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 年前 “计划” 时代消费核心需求是 “货” ,商业以供销社、杂货铺为主;2000-2010 年向“一站式、专业化”演进,商超/专业店各子行业十年 CAGR11%~27%,渐成主流,流通效率有所提升;2003 年起互联网零售整合供应链,迎合“便利、长尾、性价比”需求,2003-2013 年 CAGR 99%。随移动互联普及、“搜索式中心化”电商流量、体验瓶颈显现,而个性互动、人格化销售更契合新兴需求,网红、直播等“人人链接”商业崛起。
社群商业主要呈现形式包括自媒体、社区两大类。自媒体,泛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 自主化的信息传播者,传播平台包括微信、微博、直播等。 典型自媒体商业包括微商(个人、朋友圈、微商,海尔、富士康、苏宁等品牌微商,微卖、微店、拍拍小店等平台微商) 、微博导流的淘宝红人店(张大奕的“吾欢喜的衣橱”等) 、直播平台导流的主播网店(MISS的“MISS 大小姐电竞外设店等)等。社区指专业垂直信息分享“圈子” ,根据兴趣将买家/卖家分类并聚合在相应社区及电商平台,通过交流分享撮合交易,如美丽说、蘑菇街、小红书等。
社群商业分类
2015 年社群商业规模 1800 亿元,预计 2020 年达 2.4 万亿(五年 CAGR 68%) ,继商超、平台电商后,将踏上下一个十年风口。
我国社群商业市场规模
社群商业内容输出大致可分为颜值演艺、时尚品味、专业、泛娱乐 4 大类。1. 颜值演艺,一般具有校花/校草、富二代、模特、绯闻女友等鲜明标签,满足粉丝的少女梦/女神梦。2. 时尚品味:不落俗套的美妆技巧、旅行度假等潮流分享, 如发型达人 Kleif 发型教学视频优酷粉丝 11 万/视频播放量 5799 万; 3. 专业能力:对于大众具有一定挑战性领域的专业解说,以游戏电竞为主;以及对某一特定领域有独到见解的专业人士。4. 泛娱乐:包括原创、娱乐、个性短视频、博文等。创新、优质内容是聚焦眼球、粘合粉丝的关键。一方面,内容原创性需要提高。另一方面,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优质内容比例及商业价值将不断提升。
社群商业生态构成
根据 CNNIC 统计,我国社群平台中,即时通信工具(如微信/QQ) 、综合社交应用(如微博/QQ 空间) 、图片/视频应用、社区应用,手机端使用率分别为 90.7%、69.7%、45.4%、32.2%,其中微信、微博是人流汇集的天然平台,2016Q1 月活跃用户数分别 762/261 万人,流量去中心化、场景化。微信是强关系平台,定位熟人社交,商业化与客户体验的平衡使其商业化步伐较为谨慎。微博是弱关系、强影响力平台,汇集各垂直领域的达人共计超过 2000 万,平台的媒体属性与用户的消费属性强,通过广告营销及游戏流量分成、VIP 会员、数据授权等增值服务变现。2015年微博收入 4.8 亿美元(同比+43%) ,其中广告营销/增值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84%/16%。
社群商业的商品载体具备低库存、 快反应、 高性价比的核心特点, 小单多批将是未来社群商业典型供应链形式。消费者对于时下热点拥有极其快速的感知力, 并能第一时间地反馈到对相关产品的消费需求。柔性供应链的最终目标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快速处理或大或小、多批次翻单的订单需求。要实现这一目标,生产企业必须做到以下四方面:1. 信息流及算法加快供需匹配。2. 备料充足是快反的基础。3. 流程模块化实现效率最大化:服装生产涉及多个生产环节,快速完成翻单需要对生产环节精细化管理,尽可能地减少生产流转环节。4.设备智能化和互联网化。
柔性供应链核心环节
2013 年 4 月,阿里巴巴以5.86 亿美元投资新浪微博,获 18%持股,双方达成合作共同进军社交电商,并开发新的营销策略,使阿里平台上的商家与微博的用户能够无缝连接。2015 年 7 月,微博宣布联合阿里、微卖共建移动社交电商,推出“达人通”和“微博橱窗”两大产品。10 月,微博宣布和阿里旅游深度合作。截止 2016 年 3 月 31 日,阿里持有新浪微博 30.5%股权,预期阿里和微博的合作将逐步深化。此外,新浪和阿里分别投资视频/直播平台。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社群商业市场行情动态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