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食品的起源可追溯到中国,因为中国人利用野菜提供营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历史已有数千年之久。功能性食品的概念首先由日本人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并于80年代传人欧洲。日本将功能性食品定义为“具有与生物防御、生物节律调整、防治疾病和恢复健康等有关的功能因素,经设计加工,对生物体有明显调整功能的食品”。1998年,欧洲成立了功能性食品科学协会。2009年,美国营养协会发布了一份声明,将功能性食品描述为“作为消费者日常饮食的一部分,对健康具有潜在益处的食品,包括全食品和含有强化、富集或增强生物活性成分的食品。
中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主要为四个阶段:第1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为起步阶段。第2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本世纪初为成长阶段。第3阶段:本世纪初的2001-2003年为信任危机阶段。第4阶段:2003年至今为行业复兴发展阶段。
功能性食品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功能性食品是具有特定营养功能特性的食品,其主要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人体某种生理功能,且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一般情况下,功能性食品必须满足以下要求:①对人体无毒、无害,具有一定的营养特性;②其功能经过科学验证是明确、具体的,同时不能取代人体在正常膳食过程中对普通营养素的摄入;③功能性食品通常是非大众化的食品,而是针对具有某些特定生理需求的人群而研制;④功能性食品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进行治疗。
功能性食品主要特征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功能性食品产业链上游主要是维生素、矿物质、食品加工等行业、下游通过零售商超等渠道到终端消费者。
功能性食品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目前,功能性食品在全球范围内正进入到快速发展阶段,行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婴幼儿食品、康复病人食品、老年人食品等针对特殊人群的功能性食品在获得较好发展,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需求前景及销售渠道分析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产量为64.12万吨。
2015-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供给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伴随城镇化进程加快和经济高速发展,加之工作压力大、缺乏锻炼、饮食向精细型发展等原因,亚健康和慢性疾病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我国有75%以上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该群体对于营养功能性食品有特殊需求,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需求量为63.58万吨。
2015-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需求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国家在2016年提出《“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后,又相继提出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健康中国行动。在这样的新时代背景之下,健康是食品消费的必然追求,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市场规模为3585.8亿元。
2012-2019年中国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规模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我国功能性食品产业经过多年发展不断壮大,市场份额逐年扩增,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其发展,主要表现为以下3个方面:一是虽然相关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但是生产规模比较小,食品加工工艺和技术水平有限,很难生产出具影响力的高质量的功能性食品;二是非常规食品形态居多,主要以粉末、胶囊、口服液或者片剂等产品形式存在,消费者难以接受;三是新产品开发投入不足,科研投入少,基础研究不够,并且商家肆意夸大产品的功能与疗效,使得消费者产生排斥心理。功能性食品是一个涵盖食品科学、医药以及生物化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领域,目前国内功能性食品市场要滞后于国外市场,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发展,使其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需要政府和科研管理部门大力支持,更需要研究人员与功能性食品企业合作创新,在开发传统食品形态的基础上引导企业运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具有地方特色且深受消费者欢迎的功能性食品,使功能性食品产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025-2031年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市场运营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海洋功能性食品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