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18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改革历程、市场现状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图]

    机动车检测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查汽车的工作能力、技术状况,确保汽车使用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汽车在使用过程中,零件会慢慢变形、老化等,从而引起零件的松动、异响等不良后果,造成汽车技术性能下降。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出现,对汽车主要技术指标和安全指标进行检测,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针对性的维修和维护保养,确保车辆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带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制度会越来越完善,经营模式、设施配套等也会更加人性化。

    一、机动车检测改革历程

    1、第一阶段(2014年以前)

    在2014年以前,我国的机动车检测一直以来是政府垄断的行业。上世纪60年代,对机动车实行检测主要是依据《机动车管理办法》。由于当时机动车辆数量很少,车辆管理部门或用车单位受委托后均可对车辆进行每年一次总检。直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为了保障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率,交通部开始在全国公路运输和车辆管理系统开始筹建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站。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交通监理队伍全建制移交公安部门。1988年3月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机动车必须按车辆管理机关规定的期限接受检验,未按规定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不准继续行驶。1989年的公安部令第二号《机动车辆安全技术检测站管理办法》中明确,检测站受公安机关车辆管理部门委托,承担机动车初次检验、定期检验、临时检验和特殊检验等任务。2004年《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国家推行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社会化,一直到2014年,在机动车检测的政策方面没有进行大的改动[1]。

    2、第二阶段(2014~2017年)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机动车检测工作也暴露出来一些问题。首先就是车检检验周期偏短、检验频次偏高,加上部分项目设计的不合理性,慢慢导致民众对车检工作不支持甚至不愿意车检。第二,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数量过少,不能满足车辆迅速增长的需求,一些地方验车排队积压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使得公众对于车检制度产生诸多质疑和批评。第三,一些安检机构检验行为不规范,不按标准检车,甚至存在乱收费、给钱包过等乱象。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机动车检验制度进行了改革,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

    这一次改革,使机动车检测部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第一,政府简政放权,取消按照汽车保有量和安检机构分布状况来核算新增安检机构数量和布局的做法,转由投资主体按照市场需求自行确定,从而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第二,新政更显人性化,目的是为了使机动车检测工作更加便民利民,新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重点:首先是允许第三方审批机构承担车检业务;其次,就是新车可以享受6年免检制度;还有就是允许车辆进行异地检测,车辆可以随着人员工作活动所在地进行车检。新政的实施进一步提高车检工作的快捷性和便利性。第三,新政的实施,加快推进安检机构社会化进程,禁止政府部门开办安检机构。使车辆检测产业链的利益脱钩,主动去除部门利益,保障依法履责、促进公平执法。

    二、机动车检测现状

    1、政策放宽驱动民营资本进入,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机动车检测在机动车安全、污染防治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我国,机动车检测分为强制检测和非强制检测。机动车强制检测也称定期检测,是由政府通过法律强制规定必须定期参加的检测,目的是避免检测随意性造成的严重后果;非强制检测主要指机动车生产及服务类企业因业务开展需要而执行的机动车检测,如汽车制造厂、汽车维修厂和二手车交易评估机构等企业都有较强的机动车检测需求。机动车检测在机动车安全故障排除、尾气污染防治与节能减排领域扮演“守门人”的关键角色,建立完善的机动车检测体系、运用科学的检测方法及采取严格的执行措施对打造“安全、环保、节能”的生存环境起到重要作用。

机动车检测在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机动车检测又可以分为在用机动车检测和新车下线检测。我国在用机动车的强制性检测分为安全检测、环保检测和综合检测三类,前两者分别检测机动车的安全性能和环保性能,后者的检测对象为营运车辆,检测内容包含安全性能、动力性能、经济性能等。新车下线检测正逐渐在各类大汽车制造厂中得到应用,对保障新车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机动车检测及应用领域分类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政策驱动机动车检测行业不断发展,机动车检测实践越来越规范。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行业一直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引导和支持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2002年国家强制性检测标准《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发布,这使得我国的汽车综合性能检测首次有了自己的性能要求和检测方法方面的标准;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意见提出了要加快安检机构建设、推行异地检验等改革措施。虽然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行业起步较晚,但是随着国家的系列政策的支持和引导,我国的机动车检测行业正在快速向前发展。

