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基础性设施,港口行业的发展水平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经济的繁荣程度。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委员会将港口按功能分为四代:第一代港口是“运输枢纽中心”,主要功能为海运货物的转运、临时存储以及货物的收发;第二代港口是“装卸和服务中心”,其功能在第一代港口的基础上增加货物增值的工业、商业功能;第三代港口定位为“贸易的物流中心”,其加强了与所在城市以及用户的联系,使港口的服务超出原先港口的界限,增添了运输、贸易的信息服务与货物的配送等综合服务;第四代港口则上升为供应链中的物流系统,它通过设计、策划、组织、管理在国际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加强港航联盟与港际联盟。目前,香港港、新加坡港、鹿特丹港、安特卫普港等国际性大港是第四代港口的典型代表,除保持了强大的集散功能外,还具备集商品、资本、信息与科技于一体的综合物流功能,并建立了比较稳定的港航、港际联盟。
联合国贸易发展委员会对港口的分类
注:上表为国际发达国家主要港口发展情况,我国港口发展进程与国际大型港口相比存在一定的滞后。
我国大部分港口仍处于第三代,除香港港外,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天津港等大型港口,不仅带动了所在城市及周边地区的繁荣发展,而且在国际航运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已逐步进入第四代港口行列。
智研咨询( http://www.chyxx.com)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港口码头行业运营态势及未来前景研究报告》中显示:港口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业务功能较过去的装卸、运输为主有了较大的延伸拓展,而且通常会跨地区,甚至跨境经营,因此港口行业总体经营管理专业化程度较高。目前,国家取消了对外资投资我国港口建设的限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水平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国际港航集团直接进入了物流、仓储、装卸等领域,这将促进我国港口行业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
港口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码头设施的先进性、工艺过程的信息化程度等方面。港口的运营效率还与当地政府当局以及相关物流行业的信息化协作水平息息相关。
港口运输是经济的晴雨表,港口行业也具有与宏观经济形势类似的周期性。港口主要服务于相应的经济腹地,经济腹地的产业结构直接决定港口的产品结构,因此港口行业呈现明显的区域性,但随着集疏运体系完善程度的提高,港口经济腹地范围将不断扩大,其区域性相应减弱,目前我国宁波—舟山港、上海港等大型深水港已直接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区域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具体港口的经营周期性也受到相应区域经济波动的影响。
智研咨询( http://www.chyxx.com)
港口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港口行业属于交通运输行业,是基础性行业,其上游行业包括水运、陆运、装备制造、工程建设等行业,下游行业包括冶金、石化、电力、矿产、农业以及贸易等行业。港口行业的发展与上下游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装备制造和电子设备行业的发展能够提高港口作业效率;水运、陆运等运输行业的发展有助于港口行业扩大服务区域;金融和贸易的发展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和产品附加价值;同时,港口行业的发展也为下游行业的高效运作以及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2025-2031年中国港口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25-2031年中国港口行业市场全景评估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七章,包含中国沿海港口群发展状况分析,国内外港口物流发展状况分析,中国港口行业的领先企业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