动正畸、种植等高附加值服务需求持续增长,政策层面通过集采、医保覆盖等举措规范市场并扩大服务可及性,同时行业将借助“一带一路”等机遇加速国际化布局,形成技术、市场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