机动车检测行业相关产业政策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不同类型的车辆具有不同的检测频率要求,2014年新规出台后机动车检测要求发生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对不同类型机动车的检测频率要求作出了明确规定,只有经检测合格的车辆方可取得检验合格标志,未取得检验合格标志的车辆不得上路行驶。

不同类型机动车安全、环保和综合检测的频率要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新规出台对行业影响重大,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缓解检测站供需不平衡的矛盾。2014年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推出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18条”改革措施提出加快检验机构建设、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进度以及禁止政府部门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开办检验机构,实施全面脱钩。根据新规“18条”措施,民营资本进入汽车检测市场,加大对检测设备的需求。2014年新规对于机动车检测的技术性要求,最大的变化是推出试行“非营运轿车等车辆6年内免检”、“推行机动车异地检验”等举措。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促进了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这也是近几年行业内最重要的政策性文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我们认为,促动行业最重要的影响是放开民营资本进入机动车检测行业,促进市场活力,缓解机动车检测站供需矛盾。《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首次规定,政府部门不准经办检验机构等企业,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社会化,2015年各地陆续涌现出民营机动车检测站。民营资本的进入拉动了整个市场的活力,更多的机动车检测站出现,增加了机动车检测系统的采购需求。

    机动车检测收费放开,检测系统产品价格有望提升。2015年之前,我国对机动车检测业务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各地机动车检测具体收费标准主要由当地物价部门制定,各检验机构不准擅自定价。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此后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陕西、山东、青海等省市已陆续放开机动车检测两项收费,由政府定价调整为由市场调节。随着检测收费的逐步放开,各地机动车检测收费有所上升,检测机构盈利提升。盈利的提升将会吸引更多民营资本进入机动车检测行业,预计检测行业将得到进一步的扩容,增加对检测系统的需求,下游景气度提升或有利于上游机动车检测设备价格提升。一言以蔽之,价格市场化有利于资本进入,检测站数量增加形成对上有检测设备的拉动,安车检测近3年的订单收入高增长正是行业设备需求猛增的反映。

机动车检测收费放开前后部分地区车检费的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机动车存量市场规模大,检测站供需矛盾突出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带动下游检测行业景气,机动车检测设备需求增加。机动车检测行业是伴随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截止到2018年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到3.27亿辆,同比增长5.48%,其中汽车保有量为2.40亿辆,同比增长10.6%。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长,增加机动车检测的需求,促进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对机动车检测系统的需求。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较小,提升空间巨大。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汽车保有量整体偏低,尚处在汽车社会初级阶段。以2018年的数据来看,美国、日本和韩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为822、616和606辆,而我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仅为172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差距。人均汽车保有量的偏低,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尤其是汽车保有量的增长趋势将会继续维持下去。

2018年各国每千人汽车保有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国内检测机构数量配比不足,供给缺口亟待填补。尽管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已位列世界第二,但是机动车检测市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机动车保有量的增长,而且未来伴随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国内机动车检测站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截至2017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约为2.17亿辆,检测站7100家左右,每万辆汽车拥有的检测站数量约为0.33个,同期日本每万辆汽车拥有的检测站数量约为3.1个,美国为2.5个,欧洲为2个。2018年我国约有1.2万个检测站,当年汽车保有量2.40亿,每万辆汽车拥有的检测站数量约为0.5个。目前国内检测机构数量尚有很大的缺口,未来国内机动车检验机构对检测系统的市场需求十分巨大。按照发达国家的平均配比水平(2.5个/万辆汽车)计算,实际需求的检测站数量为6万个,是目前机动车检测站存量的5倍,市场空间广阔。

