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爆发的关键阶段。在政策驱动方面,国家“双碳”目标及“东数西算”工程强制推动液冷技术应用,要求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2以下,直接刺激液冷连接器需求。2024年,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38.62%。
一、定义及分类
液冷连接器是一种利用冷却液循环进行散热的连接装置,主要用于液冷系统中,确保冷却介质(如去离子水、乙二醇溶液、氟化液等)在设备间高效、安全传输。其核心功能是通过液体循环带走设备热量,解决传统风冷散热效率低的问题,尤其适用于高功率密度场景。液冷连接器需具备高气密性、耐压性、抗震性、抗腐蚀性等特性,以适应数据中心、电动汽车、储能电池等高温、高振动环境。基于插拔方式,液冷连接器可以分为UQD和UQDB两大类。
二、行业政策
近年来,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在政策驱动下迎来发展机遇期。国家层面相继出台《绿色数据中心政府采购需求标准(试行)》《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要求数据中心优先采用液冷等高效散热技术,并设定2025年全国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2以下的目标。地方政策如广东省《绿色高效制冷行动计划》、南昌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武汉市《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进一步细化液冷技术应用场景,推动液冷连接器在数据中心、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加速渗透。
三、发展历程
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2000年至2010年的萌芽期,21世纪初,液冷连接器技术在中国初步萌芽,主要服务于军工、航空航天等对散热要求极高的领域。这一时期,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逐步掌握液冷连接器的核心工艺。例如,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QF系列流体连接器,凭借无滴漏设计、高阻锁紧系统等技术优势,成功应用于军用雷达、声纳探测等场景,标志着中国液冷连接器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工程化应用。
2011年至2015年的商业化探索期,随着数据中心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液冷连接器技术开始向民用领域拓展。2011年,中科曙光率先布局液冷服务器市场,推动冷板式液冷技术商业化。此后,华为、浪潮信息等企业相继加入,形成技术积累与产业协同效应。政策层面,国家开始鼓励绿色数据中心建设,为液冷连接器提供早期市场机遇。例如,冷板式液冷技术通过服务器热源与冷却液的间接接触,有效解决了高功率密度设备的散热难题,成为数据中心节能改造的关键技术路径。
2016年至2020年的爆发期,AI算力需求激增与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突破,推动液冷连接器市场进入爆发式增长期。2019年,特斯拉V3 Supercharger充电桩采用液冷连接器实现250kW大功率充电,引领行业技术升级。国内企业中航光电凭借大功率液冷充电连接器技术,打破欧美垄断,成为行业标杆。这一阶段,液冷连接器技术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快速插拔设计(如盲插式连接器)支持自动化运维;二是密封性能突破(单次插拔泄漏量≤0.02ml);三是材料创新(如钛合金、全氟醚橡胶)提升耐腐蚀性。
2021年至今的全球竞争期,随着“双碳”目标推进,液冷连接器行业进入标准化与国际化发展新阶段。政策层面,《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等文件强制要求数据中心液冷渗透率,推动UQD(通用快速接头)等标准普及。技术层面,浸没式液冷连接器突破高温耐受(≤120℃)与防气锁设计,适配储能电池、5G基站等新场景。市场层面,中航光电、永贵电器等企业主导行业标准制定,产品出口欧美,全球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液冷连接器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精密制造与材料科学的深度融合上。液冷连接器需满足高气密性(泄漏率≤0.02ml/次)、耐压性(≥15bar)、耐腐蚀性(适应氟化液等介质)等苛刻要求,这要求企业具备微米级加工精度和表面处理技术。例如,冷板式液冷连接器需通过螺旋流道设计实现流量均衡,而浸没式连接器则需采用钛合金或316L不锈钢以抵御氟化液腐蚀。此外,液冷连接器还需集成IoT芯片实现实时监控(如温度、压力),这要求企业具备跨学科研发能力。
2、认证壁垒
