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2024年,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2.13%。技术层面,中国在3纳米光刻、原子级制造(0.3nm精度)、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等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支撑超构透镜、衍射光栅等微纳元件的纳米级加工。但微纳光学器件的高端应用(如量子信息、生物传感)仍面临纳米压印精度不足、相变材料稳定性差等技术挑战,导致规模化生产受限。
相关上市企业:苏大维格(300331)、汇创达(300570)、中光学(002189)、京东方(000725)、歌尔股份(002241)
相关企业:成都光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塑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福建阿石创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天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微电子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璞璘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合肥芯碁微电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歌尔股份有限公司、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微纳光学器件、微纳光学器件市场规模、微纳光学器件行业现状、微纳光学器件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微纳光学器件是指在亚波长尺度(微米至纳米级)实现光的发射、引导、调制、局域、吸收和探测的器件。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微纳结构设计(如超表面、光波导、光栅等)精确调控光场特性,具有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能丰富等优势,突破传统光学器件的尺寸限制,满足现代设备小型化、多功能化需求。典型场景包括AR/VR近眼显示、生物传感、光通信、量子信息处理等。按功能分类,微纳光学器件主要分为被动元件、主动元件和集成元件。
二、行业产业链
微纳光学器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光学玻璃、光学晶体、光学塑料、镀膜材料、纳米材料等原材料,以及光刻机、纳米压印机、激光直写设备、离子束刻蚀机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微纳光学器件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光通信、生物医学成像、汽车电子等领域。
随着5G通信、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兴起,对芯片的需求不断增加,光刻机作为芯片制造的关键设备,市场需求也随之上升。2024年,中国光刻机行业市场规模为178.75亿元,同比增长11.11%。近年来,国内企业如上海微电子等企业在光刻机的研发和生产上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而随着光刻机技术的进步,这直接推动了微纳光学器件的制造水平。高精度光刻机能够实现更小尺寸、更高精度的微纳结构加工,为微纳光学器件的研发和生产提供了更强大的技术支持。
近年来,随着国内5G网络建设的持续推进、数据中心的快速发展等,这推动了光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2024年,中国光通信行业市场规模为1473亿元,同比增长4.84%。微纳光学器件在光通信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光模块中的微纳光学元件、光波导器件等。随着光通信技术的不断升级,对这些微纳光学器件的性能和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双轮驱动。2024年,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8.65亿元,同比增长2.13%。技术层面,中国在3纳米光刻、原子级制造(0.3nm精度)、全固态深紫外激光器等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支撑超构透镜、衍射光栅等微纳元件的纳米级加工。但微纳光学器件的高端应用(如量子信息、生物传感)仍面临纳米压印精度不足、相变材料稳定性差等技术挑战,导致规模化生产受限。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已形成“技术引领+规模支撑+专精突破”的立体竞争格局。技术龙头如苏州苏大维格,凭借纳米压印与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实现12英寸晶圆级压印,支撑AR衍射光波导镜片等高端产品量产。规模型巨头如歌尔股份,依托消费电子产业链优势,在VR/MR光学模组、AR衍射光波导领域占据全球领先地位,客户覆盖Apple、Meta等头部企业。细分领域专精企业如深圳市汇创达,通过微纳米压印模具开发实现导光膜、背光模组自主化生产,替代国外产品,进入联想、惠普等供应链。
苏州苏大维格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微纳光学全产业链领军企业,苏大维格自主研发纳米压印与激光直写光刻设备,如卷对平智能套准纳米压印光刻设备FlexAligner-P200/P350,支持8吋/12吋晶元级压印,多层套准精度<2μm,制造成本较传统光刻降低超90%。其技术应用于华为Mate Vision眼镜衍射光波导镜片(线宽精度<100nm,成本降低80%)、光子芯片光掩模及AR-HUD领域,2025年AR-HUD模组体积压缩至3L以内,实现15视场角和15米投射距离,成本仅为ASML同类设备的1/20。此外,公司牵头成立苏州市新型显示上游器件与关键技术创新联合体,推动虚实融合空间透明成像裸眼AR显示等前沿技术落地。2025年上半年,苏大维格营业收入为9.82亿元,同比增长5.27%;归母净利润为0.31亿元,同比下降10.46%。
深圳市汇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球笔电导光结构件龙头,通过微纳米压印模具开发(良率>95%)实现导光膜、背光模组自主化生产,替代国外产品,进入联想、惠普等供应链。其微纳米压印工艺具备污染少、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带动市场份额持续扩张。在精密按键开关领域,公司实现超小型防水轻触开关量产,客户包括群光电子、达方电子等全球知名键盘厂商。其导光膜产品通过微纳米热压印生产工艺,在PC薄膜表面形成光学微结构,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键盘背光模组,并曾为微软Surface Studio提供1.5毫米厚度新型材料高亮度导光板,成为该产品全球主要供应商。2025年上半年,汇创达营业收入为6.97亿元,同比增长7.93%;归母净利润为0.32亿元,同比下降26.32%。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不断,驱动高精度制造提升
未来几年,技术创新将是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制造技术方面,极紫外(EUV)光刻技术等先进光刻技术的应用将使微纳光学器件的制造精度进一步提升。未来,国内将推动光学器件的集成度和小型化进程。随着国内企业在微纳加工技术的持续投入,如干法刻蚀与湿法抛光工艺的应用,光学镜面表面粗糙度可低于0.1纳米,将广泛应用于高精度望远镜、显微镜以及激光雷达等系统。
2、市场需求增长显著,应用领域得到拓展
中国微纳光学器件市场规模预计将实现显著增长。受益于消费电子、自动驾驶、AR/VR等下游应用领域的爆发式需求,预计行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得到有力提升。在应用领域方面,微纳光学器件将从传统的光学仪器、激光器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市场拓展。例如,在光通信领域,微纳光学器件可用于构建小型化、低功耗的光通信系统,以满足5G、6G等新一代通信技术的需求。此外,微纳光学器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也将不断拓展,如用于生物成像、细胞分析等。
3、产业格局优化,企业竞争力提升
中国超精密加工技术在光学器件制造领域的应用正朝着更高精度、更强智能化、更环保的方向发展。未来五年将是技术创新加速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超精密微纳光学器件生产基地。从产业格局来看,全球衍射光学器件产能将逐渐向亚洲地区转移。这表明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竞争力正在逐步增强。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6-2032年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1-2025年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微纳光学器件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微纳光学器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