各国每万辆汽车拥有的检测机构数量(个)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3、机动车检测逐步规范,检测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机动车检测市场逐步规范,真实检测需求流向正规机动车检测站。目前机动车检测市场仍然存在不规范的情形。我们分析认为,2014年《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出台之前,机动车检测站主要为非市场化运作,整体检测市场相对不规范。大约13%左右的机动车检测仍然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主要原因在于机动车检测站数量有限,检测服务供需矛盾突出,进行检测需耗费时间,通过非正常渠道完成检测可以减少车主时间成本,且价格低于正常检测站收费价格;同时,通过非正常渠道进行机动车检测,或便于部分非市场化经营的检测站实现寻租。2014年新政出台后,禁止政府参与检测站运营,可以有效推进机动车检测行业市场化运作,减少不规范操作,有效减少社会车辆通过黄牛中介取得检验合格证,将真实检测需求引导到正规检测站。
2014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是机动车检测行业发生巨大变化的核心政策变量。《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要求“严格资质管理、规范检验行为、改进便民服务、强化监督管理”,不允许政府参与检测站、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允许异地车检、加强监管、推进市场化等系列举措对机动车检测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广西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车辆管理所王溢科撰文《浅谈机动车检测行业的发展》指出,在2014年新规出台之前机动车检测行业存在众多问题:首先就是车检检验周期偏短、检验频次偏高,加上部分项目设计的不合理性,慢慢导致民众对车检工作不支持甚至不愿意车检。第二,机动车检测机构的数量过少,不能满足车辆迅速增长的需求,一些地方验车排队积压严重、群众反映强烈,使得公众对于车检制度产生诸多质疑和批评。第三,一些安检机构检验行为不规范,不按标准检车,甚至存在乱收费、给钱包过等乱象。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有关部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对机动车检验制度进行了改革,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该政策具体核心信息如下表所示:

《关于加强和改进机动车检验工作的意见》主要内容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机动车检测站数量高增长,机动车检测系统市场规模持续扩张。机动车检测系统市场规模扩张的直接原因是机动车检测站数量的增长,而机动车检测站数量增长的核心驱动因素是政策。2011年中国机动车检测站数量是6224个,受政策束缚,2016年之前检测站数量增速迟缓,2017年中国机动车检测站的数量超过7000个,截至目前中国机动车检测站数量在在1.2万个左右,政策放开后检测站数量保持高速增长。我们判断,未来5年机动车检测站的数量仍旧维持较高增速。主要逻辑有以下几点:首先,中国目前的存量机动车数量巨大,如前文所述,对应的检测站密度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2014年新规出台前,政府进行机动车检测机构的规划设臵,控制检测机构的数量和布局,而2014年新规出台后,要求各地质量监督部门不再通过检验机构规划设臵控制检验机构的数量和布局,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一律简化审批流程,加快审批工作进度,即检测站的设立更加市场化。2015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基本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此后北京、上海、黑龙江、吉林、陕西、山东、青海等省市已陆续放开机动车检测两项收费,由政府定价调整为由市场调节。随着检测收费的逐步放开,各地机动车检测收费有所上升,检测机构盈利提升。市场化背景下,盈利驱动资本迅速扩张,目前远未到可参照的国外发达国家水平。其次,如前文所述,机动车检测行业本身依然存在不规范现象但逐步完善,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检测需求引导到正规检测站和正规渠道,增加了检测服务的需求,促使检测服务供给增加,检测站数量增加成为必然。再者,市场经济本身具有盲目性,检测站盈利驱动资本进入检测站建设领域,并最终使得检测站实际数量远超理论合理数量。检测站数量的持续增加,带来的是检测站对检测系统设备的持续需求。因此,综上所述,我们判断至少未来5年机动车检测站数量仍将维持较高增长,带来机动车检测系统设备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在乐观、保守和中性的假设下,预计2019年-2021年国内机动车检测系统市场规模分别为38亿元-71亿元、52亿元-118亿元和70亿元-194亿元,考虑到前述理由,我们认为取中性假设相对合理。

    三、展望

    1、检测技术的发展

    我国机动车检测目前还处于人工检测阶段,自动化程度较低,数据记录与分析,主要还是靠人工完成,这样的操作模式会产生许多人为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机动车检测技术也应该逐渐实现自动化,实现检测控制和数据采集的自动化。机动车的安全与环保等各项标准的日益严格与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日益成熟相互促进,使得汽车检测与诊断水平由最初的人工低效阶段逐步跨入到高度智能化和网络化的阶段。科技的逐渐进步,机动车检测应该逐步进入物联网和大数据阶段,实现对汽车安全性能等检测指标的实时监控,对监测数据进行在线实时分析,及时反馈,实现检测、分析、反馈的全自动化。

    2、检测制度的发展

    制度的改革和不断优化,就是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合理地分配资源,使得人力资源、设备等能够得到充分利用[2]。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检测制度会越来越完善,更加人性化。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使机动车检测变得更便民利民,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投资分析与投资决策咨询报告

本文采编:CY331
10000 11106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2019-2023年机动车检测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机动车检测国内重点生产厂家分析,2024-2030年中国机动车检测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