液冷连接器行业存在严格的认证壁垒,涵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际认证体系。国内市场需符合《冷板式液冷通用技术要求》《浸没式液冷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等标准,而国际市场则需通过UL、CE、RoHS等认证。例如,数据中心用液冷连接器需通过TUV莱茵的“液冷系统可靠性测试”,包括10000次插拔循环、-40℃至120℃温度冲击等严苛测试。认证壁垒不仅延长了产品上市周期(通常需6-12个月),还增加了研发成本(单款产品认证费用超50万元)。此外,头部客户(如华为、阿里巴巴)还会要求供应商通过其内部质量体系认证,进一步抬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3、专业人才壁垒
液冷连接器行业属于新兴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性能涉及材料化学、热力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学科技术成果。由于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的复杂多样,相应的制冷系统存在定制化特征,因此对研发技术人员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行业经验要求较高。专业人才的稀缺性使得新进入者在短时间内难以完成相关技术的积累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储备,难以满足行业客户日趋活跃的产品需求。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液冷连接器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如不锈钢、铝合金等)、塑胶材料(如丁基橡胶、丁晴橡胶等)和涂层材料等。零部件则包括弹簧、密封圈等。产业链中游为液冷连接器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数据中心、储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液冷连接器行业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是国内军用连接器领域的绝对龙头。公司专业从事中高端光、电、流体连接技术与产品研发,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国家和国防认可实验室,主导多项国家标准制定。其液冷业务近五年复合增长率超50%,已成为成长性最强的细分领域。中航光电的液冷连接器产品矩阵涵盖TSA系列卡口式流体连接器、TSN系列三曲槽锁紧式流体连接器、液冷机箱、液冷板等。其中,TSA系列采用卡口锁紧方式,实现无泄漏快速连接,适用于数据中心冷板式液冷系统;TSN系列通过三曲槽设计优化流量,铝合金壳体经硬质阳极化处理,耐腐蚀性卓越。公司还提供定制化液冷板,采用焊接、型材拉伸等工艺,满足IGBT、CPU等高功率器件散热需求。此外,其液冷源产品集成精准温控技术,温控精度达±0.5℃,广泛应用于高端电子装备。2025年一季度,中航光电营业收入为48.39亿元,同比增长20.56%;归母净利润为6.40亿元,同比下降14.78%。
(2)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永贵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73年,以连接器技术为核心,形成轨道交通、车载与能源信息、特种装备三大产业板块。在轨道交通领域,公司是国内连接器龙头企业,产品应用于铁路机车、高铁、地铁等;在车载与能源信息板块,其大功率液冷直流充电枪成为市场焦点,为华为独家供应商。公司自主研发的液冷超充枪率先量产,支持800V高压平台,充电功率达350kW,耐温性-40℃至120℃,填补国内空白。此外,公司正在开发新一代服务器液冷端口连接器,覆盖数据中心、高性能计算机等场景,目标打破海外厂商垄断。其液冷连接器产品采用特殊密封设计,单次插拔泄漏量≤0.02ml,可靠性达行业领先水平。2025年一季度,永贵电器营业收入为4.46亿元,同比增长11.14%;归母净利润为0.23亿元,同比下降42.00%。
六、行业现状
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市场爆发的关键阶段。在政策驱动方面,国家“双碳”目标及“东数西算”工程强制推动液冷技术应用,要求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2以下,直接刺激液冷连接器需求。2024年,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市场规模为50.11亿元,同比增长38.62%。
七、发展因素
1、机遇
(1)AI算力需求爆发驱动液冷技术普及
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应用的普及,全球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AI芯片功率密度已突破1200W/颗,传统风冷技术难以满足散热需求,而液冷技术可将数据中心PUE值降至1.1以下,节能效率提升40%以上。中国“东数西算”工程明确要求8个算力枢纽节点强制采用液冷技术。液冷连接器作为液冷系统的核心部件,将直接受益于算力基础设施升级浪潮。例如,华为AI液冷集群通过液冷连接器实现芯片级精准散热,算力效率提升30%,为行业树立标杆。
