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丙烯酸市场现状及趋势
世界范围内主要的丙烯酸生产商有巴斯夫、陶氏化学、日本触媒、美国 StoHaas Monomer(罗姆哈斯与赢创德固萨合资)、阿科玛、American Acryl 等,其中,美国、欧洲及中国是全球主要丙烯酸生产地区,中国是近年来丙烯酸产能增长最快的国家。
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丙烯酸市场运营监测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显示,近年来,我国丙烯酸的产能及产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我国丙烯酸行业有73万吨/年的产能得以释放(包括浙江卫星32万吨/年、扬子石化 - 巴斯夫19万吨/年、万洲石化 8万吨/年、山东宏信 8万吨/年、福建滨海6万吨/年)。截至2014年底,我国丙烯酸生产企业达到16家,总产能为266.8万吨/年,产量为191.5万吨,开工率为71.8%。2009 ~2014 年,丙烯酸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8.6%和18.0%。
我国丙烯酸主要生产企业有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52.5万吨/年)、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48万吨/年)、扬子石化 - 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35 万吨/年)、上海华谊丙烯酸有限公司(23万吨/年)以及台塑丙烯酸酯(宁波)有限公司(16万吨/年)等。
未来,我国仍有若干丙烯酸拟建项目,包括江苏裕廊、台塑丙烯酸酯、万华化学、山东宏信等,总共达到70 万吨/年。预计至 2019 年,我国丙烯酸产能将达到336.8万吨/年,按开工率70%计,产量将达到235.8万吨。2014~2019年丙烯酸产能和产量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4.8%和4.3%。
2014年我国丙烯酸消费量为188.5万吨。丙烯酸最大的用途是生产通用丙烯酸酯,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等品种,约占丙烯酸总消费的60% ;高吸水性树脂(SAP)是近年来丙烯酸消费领域增长最快的一类产品,广泛应用于个人卫生用品、农林园艺等方面,约占总消费量的20% ;生产水处理剂等的丙烯酸占总消费量的 4.5% ;丙烯酸类助洗剂是三聚磷酸钠的优良替代品,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7.5%;特种丙烯酸酯领域产品附加值高,是丙烯酸未来消费增长的领域之一,占丙烯酸总消费量的 5.5% ;其他消费领域占2.5%。预计到2019年我国丙烯酸消费量将增长到230万吨,2014 ~ 2019 年消费量增长率为4.0%。
2.丙烯酸生产工艺
丙烯酸的生产工艺经历了以乙炔和一氧化碳为原料的 Rappe法、丙烯腈水解法和丙烯氧化法等工艺路线。丙烯两步氧化法是当前丙烯酸的主流生产技术,以该工艺生产的丙烯酸占世界丙烯酸总产量的 90%以上,我国丙烯酸的生产则全部采用丙烯两步氧化法。该工艺首先将原材料丙烯氧化成丙烯醛,再将丙烯醛进一步氧化成丙烯酸,经过冷却脱水等过程制成粗丙烯酸,通过提纯可获得冰晶级丙烯酸。两步氧化法工艺流程主要包括一段氧化反应、二段氧化反应、丙烯酸吸收、分离等工段。按照反应器布置和催化剂的不同,可分为以巴斯夫为代表的德系工艺路线和以日本触媒、三菱化工为代表的日系工艺路线,技术专利商主要有美国索亥俄(Sohio)、日本触媒、日本三菱油化、日本化药、德国 BASF 等。经过多年的工艺开发和工业应用,丙烯两步氧化法工艺已非常成熟。为了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相关厂商又对该工艺进行了改进,目前该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改善催化剂性能和优化工艺。
3、发展历史
我国丙烯酸及酯行业起步晚,80年代后新建、扩建的丙烯酸及酯装置基本上都采用主流方法:丙烯两步氧化法。受技术、原材料、资金、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行业企业数量较少,产品产量和价格比较透明。全国共有丙烯酸生产商13家,合计产能187.8万吨。其中,前六大生产商的产能约占全国总产能的70%,行业集中度高。
我国丙烯酸及酯的消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之前,国内消费、进口量很少,属于自给自足阶段;2001年~2004年期间,消费量开始上升,但受国内产能和产量的限制,新增需求主要依赖进口;那时国内丙烯酸生产由北京东方化工厂、吉林石化公司电石厂和上海高桥石油化工公司3家企业垄断。2005-2006年,随着扬巴一体化、江苏裕朗化工、沈阳石蜡化工、台塑宁波和山东开泰集团丙烯酸装置的相继建成投产,我国丙烯酸的生产能力迅速增长,生产企业由原来3家发展到11家,产能增长4倍,国内丙烯酸市场形成了由国企、民企、外企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
我国丙烯酸产量以粗丙烯酸为主,2007年才开始生产高纯度丙烯酸和聚合级丙烯酸;我国粗丙烯酸产量占丙烯酸总产量的80%左右;高纯度丙烯酸是丙烯酸提纯后的产物,目前主要用于生产SAP。国内生产的丙烯酸酯主要包括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异辛酯,其中丙烯酸丁酯占总产量的65%以上。
丙烯酸粗酸主要是用于生产丙烯酸酯,通用丙烯酸酯约占丙烯酸消费量的65%。近年随着我国高吸水树脂(SAP) 需求的快速增长,用于生产高纯丙烯酸的比例增加,而用于酯化的丙烯酸比例有所下降。
