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履带起重机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有较大的起重能力,在平坦坚实的道路上还可负载行走,更换工作装置后可成为挖土机或打桩机,是一种多功能机械。但履带起重机行走速度慢,对路面破坏性大,在进行长距离转移时,应用平板拖车或铁路平板车运输。尽管中国履带起重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国逐渐成为履带起重机生产大国,生产的产品大量出口至国外。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下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速度相对放缓等影响,我国履带起重机内需减少,销量出现下滑。2023年中国履带起重机销量为3208台,同比下降0.22%。2024年以来,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履带起重机的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2024年中国履带起重机销量达到3779台,同比增长17.8%。2025年1-4月,中国履带起重机销量为1021台,同比小幅增长0.1%。
一、定义及分类
履带起重机是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的自行式起重机。是一种利用履带行走的动臂旋转起重机。履带接地面积大,通过性好,适应性强,可带载行走,适用于建筑工地的吊装作业。可进行挖土、夯土、打桩等多种作业。但因行走速度缓慢,长距离转移工地需要其他车辆搬运。履带起重机按传动系统可分为单轴绞车履带起重机和双轴绞车履带起重机;按驱动方式分为电力驱动履带起重机、内燃机驱动履带起重机和内燃机液压驱动履带起重机;按臂架构造形式分为桁架动臂式履带起重机和箱型臂履带起重机。
二、行业政策
履带起重机作为重型工程机械,在基建、能源、石化等领域应用广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行业发展。例如,202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推动服务贸易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在生物医药、飞机、汽车、工程机械等领域细化出台专项政策举措,支持制造业企业对外提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综合性服务。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生态环境部《关于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提出要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加快应用标准化多式联运装备和新能源运载工具、工程机械。
三、发展历程
我国履带起重机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950-1980年期间,我国的履带起重机行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依赖引进和模仿国外技术。50年代初期,中国汽车起重机主要是引进或测绘进口苏联产品,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同时,履带起重机在这一时期大多是以机械式电铲带起重工况的形式出现,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进入21世纪,我国履带起重机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技术突破和产品创新。2004年,三一重工等企业开始进入履带起重机领域,标志着我国履带起重机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的开始。2006年,三一重工成功下线SCC4000履带起重机,被誉为“神州第一吊”,打破了国外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垄断地位。此后,三一重工不断推出更大吨位的履带起重机,如2007年的SCC9000(亚洲第一吊)、2008年的1000吨级履带起重机、2010年的SCC16000等,不断刷新世界吊装领域的新高度。进入21世纪10年代,我国履带起重机行业进入了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履带起重机逐渐实现了智能化和自动化操作。企业加大了在智能控制系统、远程监控、故障诊断等方面的研发投入,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国内企业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通过与国际知名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成果。中国品牌在全球吊装市场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国际客户的认可和信赖。
四、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履带起重机属于高技术密集型产品,涉及结构力学、液压控制、智能传感等多个领域的复杂技术整合。大吨位机型对材料强度、结构稳定性和精准吊装控制要求极高,尤其在风电、核电等高端应用场景中,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国内履带起重机企业在核心零部件(如高端液压系统、电控系统)上仍依赖进口,自主研发能力不足制约了产品升级。此外,智能化、新能源技术的快速迭代进一步提高了行业技术门槛,缺乏持续研发投入的履带起重机企业将难以突破高端市场。
2、资金壁垒
履带起重机行业属于重资产领域,从研发、生产到销售均需要巨额资金支持。大型设备的研发周期长,试验成本高,且生产所需的特种钢材、液压元件等原材料价格昂贵。同时,大型工程承包商等下游客户通常要求分期付款或融资租赁,导致履带起重机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大。此外,国际市场拓展需要建立全球服务体系,包括海外仓储、售后维护等,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因此,资金实力不足的中小履带起重机企业难以支撑长期竞争。
3、品牌壁垒
履带起重机的采购方多为大型工程企业,对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售后服务要求极高,因此品牌信誉成为关键竞争因素。国际巨头(如利勃海尔、马尼托瓦克)凭借长期积累的市场认可度占据高端市场,而国内履带起重机企业尽管在性价比上具备优势,但在全球高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仍显不足。客户通常更倾向于选择历史业绩丰富、故障率低的成熟品牌,新进入履带起重机的企业即使技术达标,但仍需长时间的市场验证才能建立信任。因此,品牌壁垒成为履带起重机行业新玩家的重要阻碍。
五、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履带起重机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其中,原材料包括钢材、铝合金、非金属材料等;核心零部件包括液压元件、发动机、电气控制系统等,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履带起重机的整体性能和可靠性。产业链中游为履带起重机的生产制造。产业链下游为履带起重机的应用领域,包括房地产、电力、轨道交通、桥梁、船舶、石化等行业。履带起重机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土方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混凝土机械、路面机械、高空作业机械、矿业机械、环卫机械、农业机械、应急救援装备和其他工程机械及备件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工作。公司聚焦“5+1”产业布局主线,坚持做强核心工程机械产业,做精零部件产业,培育战略新兴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工程机械持续深挖国内细分领域和存量市场机会,巩固优势板块领先优势,坚定质的有效提升;矿山机械等战略新兴产业打造梯次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加速量的合理增长;核心零部件产业补短锻长,坚持内外联动双向发力,形成了覆盖液压、传动、电控、履带底盘、精密铸造、回转支承等较为齐全的核心零部件产业布局,支撑主机差异化发展。打造出了“传统主机担当突破+战略新产业异军突起+核心零部件发力支撑”的最均衡、极具成长潜力的板块布局,支撑公司表现出更强大的逆周期抗风险能力。同时加速推进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瞄准客户创造价值,紧抓存量设备背后巨大的后市场空间,促进“制造+服务”融合发展。据统计,2024年徐工机械起重机械营业收入为188.98亿元。
