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抗过敏药物市场规模逐年攀升
过敏性疾病是一种长期慢性疾病,当人体接触环境中部分对一般人影响不大的过敏原因子后,会引发的一系列超敏反应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典型的过敏性疾病包括哮喘、鼻炎、过敏性湿疹、结膜炎、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和过敏性休克等。引起过敏反应的过敏原也千奇百怪,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地理差异:北方主蒿草,南方主尘螨。
据数据,全球有20% ~30% 的普通人被过敏症状困扰 ,2015 年全球的哮喘患者已达 3 亿人,过敏性鼻炎患者达 5 亿人,从年龄层次的分布来看,儿童的发病率要高于成人。随着环境的恶化,患病人数每年还在增长当中,为抗过敏药物市场带来了高速的增长。以过敏性鼻炎的治疗为例,2014 年全球市场规模为 72 亿美元,2015、2016 年则迅速增长至 87 亿美元和 100 亿美元,复合增率达 17.89%。
全球过敏性鼻炎治疗市场规模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抗过敏药产业现状深度调研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预计在 30%左右,抗过敏药物市场同样具有很大的潜力。据监测数据显示,2015 年我国全身性过敏药总体规模为49亿元,较 2014 年增长 5.9%。预计 2016 年总体规模市场增长 6.1%,规模将会达到52亿元。
2014-2016年我国全身性过敏药市场规模(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根据数据,2005 年至 2016 年期间,我国 22 个地区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抗过敏药物销售额从 1.37 亿元增加至 7.81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17.73%。随着国内外医药产品及治疗手段逐渐接轨,我国抗过敏用药市场的发展也会迎来新的增长。
我国22个地区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抗过敏反应药物历年增长情况(亿元)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二、脱敏治疗为过敏性鼻炎的一线治疗方法
过敏性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分成四种类型。通常说的过敏都是指 I型过敏反应。针对过敏反应的治疗目前主要有3个思路:避免接触过敏原、对症治疗以及对因治疗。
四种过敏性疾病类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脱敏治疗国内市场存量3600亿,每年新增100亿
2004 -2005 年,我国 11个中心城市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人口中过敏性鼻炎的自报患病率约为 11%,2005 年我国城镇人口约 5.6 亿,由此推算,城镇人口中过敏性鼻炎患者可达 6000 万人以上。按照人均治疗费用 6000 元计算,全国现存市场理论超过 3600 亿元。
我国儿童的过敏性疾病患病率总体高于成人。2008-2009 年对北京、重庆、广州的24290例儿童患者调查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城市的儿童哮喘患病率分别为3.15%、7.45%和 2.09%,儿童过敏性鼻炎患病率分别为 14.46%、20.42%和 7.22%。
四、粉尘螨类药物异军突起,舌下脱敏疗法为脱敏市场主要增长点
脱敏药物市场虽然在整个抗过敏药物市场中占比尚小,但是却是整个市场中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我国 22 个地区重点城市样本医院数据显示,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中,2016 年抗组胺药、其他抗变态反应药物、鼻减充血剂分别占比为 84.44%、14.50%、1.07%。抗阻胺药仍旧占据大头。
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小类历年占比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但是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小类中,其他抗变态反应药物 2016 年同比增长 18.94%,高于行业 2016 年 15.29%的平均水平,高于 2016 年抗阻胺药 14.81%的增长水平。
抗变态反应药物治疗小类历年增长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而在其他抗变态反应药物中,从 2009 之后,粉尘螨和螨变应原两种脱敏药物的代表制剂几乎抢占了整个市场,每年占比累计超过 93%。其中粉尘螨收入在不断增长,2016 年占达 72.26%。
其他抗变态反应药物各品种历年收入占比分析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抗过敏治疗药物当中,虽然抗组胺药依旧是主流药物,但是其增长势头已经落后于其他类抗过敏药物。 粉尘螨类作为脱敏药物的代表,在其中表现的尤其突出。从全球市场看,舌下脱敏疗法是脱敏治疗中重要的增长点。
舌下脱敏疗法首次出现于 1986 年,经过多年的推广与发展之后,目前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舌下脱敏的治疗已逐渐被认知,而皮下注射的免疫治疗方式则由于其潜在的危害而渐渐淡出主流医疗方案。
脱敏疗法发展历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脱敏疗法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传统的皮下注射、尚处于研究中的纳米脱敏治疗(脱敏贴)以及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注射脱敏治疗一般至少需要 2~3 年,长期的注射会带来一定痛苦,多次注射也非常不方便,并且可能发生不良反应;纳米脱敏贴片改变了传统给药途径,通过皮肤渗透进入体内,但是技术尚不成熟。 舌下脱敏相比于前两种方法,具有多种优势:它不用低温贮运,便于携带 ; 可以免去皮下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痛楚和不便,安全性更高; 一般来说,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引发的不良事件较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少而轻,并且它还可以预防新的过敏。评估了511名患者皮肤点刺结果。结果发现,通过 3 年的治疗,舌下含服脱敏治疗治疗的患者中,新的过敏发生率为 5.9%,而对照组新的过敏的发生率为 38%(P=0.01)。
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可以预防新的过敏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舌下脱敏疗法优势明显,已经成为脱敏市场主要推动力。全球脱敏治疗市场规模在2000-2010 年平均增长率 8%,其中皮下注射治疗增速 4.5%,舌下治疗增速 16%;舌下脱敏药物的市场占有率也从 25%上升至 47%。
脱敏药物2000-2010年平均增长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舌下脱敏药物市场占有率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