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人机的概念及分类
无人驾驶飞机(UnmannedAerialVehicle,简称UAV)是一种由遥控设备或机上程序控制设备控制飞行的不载人飞机,也称无人机。飞机上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等设备,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
无人机技术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人机种类繁多,根据应用领域可以分为军用和民用;根据结构形态可以分为垂直起降和非垂直起降;根据尺度可以分为小型、中小型以及中大型;按照活动半径可以分为超近程、近程、中程和远程;按任务高度可以分为超低空、低空、中空、高空以及超高空。
无人机分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人机系统发展到今天,已经演变为由飞行器分系统、地面站分系统、任务载荷分系统、综合保障分系统4大分系统组成。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人机产业链上游行业主要为机身复合材料及基础构件制造,下游行业主要包括核心部件制造及总体设计与集成。军用无人机用户主要为军方及军贸代理商,主要受我国军费安排、国际安全形势、装备采购计划的影响。
无人机产业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军用无人机所具备的人力节省、减少伤亡和功能扩展等优势,为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二、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及应用领域
从靶机到实现空中打击,军用无人机向多功能发展
从靶机到实现侦察、电子对抗、空中打击,科学技术推动无人机发展。世界无人机的发展历程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世纪初至50年代、20世纪中期至90年代、20世纪末至今,在这三个阶段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变革明显改变了无人机的发展轨迹。
第一阶段为20世纪初至20世纪50年代,在这一阶段,通信遥感技术、自动驾驶技术不够发达,故这一阶段的无人机大多用作靶机;
第二阶段是20世纪中期到90年代,随着自稳定、远程控制和自主导航等技术的成熟,固定翼无人机到20世纪50年代进入稳定发展轨道,无人机开始执行侦察、战场监视、炮兵目标观测等任务,这一阶段各种多功能、智能化、高可靠性、使用简便的机型相继出现;
第三阶段是20世纪末至今,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无人机与攻击武器匹配兼容性设计的出现和气动平衡控制技术的发展,使得无人机实现察打一体成为可能,使得无人机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发展出实现自主攻击的功能。
军用无人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军事是无人机的主要应用领域,军用无人机占比超过70%。军事领域,无人机具有用途多、生存能力强、作战环境要求低等优点,是信息战和网络中心战的重要装备。无人机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也揭开了以智能化远程攻击武器为主导的非接触战争的新篇章。目前军用无人机的典型用途包括模拟飞行器、情报侦察、军事打击、信息对抗、通信中继、空中预警等。
无人机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无人机在现代军事中的应用
分类 | 简介 |
模拟飞行器 | 模拟靶机、飞机、导弹和其他各种飞行器的飞行状态。主要用于鉴定各种航(防)空兵器的性能和训练战斗机飞行员、防空兵器操作员。 |
情报侦察 | 侦察无人机通过安装光电、雷达等各种传感器,实现全天候的综合侦察能力,侦察方式高效多样,可以在战场上空进行高速信息扫描,也可低速飞行或者悬停凝视,为部队提供实时情报支持。 |
通信中继 | 信息化战争中,通信系统是战场指挥控制的生命线,也是敌对双方攻击的重点。无人机通信网络可以建立强大的冗余备份通信链路,提高生存能力,遭到攻击后,替补通信网络能够快速恢复,在网络中心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军事打击 | 攻击无人机携带作战单元,发现重要目标进行实时攻击,实现“察打结合”,可以减少人员伤亡并提高部队攻击能力。 |
信息对抗 | 在战场上无人机可以随时起飞,针对激光制导、微波通信、指挥网络、复杂电磁环境等光电信息实施对抗,有效阻断敌方装备的攻击、指挥和侦察能力,提高已方信息作战效率。 |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国内军用无人机企业格局
国军用无人机虽然发展起步晚,但发展迅速,从60年代开始的几十年里,中国先后研制出多种无人机并列装部队,进入21世纪后,中国军用无人机开始爆发式发展,发展出了“翼龙”系列无人机、“彩虹”系列无人机等性能优良的无人机,并且其中多个机型已经实现出口,走向世界。
国内参与无人机研制的生产单位数量快速增长,其中,国内知名的军用无人机系统集成商有航空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以及北航、西工大等军工集团和军工院校。机载系统及任务载荷多由军工集团下属子公司或科研院所承担,部分民营企业也有参与。动力系统供应商有航发动力及相关民营公司;任务载荷供应商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四所等。
我国无人机产业主要参与者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上市公司中从事军用无人机研发和整机总装业务的公司主要有航天电子、航天彩虹、长鹰信质和威海广泰。航天电子无人机业务主要是从事中小型“彩虹”系列无人机的研制和销售,航天彩虹主要是注入的航天气动院所有中大型“彩虹”无人机业务,长鹰信质则是收购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机业务,而威海广泰无人机业务依托于控股子公司全华时代军用无人机和固定翼无人机、多旋翼无人机等工业级无人机产品。
四、军用无人机发展现状
随着控制、信息等技术的发展、无人机品类的进一步丰富和功能的进一步扩展,以及对质量效能型部队和减少人员伤亡的追求,军用无人机的需求有望持续增长。国际市场方面,我国作为无人机出口大国,随着云影、彩虹-5、翔龙等新一代无人机的诞生,谱系进一步完善,与美国性能差距进一步缩小,在继续保持价格优势的基础上,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国际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国内市场方面,我军加快向质量效能型、信息化部队转型,无人机应用也快速从侦察扩展到察打一体和信息化作战领域,重要性快速提升。
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规模为91.5亿元,较2017年的81.4亿元增长12.41%。
2013-2018年我国军用无人机产业规模走势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18年我国军用无人机需求量约238架,同比2017年的209架增长了13.9%,近几年国内军用无人机需求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3-2018年中国军用无人机需求量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五、未来科技发展将助力微型无人机发展
随着高精密计算机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将传感器、电动机等数字智能装置集中在一块芯片上,制造出几厘米甚至更小微型装置将不再困难,未来微型无人机将向提高续航、缩小体积、智能化和多功能化发展。
1、提高续航:目前微型无人机的续航时间和飞行半径普遍偏小,仅能满足一般任务的需要,却不适用于未来高强度的现代化作战任务,因此通过优化功耗或改善空气动力学性能来提高续航时间将是一大发展方向。
2、缩小体积,降低噪声:微型无人机的体积过大将会影响其隐蔽性和可携带性,同时,旋翼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也存在噪声过大的问题,对实战应用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减小体积,降低飞行噪声,仍然是小型无人机需突破的瓶颈。
3、拓展使用功能,加强智能化:目前微型无人机携载的有效载荷主要为高清摄像设备和热成像设备,其应用领域仅限于侦察并传输图像,随着未来有效载荷集成化程度的提高,微型无人机的使用功能也将得到拓展。此外,现阶段大部分无人机均依靠程序控制,微型无人机的智能化也将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六、军用无人机产业前景
我国对国防建设高度重视,十九大明确提出世界一流军队的建设目标和建设节奏。2020年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取得重大进展;2035年基本完成现代化;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一流军队建设目标指引下,一方面,国防建设持续高额投入,装备发展建设将持续获得有力支撑;另一方面,从军队发展方向上,我国军队加快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我国幅员辽阔、边境海防线长、周边环境复杂,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型高效作战力量占比将不断提升;最后,现代化战争环境下,快速反应和信息搜集、处理和应用要求进一步提升,无人机平台性优势进一步凸显,信息感知和中继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增强。


2025-2031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
《2025-2031年中国军用无人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竞争格局预测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军用无人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军用无人机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