(2)新能源汽车快充技术突破催生增量市场
新能源汽车800V高压快充平台加速落地,充电功率从120kW向350kW演进,对液冷连接器的耐压性(≥1500V)、耐温性(≤150℃)提出更高要求。特斯拉V3 Supercharger采用液冷连接器实现250kW大功率充电,国内企业如中航光电、永贵电器已开发出适配2000V电压平台的液冷充电连接器,打破欧美垄断。
(3)储能安全标准升级推动技术迭代
储能电池热失控风险倒逼行业采用液冷技术。国家标准《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规程》强制要求液冷系统渗透率,推动液冷连接器需求爆发。相比风冷,液冷可使电池包温差≤3℃,寿命延长20%。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已大规模采用液冷连接器,例如比亚迪刀片电池液冷系统通过定制化连接器实现单电池簇散热功率超50kW。随着储能装机量年均增速超60%,液冷连接器市场空间将持续扩容。
2、挑战
(1)技术路线分歧与成本问题
目前,液冷连接器行业存在多种技术路线,如冷板式液冷、浸没式液冷等。不同技术路线在散热效率、成本、维护便利性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使得企业在选择技术方案时面临一定的决策难度。此外,液冷系统的改造成本较高,如数据中心采用液冷技术进行能效改造,初期投资成本需要增加30%。高成本投入限制了部分企业对液冷连接器的应用,影响了市场的快速扩张。
(2)市场竞争激烈与行业集中度高
随着液冷连接器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中航光电、永贵电器等国产厂商通过技术突破打破了欧美垄断,主导行业标准制定,逐步抢占国内外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头部企业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新进入者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需要在技术研发、产品质量、成本控制等方面不断提升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3)基础设施与协同机制不完善
液冷连接器的应用需要与数据中心、储能系统等基础设施相匹配。目前,基础设施层面存在一些掣肘,如数据中心在采用液冷技术进行能效改造时,面临着改造成本高企、技术路线分歧等问题。此外,算力与电力分属不同体系,二者的协同机制仍然缺位,这给液冷连接器的应用带来了挑战。
八、竞争格局
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呈现出明显的梯队分布,竞争格局较为集中。中国液冷连接器行业第一梯队由国际企业史陶比尔(Staubli)和派克汉尼汾(Parker)主导。这些企业在液冷连接器领域进入市场较早,技术成熟,产品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主要占据高端市场份额。第二梯队包括中航光电、正北连接和永贵电器等国内企业,这些企业通过技术突破打破了欧美垄断,主导行业标准制定,逐步抢占国内外市场。第三梯队由工业富联、立敏达、英维克等企业组成。这些企业也在积极布局液冷连接器领域,但市场份额相对较小,主要在中低端市场进行竞争。
九、发展趋势
1、从单一散热向热管理系统集成演进
液冷连接器正从“单一部件”向“热管理模块”升级。头部企业如中航光电已推出集成温度传感器、流量调节阀的智能液冷连接器,实现从芯片级散热到系统级热管理的全链路优化。例如,华为“智算+液冷”一体化架构通过液冷连接器内置的IoT芯片,实时监测流体温度、压力,并动态调整散热策略,使数据中心能效比提升25%。未来,液冷连接器将与AI算法深度融合,形成自适应热管理系统。
2、从标准品向场景化定制解决方案延伸
下游应用场景碎片化推动液冷连接器向定制化解决方案转型。在数据中心领域,针对AI服务器开发的冷板式液冷连接器需适配高密度GPU布局;在储能领域,针对户外场景设计的液冷连接器需具备IP68防护等级和-40℃至85℃宽温域工作能力。中航光电、永贵电器等企业已建立“需求分析-仿真设计-快速打样”的定制化服务体系,交付周期缩短至4周以内,满足客户差异化需求。
3、从国产替代向全球市场布局跃迁
中国液冷连接器企业正加速全球化布局。中航光电通过收购德国RTI公司切入欧洲市场,永贵电器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服务特斯拉超级工厂。技术层面,中国企业主导的UQD(通用快速接头)标准已被国际数据中心联盟采纳,打破欧美垄断。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据中心建设加速,中国液冷连接器企业有望凭借成本优势(较欧美产品低30%)和技术迭代能力,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30%以上。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