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 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联合国明确认定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102-107 之间,其他值域被视为异常。然而,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长期处于异常值域内。中国是世界上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最严重的国家。重男轻女、偏好男孩的思想观念是造成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根本原因。
2004-2015 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长期失衡造成适婚年龄段男女比例失调,适婚年龄段的男性人数大大高于适婚年龄段的女性人数,导致女性人口紧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8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为136比100,“70后”非婚人口男女比例高达206比100,男女比例严重失衡。男多女少造成“婚姻挤压”,原本相对稳定平衡的婚姻市场因男性数量与女性数量的巨大差异导致部分男性被挤压出去,被迫成为“光棍”。“剩男”社会问题越发严峻,适婚年龄段男性婚恋难度加大,单身问题难以解决。当“90后”进入婚育年龄,这种现象会更加严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男女平等思想的宣传和普及,女性与男性有着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近年来,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多。《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0年只有0.88%的女性进行大学本科学习,2015年这一比例达到5.76%,涨幅近6倍。另外,2015年女性人数占研究生总数为45.4%,相比2000年上升15.2个百分点。可见,我国女性在高等教育的占比大幅度增加。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女性青年承担家庭经济负担的压力小于男性青年,继续深造的愿望大。二是女性在就业市场相比男性不占优势,倾向于通过提高学历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寻求更大的发展。
2015年中国高中及以上学历男性、女性人口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单身男女在择偶时,经济收入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珍爱网发布的《2016 年单身人群现状系列报告第三期》显示,随着物质经济发展,女性对男方的经济要求也水涨船高,超八成单身女性认为5000 元是男性收入的起点。其中,67.06%的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在5000-10000 元,25.02%的单身女性要求男性收入过万元。全国范围内对男性收入要求最高的五个城市分别是深圳、北京、上海、武汉和广州。相比之下,男性对于女性的收入要求普遍较低,80%的单身男性表示对方收入低于5000 也可以接受。
2016 年中国女性择偶收入要求占比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16年中国女性择偶收入要求前五名城市
排名 | 城市 | 收入要求(元) |
1 | 深圳 | 15920 |
2 | 北京 | 14900 |
3 | 上海 | 12065 |
4 | 武汉 | 9134 |
5 | 广州 | 8975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显示,2013年我国20岁至59岁年龄段单身人口总数为1.7亿人,其中男性为1.04亿人,占比59.6%,女性为0.7亿人,占比40.4%。男性比女性多近3500万人,未来此差异将不会改变。
2013年20-59岁中国单身人口数量及结构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单身潮
次数 | 时间 | 原因 |
第一次单身潮 | 20世纪50年代 | 第一部《婚姻法》颁布,否定封建主义婚姻制度。1951年-1956年全国大约600万对夫妇离婚,引发离婚热潮。 |
第二次单身潮 | 20世纪70年代 | 知青为返城纷纷离婚,引发单身潮的出现。 |
第三次单身潮 | 20世纪90年代前后 | 改革开放引发传统家庭观念转变,自由思潮的影响,离婚率剧增。 |
第四次单身潮 | 当前 | 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女性地位及自我意识的提高,主动选择单身的女性增多。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十大单身聚集地城市排行
排行 | 城市 |
1 | 天津 |
2 | 四川 |
3 | 黑龙江 |
4 | 广东 |
5 | 山西 |
6 | 浙江 |
7 | 上海 |
8 | 河北 |
9 | 北京 |
10 | 山东 |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006-2015年中国粗离婚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