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人工关节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进出口分析:老龄化需求与技术革新双轮驱动,国产替代加速中国人工关节行业规模扩张[图]

内容概况: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关节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对关节置换、修复等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上升。2024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规模达159亿元,同比增长11.19%。而随着3D打印、生物材料、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先进技术在人工关节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相关上市企业:威高骨科(688161)、春立医疗(688236)、大博医疗(002901)、凯利泰(300326)、三友医疗(688085)、爱康医疗(01789)、奥精医疗(688613)


相关企业:宝鸡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道恩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苏州赛琅泰克高技术陶瓷有限公司、广东凯普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关键词:人工关节、人工关节市场规模、人工关节行业现状、人工关节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人工关节是一种通过外科手术植入人体的医疗器械,旨在替代因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创伤或退行性病变导致功能丧失的天然关节。其核心目标是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缓解疼痛,并显著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人工关节按关节表面置换程度可以分为全关节置换和吧表面置换。

人工关节分类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1983年以前的起步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研制人工关节。解放军301医院研制出珍珠面国产人工髋关节,探索钛合金(TC4)在假体中的应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研发全陶瓷人工髋关节,北京积水潭医院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合作研制轴心式膝关节。70年代,北京301医院与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协作研制成功天津(TJ)骨水泥,为早期假体固定提供关键材料。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研发形状记忆合金双杯假体,1982年投入临床并取得良好效果。上海市人工关节协作组成立,推动钛合金Moore弯柄型股骨头的广泛应用。


1983年至1999年的奠基阶段,1983年,上海手术器械六厂研制几何型人工全膝关节;1986年,北京301医院将球心型人工膝关节用于临床。上海二医九院与上海交大机械动力学院合作,研发计算机辅助个性化人工关节,实现定制化假体临床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上海二医九院研发SNPH骨水泥(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1987年应用于临床;同期开展无机骨粒骨水泥研究。1990年,北大人民医院创建国内首个关节病外科专业诊治中心。


2000年至2012年的规模与规划阶段,2000年,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成立,推动行业规范化。同年,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国内首家人工关节术后评估中心;2002年亚洲太平洋人工关节学会在上海设立常设秘书处,促进国际学术交流;2012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技术管理规范出台。2012年,国家人工关节注册登记信息系统试运行,加强行业监管。


2012年至今的创新与国际化阶段,近年来,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在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产品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例如数字化技术赋能行业创新发展,其中3D打印技术实现痛风石侵蚀骨骼的再生修复,定制化假体与患者骨骼结构高度契合。而氧化铝、氧化锆陶瓷可提升假体耐磨性,降低骨溶解风险。2023年,葫芦岛市第二人民医院完成首例机器人辅助单髁关节置换术,标志手术精准度迈入新阶段。

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历程


三、行业产业链


人工关节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其中原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钛合金(TC4)、钴铬钼合金等)、高分子材料(如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生物陶瓷材料(如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瓷等)、生物活性材料(如羟基磷灰石涂层促进骨整合)等,零部件包括轴承、螺钉、关节面、连接件等。产业链中游为人工关节的研发生产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通过综合医院骨科、骨科专科医院等医疗机构将产品用于患者。

人工关节行业产业链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达3.10亿人,同比增长4.49%;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量为2.20亿人,同比增长1.35%。老年人口基数庞大且增速显著,尤其是低龄老年人(60-64岁)群体快速扩张,其健康需求将成为社会关注焦点。老龄化加速直接推动医疗健康需求升级。以骨科疾病为例,关节退行性病变在老年群体中高发,人工关节置换手术需求将随老龄人口增长而攀升。

2010-2024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统计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随着中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关节疾病患者数量持续增加,对关节置换、修复等医疗服务的需求也随之上升。2024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规模达159亿元,同比增长11.19%。而随着3D打印、生物材料、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先进技术在人工关节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也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这些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规模的扩大。

2016-2024年中国人工关节市场规模情况


2025年1-5月,中国人造关节进口数量为142.47万套,同比下降20.76%;进口金额为10.31亿元,同比下降26.01%。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材料创新与工艺升级,逐步打破进口垄断。例如,威高骨科的陶瓷关节采用纳米晶化技术,磨损率降至0.01mm/年,性能媲美国际品牌;春立医疗的生物可降解镁合金关节完成10年临床随访,安全性获国际认可。此外,集采政策成为国产替代的“催化剂”。国家组织人工关节集中带量采购,使进口产品价格优势大幅削弱,倒逼国际巨头调整策略,而本土企业则通过“以量换价”抢占市场份额。


同期,中国人造关节出口数量为219.55万套,同比增长11.91%;出口金额为14.54亿元,同比增长10.53%。一方面,企业瞄准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利用RCEP关税优势建厂,实现本地化生产。例如,爱康医疗在东南亚布局生产基地,产品覆盖5亿人口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在国际市场持续释放。数据显示,中国关节假体出口均价约为进口均价的60%,且定制化服务(如3D打印“一患一型”假体)成为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2020-2025年1-5月中国人造关节进出口情况


