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引领发展,支撑着现代化经济体系。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强化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地位和作用,更要突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作为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和主阵地,在中国新时代的发展中需要充当引领发展和支撑发展的排头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新思路、制定新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这也是新时代国家对高新区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方向。
我国高新区的总体发展历程呈现出集群生命周期成长的典型规律。基于时间发展历程演变,目前较普遍的划分方法为关键事件点,以重大历史事件为划分依据,既能体现高新区的成长特点,又能反映国家战略发展的变化,可大致分为酝酿创建、三次创业等4个时期。
第一阶段:1988年5月第一个国家级高新区“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批建,奠定了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基础。
第二阶段:1991年3月,国务院已在全国37个地方创建了高新区,在此基础上大量地批建了第一批26家国家高新区,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文件。
第三阶段:温家宝同志于2006年提出了国家高新区发展的“四位一体”功能定位,确定了高新区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经济增长转变方式并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要让高企参与国际竞争,更要成为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第四阶段:高新区“三次创业”时期(2012年至今)2012 年,科技部提出了新时期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核心载体作用。
我国高新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高新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渐突出。经过30年的发展,2017年国家高新区GDP总和达9.52万亿元,占当年中国GDP的11.5%。从上缴税收层面来看,高新区上缴税收总额占国家税收的比例不断提高,至2017年已经达到11.9%,2018年全国税收收入137967亿元,高新区上缴税收总额占国家税收13.5%。
2013年~2018年国家高新区出口创汇、上缴税收情况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0-2026年中国高新区行业投资融资模式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2018年,全国拥有高新区数量为169个,高新区入统企业个数为120057个,从业人数达2091.6万人。
2013年~2018年中国高新区数量走势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3年~2018年中国高新区企业数量及从业人数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高新区主要分布于黑河-腾冲线以东地区,这一地区的人口超过我国总人口的95%。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高新区企业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地区,其中;东部地区企业数量为70个,中部地区44个,西部地区39个,东北地区16个,而国家级高新区数量最多的东部地区也是我国人口集聚密度最大的地区。此外,国家级高新区还呈现出沿京广线分布的特征,京广线所穿越的北京、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广东是我国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
2018年中国高新区企业数量按地域分布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各地区高新区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高新区企业实现工业产值为222525.5亿元,实现营业收入为346213.9亿元,实现净利润为23918.1亿元。
2013年~2018年中国高新区企业工业产值、营业收入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2013年~2018年中国高新区企业净利润走势
资料来源:科技部、智研咨询整理
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国家高新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创新驱动为第一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战略目标,用新理念引领新时代,以新使命开启新征程,重点营造世界一流的生态,培育世界一流的企业,发展世界一流的产业,建设世界一流的园区。国家高新区将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打造创新高地,坚持面向经济主战场,打造产业高地,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破解我国在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的困境,努力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力量、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2025-2031年中国高新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高新区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共十一章,包含中国高新区内在集聚效应研究,中国高新区投资前景研究,中国高新区建设投融资战略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