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物流总费用低速增长
社会物流总费用是宏观上的总量指标,是指报告期内国民经济各方面用于社会物流活动的各项费用支出的总和,只要经济活动存在,社会物流总费用总会随之保持适度增长。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1.1万亿元,同比增长2.9%,增速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增长速度与过去几年相比明显放缓。
三大费用中,反映运输环节的费用为6万亿元,增长3.3%,增速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费用下降2.8%,道路运输费用增长4%,水路运输费用增长2.4%,航空运输费用增长6.7%,装卸搬运费用增长3.7%。保管环节的费用为3.7万亿元,增长1.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其中,资金占用成本,也称为利息费用达到1.5万亿元,下降2.7%,仓储费用增长5%,流通加工费用增长5.8%。管理费用1.4万亿元,增长5.6%,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从比重来看,运输费用占53.6%,比上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占33.3%,比上年同期回落0.4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13.1%,比上年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
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及增长变化情况(万亿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网络购物物流配送市场研究及未来前景预测报告》
2016年社会物流总费用三项比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走势分析
201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为14.9%,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表明2016年每万元GDP所消耗需要的社会物流总费用为1490元,比上年下降6.9%。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连续四年持续下降,这表明我国商贸物流成本水平进入到加速回落期,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运行效率提升和物流的高效运作密切相关。
三、商贸行业物流费用率走势分析
2016年1-11月,重点物流企业累计实现物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9.6%,降幅比上年同期收窄14.5个百分点。
分物流企业类型看,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同比下降了11%,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14.4个百分点;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同比下降39.2%,降幅比去年同期有所扩大;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8.2%,与去年相比,业务收入增长由负转正。
重点调查物流企业分类型实现物流业务收入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6年1-11月份,重点调查物流企业累计实现物流业务利润同比增长7.9%,与上年下降21%相比,实现恢复性增长。分物流企业类型看,综合型物流企业业务利润增长8.8%,增速比上年提高22.8个百分点;仓储型物流企业业务利润下降16.3%,降幅比上年收窄7.9个百分点;运输型物流企业业务利润增长明显。
四、商贸物流重点领域发展情况分析
2016年,我国商贸物流重点领域快速发展,突出表现在增速上电商物流持续高位,发展格局上东中西部良性互动,发展动力上农村电商领跑全国,需求上内外联动跨境电商持续繁荣,整体运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以电商物流、冷链物流为代表的新兴经济有力地支撑了民生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增长,也有力地促进了宏观经济的提质增效。
近年来,我国批发和零售企业的物流费用率一直低于工业企业的物流费用率,且呈现下降走势。(物流费用率=企业物流成本/销售额×100%,即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
中国物流信息中心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为8.2%,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为7.6%,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比工业企业物流费用率低1.1个百分点;比2008年下降0.7个百分点,显示出商贸行业物流运行效率不断提升。
工业、批发和零售业企业物流成本费用率(%)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智研咨询整理
2015年批发业物流费用率低于零售业物流费用率。与上年比较来看,批发业物流费用率同比持平,零售物流费用率水平有所下降。2015年批发业物流费用率为7.5%,与上年持平。零售业物流费用率为7.8%,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
批发业中,食品饮料烟草制品批发、文化体育用品器材批发、医药医疗器材批发三个行业的物流费用率较高,分别为10.4%、10.3%和9.9%,而农林牧产品批发、机械五金电子产品批发两个行业的物流费用率较低,分别为7.2%和6.3%。
在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草制品零售等分行业的物流费用率较高,为17%,而医药零售、综合零售和家电零售的物流费用率较低,分别为12.3%、13.0%和1.8%。
重点商贸行业物流费用率比较(%)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四、经济结构分析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单位物流成本下降的重要因素。第一、二产业主要是农副产品、工业制成品、原材料等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以数字、金融等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为主,产业特点决定了第二产业产品产出的运输和仓储需求要高于第三产业。因此,当一个地区一、二产业占有主导地位时,单位GDP对应的货运、周转、仓储等物流量较大,三产占比上升时,单位GDP产生的物流量则会相应降低。
近年来,我国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第一大产业。2016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占GDP比重已上升为51.6%,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根据历史数据测算,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每上升1%,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约0.5%。2016年产业结构优化影响这一比率比上年下降约0.7个百分点左右,相当于减少物流成本消耗约5000亿元。
五、“去库存”情况分析
随着宏观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推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大任务的措施相继出台,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明显提高,社会物流总成本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去库存”成效显现,据初步统计保管环节成本可节省1400亿元。
“去库存”,表现在库存水平的下降,对应的是物流保管环节的仓储费用和资金占用费用的减少。一是库存水平有所降低。2016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增速比上年回落0.1个百分点;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3.8天,比上年减少0.4天。二是产成品库存率有所下降,2016年产成品存货率为3.45%左右,比上年下降0.06%。随着库存水平总体回落,相关的仓储等成本增速有所回落,物流资金占用成本随之明显下降。
2016年,保管费用中的仓储费用增速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推算可减少仓储成本约400亿元;在仓储成本回落的同时,相关的资金占用成本持续下降,资金占用费用比上年下降2.7%,降幅进一步扩大0.3个百分点,推算可减少物流资金占用成本约1000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