2025年1-5月,中国人造关节进口金额国家分布中,美国占比最大,中国从美国进口人造关节金额达4.14亿元,同比下降13.01%,占中国总进口金额的40.09%;同期,中国人造关节出口金额国家分布中,中国出口美国人造关节金额达6.39亿元,同比增长2.92%,占中国总出口金额的43.95%。展望未来,中美人工关节产业博弈将加剧。中国需警惕美国技术壁垒与贸易保护主义,同时利用RCEP等区域合作机制,深化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布局,降低对单一市场依赖。

2025年1-5月中国人造关节进出口国家分布情况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在2024年关节集采续约中,行业集中度与国产化替代进程呈现加速趋势。数据显示,数据显示,正天医疗、爱康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及强生五家企业稳居第一梯队,其报量占比均突破10%门槛,合计占据市场份额的63.2%。这一数字较2021年首轮集采显著提升,表明头部企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强化,市场资源向龙头企业加速集聚。

2024年中国关节集采续约部分公司采购需求量情况


爱康医疗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人工关节领域的龙头企业,以数字骨科技术为核心驱动,率先实现3D打印技术在骨科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作为全球最早将增材制造技术(3D打印)应用于关节置换、脊柱及创伤修复植入物的企业之一,爱康医疗构建了涵盖术前规划、个性化定制平台(iCOS)、3D打印制造及手术导航机器人的全流程技术闭环。其产品覆盖髋膝关节初次置换、复杂翻修、骨肿瘤重建及小关节领域,并通过双品牌战略(爱康+JRI)拓展全球市场。2024年,爱康医疗营业收入为13.46亿元,同比增长23.03%;毛利为8.08亿元,同比增长19.88%。

2020-2024年爱康医疗经营情况


北京市春立正达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人工关节领域注册证最齐全的企业之一。公司以“视如己用,不断创新”为理念,专注关节、脊柱及运动医学产品研发,打破国际品牌在陶瓷关节等领域的技术垄断。技术方面,公司是国内首家获批BIOLOX®delta第四代全陶及半陶关节注册证的企业,研发带锥套陶瓷头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同时,公司建立国人股骨解剖数据库,设计适配国人的髋关节产品,并提供3D打印定制关节服务。2025年一季度,春立医疗营业收入为2.30亿元,同比增长3.60%;毛利为1.53亿元,同比下降6.43%。

2020-2025年一季度春立医疗经营情况


六、行业发展趋势


1、国产替代深化与高端化突破并行


中国人工关节行业正经历从“进口替代”到“技术反超”的关键转型。一方面,国产企业在集采政策推动下加速抢占市场份额。以爱康医疗、春立医疗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通过规模化生产与成本优化,已在中低端市场形成压倒性优势。2024年关节集采续约中,国产份额占比进一步提升,预计未来五年将突破70%。另一方面,高端市场技术攻坚成为新焦点。国内企业正加大在智能关节、生物可降解材料等领域的投入。例如,爱康医疗开发的植入式传感器可实时监测假体状态,延长使用寿命;春立医疗研发的镁合金关节在动物实验中实现12周完全降解,为无异物残留治疗提供可能。此外,国产厂商通过并购海外平台(如威高骨科收购美国Arthrex部分业务)获取技术授权,加速缩短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2、数字化与个性化定制重塑产业生态


人工智能、3D打印及手术机器人技术的融合,正推动人工关节行业向“精准医疗”时代跃迁。术前,AI算法基于患者CT数据生成三维解剖模型,辅助医生设计个性化手术方案;术中,手术导航系统(如天智航“玑宝”机器人)可将植入精度提升至0.5mm以内,减少手术创伤;术后,可穿戴设备持续监测关节活动度与磨损情况,形成全生命周期管理闭环。定制化服务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春立医疗建立“国人股骨数据库”,覆盖3000余例解剖数据,其3D打印钛合金骨小梁髋臼杯已实现“一患一型”生产,术后脱位率较传统假体下降60%。此外,爱康医疗推出“云规划”平台,允许医生远程调整假体设计参数,手术效率提升40%。


3、全球化布局与新兴市场争夺加剧


中国人工关节企业正从“本土龙头”向“全球参与者”转型。出口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关节假体出口额同比增长10.53%,其中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贡献主要增量。企业通过本地化策略深化渗透:爱康医疗在泰国建设生产基地,利用RCEP关税优势覆盖东盟10国;春立医疗与巴西医疗机构合作建立培训中心,培养当地医生掌握复杂关节置换技术。同时,国际巨头加速本土化反制。施乐辉、捷迈邦美等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推出“中国特供版”经济型产品,试图遏制国产扩张。未来竞争将聚焦三大领域:一是高端产品注册准入(如欧盟CE认证、美国FDA认证);二是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三是新兴市场渠道控制权。中国企业在保持性价比优势的同时,需通过技术输出与品牌建设,逐步从“产品出口”转向“技术输出”。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市场行情动态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国人工关节制造厂商运营关键性财务指标分析,2025-2031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发展前景预测分析,2025-2031年中国人工关节行业投资机会与投资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