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劳动节假日4天,综合各地旅游部门、通讯运营商、线上旅行服务商数据,经文化和旅游部综合测算,“五一”假日期间全国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数1.9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3.7%;实现旅游收入1176.7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6.1%,综合计算人均消费600多元。全国未发生重特大涉旅安全事故和投诉案件。
今年“五一”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的繁荣超过预期。亲子、研学等形式的家庭游成为热点,拉动了文化、休闲、餐饮、乡村等消费。文化和旅游消费额在501元至1000元之间的游客比例最高,为38.0%,较清明假期提高1.2个百分点;游客平均外出停留时间为2.25天,较清明假期增长9.5%。
五一期间,出境游人气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泰国、日本、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和俄罗斯。
近年来,游客夜间旅游(18点至次日6点)参与度逐步提高、消费逐步走旺。2019年“五一”,游客夜间消费金额占到全天的29.92%,夜间旅游已成为游客感知当地文化、体验当地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从人群结构来看,80后游客夜间消费最为活跃,消费金额及笔数均占到所有游客的40%以上。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运营模式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近日,国内最大的在线旅行社携程旅游对平台上百万级跟团游、自由行等度假产品大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全国7000多家携程旗下门店报名的情况,发布了《2019年五一旅游账单》。
携程表示,目前有来自614个国内外城市的旅游者,通过预订携程跟团游、自由行、定制旅游、当地玩乐等产品,将到达90个国家、地区、海内外903个目的地城市。
据携程跟团游和自由行数据,报告发布了2019年五一旅游十大客源城市,前10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北京、成都、广州、重庆、武汉、南京、深圳、杭州和西安,这十大城市五一假期选择出游的人数最多。
另外,“国内游消费力前十强城市”也出来了:依次为北京、杭州、上海、福州、深圳、天津、青岛、太原、宁波和南京。这些城市五一旅游单次国内游人均花费超过2600元,其中北京超过3000元。
上海居民国内旅游消费金额最高,占全国游客国内游消费总额的6.56%,北京、深圳、南京、广州分列二至五名。从增速来看,以林芝、三亚、普洱等为代表的非一二线城市,居民外出旅游消费总额增长迅速,远超全国平均水平,旅游大众化趋势凸显。
“五一”旅游消费总额最高TOP10客源城市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哪些休闲度假目的地在五一期间最能吸引游客?根据携程跟团游和自由行数据,三亚、桂林、张家界、丽江、黄山、无锡、苏州、舟山、秦皇岛和北海为前十。
出境游方面,人气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依次是泰国、日本、越南、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和俄罗斯。五一前往“权游”目的地成为游客追捧的热点。
8090后已经成为五一出游的绝对主力人群,占出行总人数超一半,他们趁着难得的假期,能够利用旅游来减压。
在各年龄段的花费上,50后成为最舍得花钱的人群,单次旅游人均花费达到了3629元。
201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97万亿元,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火热,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提升,共享经济的推动下,必定带动全域旅游行业发展。
旅游总收入近6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旅游业发展迅猛,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品体系日益完善,市场秩序不断优化,全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达5.97万亿元,对我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占我国国内GDP总量的11.04%,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2014-201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及对我国GDP综合贡献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截止目前,我国分两批确定全国500个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包括海南、宁夏两省(区),91个市(州),407个县(市),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预计“十三五”结束时期,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开区运营。
2016-2018年我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数量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随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旅游发展观念的提出,全域旅游的发展概念逐渐成熟。近年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也为全域旅游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和根本的保障。
国内游市场是全国旅游市场的主力军,无论从人数还是贡献的旅游收入来看,都是旅游业主要的增长点。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随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全域旅游意识的提升,未来旅游业的发展前景较广阔。
2014-2018年全国旅游人数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共享经济是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一种经济模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效率的提高,有限的社会资源从根本上决定了有效利用的重要性。由于我国网民数量众多,2017年,我国互联网消费规模居世界第二,是共享经济大规模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已达到5.28万亿元,同比增长43%。共享经济已经被写入了我国《政府工作报告》,预计2018年将突破6万亿元。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环境下,共享经济模式低成本、低门槛、低污染,高效率、高体验、高可信的特点,使得大量闲置资源得以盘活,并在众多领域得到推广。
2014-2017年我国共享经济市场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共享经济发展,共享观念深入人心,旅游住宿的空间共享模式,对于年轻一代的接受程度更高。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民宿的主力人群,相比上一代对于旅游住宿的要求,他们更注重社交、服务和体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共享经济市场交易额约4.9万亿元,同比增长47.2%,极大地带动了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
综合来看,2018年我国旅游经济乐观,国内外经济发展总体平稳,我国旅游已至大众化旅游中高级阶段,居民休闲需求规模化觉醒;加上全域旅游景区的布局建设和以途牛为代表的大众定制,以小猪短租、滴滴等为代表的共享经济,可以预见我国旅游经济未来发展依然向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