(2)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工程机械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公司产品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桩工机械、路面机械。其中,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挖掘机、大吨位起重机、旋挖钻机、路面成套设备等主导产品已成为中国第一品牌。其中,起重机械:主要包括汽车起重机及履带起重机。起重机械广泛应用于电力、钢铁、桥梁、造船、石化等行业。其中,小型汽车起重机多用于市政工程等散货业务,大型汽车起重机及履带起重机用于电力、钢铁、造船、石化等行业。数据显示,2024年三一重工起重机械营业收入为131.15亿元,同比增长0.89%。
六、行业现状
履带起重机操作灵活,使用方便,有较大的起重能力,在平坦坚实的道路上还可负载行走,更换工作装置后可成为挖土机或打桩机,是一种多功能机械。但履带起重机行走速度慢,对路面破坏性大,在进行长距离转移时,应用平板拖车或铁路平板车运输。尽管中国履带起重机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中国逐渐成为履带起重机生产大国,生产的产品大量出口至国外。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下降、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更新速度相对放缓等影响,我国履带起重机内需减少,销量出现下滑。2023年中国履带起重机销量为3208台,同比下降0.22%。2024年以来,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入推进,履带起重机的市场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2024年中国履带起重机销量达到3779台,同比增长17.8%。2025年1-4月,中国履带起重机销量为1021台,同比小幅增长0.1%。
七、发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的支持
在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履带起重机得到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加速了市场的扩大。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的通知》《以标准提升牵引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加快推动特种设备更新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以高水平开放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这些政策不仅为履带起重机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更通过设备更新、标准提升、市场监管等多维度支持措施,有效促进了行业技术升级和市场扩容。
(2)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加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持续推进,道路、桥梁、隧道等工程不断增多,对履带起重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履带起重机凭借其独特的履带行走系统,能够轻松应对泥泞、崎岖等复杂地形条件,在传统轮式起重机难以施展的施工现场展现出无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工程中,面对高原、冻土、峡谷等特殊地理环境,履带起重机以其卓越的爬坡能力、出色的稳定性以及强大的吊装性能,成为工程建设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3)技术创新提高
随着科技发展,履带起重机的技术不断提高,不断推出新款起重机。目前市场上已经涌现出了智能化、自动控制、高承载等多种新型履带起重机。例如,2025年3月,中联重科工程起重机械分公司推出了两款全新产品——中联重科伸缩臂式履带起重机:ZCT550和ZCT900。两款起重机既有汽车起重机机动灵活的优势,又兼具履带起重机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这些技术革新将有效提高履带起重机的安全性、生产效率和设备寿命,进一步促进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2、不利因素
(1)国内企业起步较晚,影响了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履带起重机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国力的逐步增强,履带起重机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部分高新技术产品逐步进入市场导入期、国内有实力的履带起重机生产企业开始加大科研与技术开发投入。但由于起步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履带起重机行业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同行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国际竞争力不强。
(2)国内零部件供应体系建设落后,制约了整机生产企业的发展
由于整个机械行业的落后,我国履带起重机零部件配套生产还满足不了整机制造的要求,产品用发动机、液压零件、电控系统等关键配套件目前主要依靠进口,在全球零部件供应紧张时,国内本土履带起重机企业必须面对接受提价或增加存货等不利局面,影响企业正常运行;另外,零部件制造厂家与整机制造商之间的关系还不能形成协同关系,没有能力参与整机制造厂家在配套件的选用和改善,共同提高整机的品质。
(3)市场无序竞争影响行业发展
由于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履带起重机产品需求旺盛,行业整体业绩良好,各生产企业纷纷扩大产能,国内履带起重机产量大幅上升。随着宏观经济政策调整以及基础工程建设投资增幅趋缓,行业平均利润率逐渐下降,小规模、缺乏核心竞争力的生产企业开始使用过度降价等非正常竞争手段;另外,随着我国市场开放程度的深入,国内外履带起重机产品市场趋于接轨,国外二手履带起重机也开始充斥我国市场,对我国履带起重机新产品市场开发、民族品牌的培养造成不利影响。
八、竞争格局
中国履带起重机行业呈现“一超多强”格局,徐工、三一、中联重科三大龙头占据主导地位,在技术研发、产品系列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优势显著;柳工、抚挖重工等区域企业聚焦细分领域差异化竞争,宇通重工、山河智能等则凭借专业化产品在特定市场寻求突破。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全球化布局强化竞争优势,中小企业则依靠灵活性和专业化生存发展,整体竞争格局向强者恒强态势演进。
九、发展趋势
随着风电、核电、石化等重大项目规模扩大,市场对千吨级以上超大型履带起重机的需求将持续增长。设备制造商将重点突破大吨位结构设计、超起技术以及负载精准控制等核心能力,以满足超高、超重吊装场景需求。同时,模块化设计将进一步提升大型设备的运输和组装效率,降低使用成本。行业竞争将向技术门槛更高的超重型领域集中,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优势。与此同时,智能化技术将深度融入履带起重机操作与管理,包括远程操控、自动吊装路径规划、实时安全监测等功能。5G、物联网(IoT)和AI技术的应用将提升设备运行效率和安全性,减少人为操作失误。数字化管理平台可实现设备状态监控、故障预警和维保优化,延长设备寿命。未来,智能起重机可能成为高端市场的标配,推动行业从传统机械向智能装备转型。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