国内绝大部分丙烯酸用于生产丙烯酸酯,丙烯酸酯占比约80%,SAP占比约10%,特种丙烯酸酯占比5%,其余5%左右应用于洗涤助剂、水处理等领域。各国丙烯酸消费结构中SAP占比差别较大,欧美等国一般在30%以上,日本超过65%,相比之下我国高吸水性树脂SAP的应用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而丙烯酸酯主要用于生产涂料、粘合剂、化纤、纺织化学品等,占90%左右;最终消费主要集中在建筑、纺织、包装、卫生用品等领域。
2005年以后,我国丙烯酸及酯产量和消费量均大幅提高,近十年来我国丙烯酸表观消费量保持15-20%的增长,到2011年丙烯酸产量和表观消费量分别达到116.5万吨和117.3万吨,2012年达到133万吨。
国内丙烯酸及酯行业需求主要受下游市场需求、宏观经济走势、国际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2010年行业主要生产商陶氏化学和阿科玛减产引发部分国际需求向国内转移,直接导致国内出口量的激增。近年来,我国纺织服装、房地产、食品、卫生用品等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发展迅速,导致纺织用高分子乳液、建筑涂料、食品包装材料、SAP等下游产品的市场需求大幅增长。由于聚丙烯酸及酯可以降解,属于政策鼓励的环保产品,与传统材料相比具有卫生、环保优势,国家产业政策鼓励水性涂料、环境友好型涂料、油田助剂、表面活性剂、水处理剂,胶粘剂等环保型精细化工产品的发展。
上述行业的发展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都将直接带动行业需求的增加。另外,我国水资源供应日趋紧张、沙漠化日益严重,预计未来在沙漠治理、节水型农业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会持续加大,产业政策已经提出鼓励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必将带动农用SAP的生产和应用开发,由此带来的行业需求将更为可观。
我国丙烯酸及酯行业目前仍处于快速成长期,预计未来五年我国丙烯酸及酯行业需求仍将保持年均15%和12%以上的增速,2015年的表观消费量有望达到200万吨左右。
2014年以来我国国内丙烯酸市场行情一洗去年风光,整体市价出现大幅下滑。一至九月我国丙烯酸主流市场平均价格至10613元/吨,比去年同期平均价格下跌了5%。目前我国国内丙烯酸市场主流成交价格阴跌至9000-9300元/吨,与年初市场价格相比下跌幅度高达30%。目前国内丙烯酸市场行情已然创下了近年来的市场冰点,整个行业目前已经处于亏损阶段。而丙烯酸行业从昔日的赢利行业,陷入到目前成本线以下的困境了。
对于丙烯酸行业来说,2014年是产能扩充加速的一年。其中,扬子石化—巴斯夫的19万吨/年的丙烯酸装置已经在今年上半年投产;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平湖工业区一期和二期的丙烯酸及其酯类装置,产能共计丙烯酸为32万吨/年,丙烯酸丁酯30万吨/年;万州石化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以及8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也已经正式投产运行;山东宏信化工8万吨/年丙烯酸装置以及8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也顺利开车运行;而福建滨海化工6万吨/年丙烯酸装置及6万吨/年丙烯酸丁酯装置也于上个月月底正式投料运行。截止目前为止,国内新建丙烯酸产能已达73万吨/年,丙烯酸丁酯新建产能已达52万吨/年。据悉,今年下半年仍有部分生产企业有新增产能计划,如此众多的新建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产能投产,为我国丙烯酸行业带来了较大利空冲击。特别是直接导致了市场供需环节矛盾凸显,下游终端生产企业以及中间商方面对丙烯酸市场的普遍看空,市场行情延续弱势走势。
当然国内丙烯酸及其酯类下游终端市场需求面疲软也是目前丙烯酸及其酯类行业发展面对的另一重要问题。目前丙烯酸酯类最大需求面是在涂料领域。碍于近期国际经济形势普遍偏弱,加之国内房地产行业稍显悲观,因此丙烯酸酯类需求面处于乏力态势。
今年国内丙烯酸及其酯类市场悲观行情还表现在进出口领域方面,根据海关部分统计,我国1至8月国内丙烯酸累计进口量为28.73千吨,累计出口量为47.58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累计进口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5.18%,累计出口量比去年同期却下降了57.88%。进口量的增加,以及出口量的降低也加剧了我国国内丙烯酸行业的严峻形势。
还需要特别注意的事情是,我国丙烯酸原料市场也面临着新建产能扩增的情况。特别是近些年来PDH装置爆发式流入市场,或将造成丙烯酸原料市价探低可能。这也会越发导致我国国内丙烯酸行业越来越缺乏成本支撑,加之供需失衡,必然会使得我国国内丙烯酸行业面临更加严峻的行业竞争,从而加速行业洗牌整合。


2025-2031年中国丙烯酸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丙烯酸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中国丙烯酸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丙烯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中国丙烯酸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