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两江新区管委会、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以色列国家平台公司三方近日在以色列签署战略框架协议,在两江新区筹建中以产业园,预计年底开园,将引入医疗等以色列高端技术项目,该产业园以医疗板块为核心,同时引入以色列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通讯系统等高端技术项目。
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是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的支持下设立的医学工程领域专业公共服务平台。2017年2月,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重庆)中心开园。这是中关村首个产业化中心,通过对接政策、科技、专业服务、社会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源,加快医学成果转化,推进产业化“最后一公里”,使国际国内先进的药品、医疗器械等科研成果能够快速高效地实现产业化,推动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产业转型升级。
中关村重庆中心将于2018年底建设“中关村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以支撑和承接两江新区从以色列引进高端医疗项目落地重庆产业化。目前,该中心已成功引进了一批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项目公司入驻中关村重庆中心,其中极检(重庆)生物科技、卓冉慷泰科技、中瑞恩次方实业等项目均已开工建设或正式营业。截止目前,该中心接洽有意向落地项目合计58个,包括高端医疗器械、手术机器人等项目。2019年,该中心每年将产生300亿元产值,到2020年,中关村重庆中心力争形成1000亿元产业园。
从全球范围来看,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概念于上世纪60-70年代最早从美国兴起,20世纪60年代美国兴起生物科技产业,主流高校开始设立生物科技研究机构, 1975年美国北卡地区的三角洲研究园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生物医药园。1990年代以来,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亚洲生物医药产业起步,逐步形成了美国领跑、欧洲第二、亚洲第三的世界格局。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伴随高新技术区而生,虽然起步较国外晚了将近30多年,但是从90年代发展至今,形成了包括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内的产业集聚区,此外,中部地区的河南、湖北,西部地区的四川、重庆也展现出良好的产业基础。其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药谷、苏州BioBAY、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等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其中,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药谷、苏州BioBAY、武汉光谷生物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和成都天府生命科技园等是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典型代表。
目前,我国共批准成立了168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其中生物医药类(含医疗器械类)园区67个。
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区域分布(生物医药类)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7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数量超过450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园约200家。国家级生物产业园经营产值约12550亿元,近几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营产值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1-2017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经营产值情况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2025-2031年中国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投资潜力研判报告》共七章,包含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重点细分领域分析,上海重点高端医疗机构分析,2025-2031年上海高端医疗服务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