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爆发,数据安全将成信息安全体系的制高点[图]

    一、数据安全定义及分类

    信息安全或数据安全有对立的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数据本身的安全,主要是指采用现代密码算法对数据进行主动保护,如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双向强身份认证等,二是数据防护的安全,主要是采用现代信息存储手段对数据进行主动防护,如通过磁盘阵列、数据备份、等手段保证数据的安全,数据安全是一种主动的包含措施,数据本身的安全必须基于可靠的加密算法与安全体系,主要是有对称算法与公开密钥密码体系两种。
数据安全主要包含数据处理安全和数据存储安全。

    数据处理的安全是指如何有效的防止数据在录入、处理、统计或打印中由于硬件故障、断电、死机、人为的误操作、程序缺陷、病毒或黑客等造成的数据库损坏或数据丢失现象,某些敏感或保密的数据可能不具备资格的人员或操作员阅读,而造成数据泄密等后果。

    而数据存储的安全是指数据库在系统运行之外的可读性。一旦数据库被盗,即使没有原来的系统程序,照样可以另外编写程序对盗取的数据库进行查看或修改。从这个角度说,不加密的数据库是不安全的,容易造成商业泄密,所以便衍生出数据防泄密这一概念,这就涉及了计算机网络通信的保密、安全及软件保护等问题。

    二、数据安全产业链

    数据安全产品本质上是一种软件产品,数据安全行业的上游企业主要为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件产品供应商以及工控机、芯片、集成电路等硬件产品制造商,市场竞争充分,供货质量和价格稳定。

    数据安全行业的下游客户主要为政府、电信运营商、金融、能源、互联网等领域的企业级用户。下游行业用户的数据安全保障需求则对本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突发性的、造成较大范围损害的网络威胁事件往往会对下游行业的数据安全保障需求产生催化作用,促使其加大数据安全投入。

数据安全行业产业链结构示意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三、行业主要政策法规

    行业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具体如下:

数据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时间
文件名称
发文机关
相关内容
2017
《信息通信与信息安全规划(2016-2020)年》
工信部
从建立健全网络与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构建新型网络与信息安全治理体系、全面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保障水平、加快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体系、大力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深入推进行业信息安全监管、全面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应急和特殊通信管理、推动网络安全服务市场发展、持续提升网络安全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划和说明。
2016
《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明确指出网络空间是国家主权的新疆域,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网络强国相适应的网络空间防护力量。重点强调加强党政军领域的信息安全防护投入,同时未来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施行“先评估后使用”的方式等具体要求。
2016
《“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国务院
要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国产化替代: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可靠水平;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研究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
全国人大
关于保障网络产品和服务安全,法规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设置恶意程序,及时向用户告知安全缺陷、漏洞等风险,持续提供安全维护服务等;关于保障网络信息安全,法规明确了网络运营者处置违法信息的义务,赋予有关主管部门处置违法信息、阻断违法信息传播的权力。
2016
《关于加强国家网络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若干意见》
中央网信办
围绕“互联网+”、“大数据”等国家战略需求,加快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网络安全审查、大数据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共享等领域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
2016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务院
强调要保障信息化有序健康安全发展,明确了信息化法治建设、网络生态治理和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主要任务。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全国人大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把大数据作为基础性战略资源,全面实施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快推动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开发应用,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
“强化信息安全保障”:统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强化重要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保护,提高网络治理能力,保障国家信息安全。集中力量突破信息管理、信息保护、安全审查和基础支撑关键技术,提高自主保障能力。积极发展信息安全产业。
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
全国人大
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网信、电信、公安、国家安全等主管部门对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及时责令有关单位停止传输、删除相关信息,或者关闭相关网站、关停相关服务。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事机关在其职责范围内,因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数据安全行业现状

    伴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爆发,数据泄露事件频发,数据安全己经成为时下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2016年银行机构也发生了不少敏感信息泄露事件。与此同时,2017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并印发了《信息通信网络与信息安全规划(2016-2020)》,提出重点从建立网络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强化用户个人信息保护、建立完善数据与个人信息泄露公告和报告机制3个方面,大力强化网络数据和用户信息保护,《规划》为未来数据安全工作指明了方向。

    2016年我国数据安全市场规模为20.5亿元,规模同比增长37.58%;2017年我国数据安全市场规模增长至27.7亿元,规模较2016年同期增长35.12%。

2012-2017年我国数据安全市场规模及增速走势图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政策驱动下的信息安全行业各领域防护投资力度在不断加大,政府、军队、能源、银行、医院等关键领域对信息安全的采购量明显加大,行业规模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目前国内信息安全厂商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现有规模较大的信息安全企业之间,同业竞争程度不高。在技术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具有深厚攻防等核心技术积累及完整解决方案的公司在处理云安全等相关问题方面将成为成熟可信的综合实力。预计在政策的持续推动下,未来国内信息安全厂商的市场份额将会进一步提升,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主要数据安全重点企业一览

序号
企业名称
区域
1
启明星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2
北京神州绿盟信息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3
北京天融信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
4
北京神州泰岳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5
北京时代亿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6
北京北信源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7
北京亿赛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8
北京明朝万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9
北京和力记易有限公司
北京
10
上海爱数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五、数据安全发展前景

    1. 数据安全成新一代信息安全体系竞争制高点

    “数据安全”已经成为传统信息安全企业甚至其他领域上市企业最喜欢贴在脑门上的标签,虽然数据安全神功的炼成非一日之功可就,不过意味着数据安全作为新一代信息安全的核心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2016年,标签已贴好的各个企业将在数据安全市场上展开激烈竞争,力图占据新一代信息安全体系的制高点。有核心技术积累并熟悉用户业务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胜出。

    2. 数据安全技术步入融合智能时代

    大数据、云计算以及移动互联网对数据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据安全防护呈现出从静态到动态、从确定性到智能化的需求转变,这促使数据安全技术进一步发展,融合机器学习、快速搜索、数据解释、数据加密及自然语言理解的融合智能数据安全技术将逐步出现。

    3. 开放共享推动数据安全技术广泛应用

    当数据价值被充分认知后,只有在数据共享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展现数据安全的价值。政府推动数据开放及共享经济的大背景,将使得数据流通性大幅度提高,也将促进数据安全技术被更加广泛地使用。

    4. 数据安全成为新一代信息安全标准基本内容

    过去几年内,数据安全已经被逐步纳入部分行业规范中,2016年通用的诸如等级保护等新一代国家级标准中数据安全内容预计将被纳入,数据安全将成为新一代信息安全标准的基本内容。

    5. 数据安全促进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融合

    传统信息安全技术普遍是架构在应用系统外围,而数据安全技术的防护对象——“数据”普遍存在于应用系统内部,这使得数据安全技术与应用的融合具有天然的基因,数据安全技术广泛应用将带动新一代信息安全技术与应用的融合,逐步改变目前信息安全技术的“外挂”式现状。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数据安全行业市场专项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本文采编:CY231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商业计划书
项目可研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