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政府鼓励规模养殖,政策较多倾斜规模牧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收入来源增加,相比打工收入、种植补贴等,奶牛养殖缺乏吸引力。
内容选自产业信息网发布的《2013-2018年中国乳制品行业专项研究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2013年我国原奶价格平均上涨约20-30%。以乳制品行业龙头企业为例,2012年原奶收购价约3.5元/千克,2013年均价约4.5元/公斤,同比上涨接近30%。2013年下半年,原奶收购价高达4.8-4.9元/公斤,接近5块钱。
生鲜乳主产区平均价(元/公斤)
原奶价格大幅上涨、2013年奶荒较严重等,原因较多:1、天气因素,今年南方炎热,奶牛产奶量下降,黑龙江洪水,影响奶牛养殖;2、疫情影响,口蹄疫大年,感染牛群多一些;3、牛肉价格上涨;4、牛奶需求量上升。
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散户退出后,规模牧场供应量没有跟上,以及进口大包装粉价格上涨(新西兰干旱影响牛奶产量导致原奶价格大幅上涨,新西兰肉毒杆菌事件导致进口短期受限)。
散户退出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效益低。三聚氰胺后,大企业为规避食品安全问题,普遍减少了散养户的原奶收购量(从呼和浩特奶站数量的迅速减少也可以看出),同时,对散户的收购价格也显著低于规模牧场。政府鼓励规模养殖,政策较多倾斜规模牧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收入来源增加,相比打工收入、种植补贴等,奶牛养殖缺乏吸引力。
我国规模牧场养殖比例
散户退出的根本性原因在于我国乳制品产业链各个环节利润分配的悬殊。奶业产业链很长,涉及饲料、良种推广、养殖、牛奶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利益不协调,都会影响最终的奶制品质量。2008年三聚氰胺,即是奶业产业链中养殖环节利润被过度压低的后果(我国奶牛养殖分散,面对下游集中度高的强势加工商,散养户基本上没有议价能力)。根据行业内人士粗略测算,上游奶源建设资金投入是下游加工厂建设的10倍左右,同时面临较高的原奶价格波动风险、疫病风险等,回报率较低。


2023-2029年中国原奶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市场运行潜力报告
《2023-2029年中国原奶行业发展模式分析及市场运行潜力报告》共十二章,包含2018-2022年原奶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原奶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3-2029年中国原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