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中国桐油生产工艺分析

    油桐果实通常在10月中下旬成熟,当果实由青绿色变为红色,而后变为黑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收。桐果采收后,常用堆沤去皮法或剥壳脱籽法收集桐籽。前者是将桐果自然堆沤15~20天,加盖稻草和洒水,使用皮软化腐烂,剥取桐籽,晒干备用;后者是用桐果剥壳机,直接剥壳去籽,每小时可处理桐果600~700kg。油桐果出籽率一般为30%左右。

    桐油生产常采用溶出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生产的桐油透明纯净,呈淡黄色或金黄色,质量好,俗称本色桐油,是目前我国工业化生产桐油的主要方式。

    1、压榨法桐油生产工艺流程

    桐籽→清理→润籽→破碎→烘炒→压榨→沉淀→包装→成品桐油

    2、操作要点

    清理:将桐籽通过筛理和风选,除去果壳、泥沙等杂质。

    润籽:每100kg干桐籽加60℃温水10kg拌匀后,静置堆放72h,使干桐籽吸水,以利于克服桐籽烘炒时内生外熟。若桐籽含水20%左右,则不必润水,可直接破碎烘炒。

    破碎:将润水后的桐籽破碎成10目左右,以便在烘炒时增加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榨膛压力。

    烘炒:破碎后的桐籽加入旋转式炒锅中,加热烘炒20~30min,至果粒中心变黄变熟后,即可出锅。出锅时料坯温度120℃,水分2-5%。

    压榨:采用ZX-10型(原95型)螺旋榨油机。制油时调整主轴转速为25r/ min,受压时间50s,电流指数10A左右,以榨笼前端出大油、中部喷油、尾部滴油为正常出油状态。

    沉淀:提取的桐油静置沉淀24h,或用离心机分离,除去不溶性杂质,经密封包装即得成品桐油。桐籽饼经浸出提油后,可用作肥料。

    3、产品质量标准

    外观为黄色或棕黄色透明液体,气味清香,密度(20℃)0.936~0.939,凝固点2~3℃,碘价163~173,皂化值(mgKOH/g)190~195,酸价:(mgKOH/g)≤8,折光率(20℃)1.5185~1.5220,成胶点(282±2℃),水分及挥发物(%):≤0.35。

    桐籽一般用螺旋式榨油机加工桐油,螺旋式榨油机的工作原理如下:

    榨油机运转时,经过处理好的油料从料斗进入榨膛。由榨螺旋转使料胚不断向里推进,进行压榨。由于螺旋式榨油机料胚在榨油机的榨膛内是在运动状态下进行的,在榨膛高压的条件下,料胚和榨螺、料胚和榨膛之间产生了很大的摩擦阻力,这样就能使料胚微料之间产生摩擦,造成相对运动。另一方面,由于榨螺的根园直径是逐渐增粗,螺距是逐渐减少的,因而当榨螺转动时,螺纹使劲,料胚即能向前推进,又能向外翻转,同时靠近榨螺螺纹表面的料层还随着榨轴转动。这样在榨膛内的每个料胚微粒都不是等速度,同方向运动,而是在微粒之间也存在着相对运动。由摩擦产生的热量又满足了榨油工艺操作上所必须的热量,有助于促使料胚中蛋白质热变性,破坏了胶体,增加了塑性,同时也降低了有的粘性容易析出油来,因而提高了榨油机的出油率,使油料中的油压榨出来,并从圆排缝隙和条排缝隙流出。

    以上加工出来的桐油为生桐油,熟桐油是由生桐油熬制而成的,加工过程如下:

    在室外砌一只炉缸,炉上置一只大铁锅,用柴烧火;先将石子放在锅中炒,以驱除石子中的水分;石子炒热后,倒入生桐油。随着温度的升高,桐油中的水分逐渐蒸发,当温度升到180℃,油中的水分已基本蒸发。此时,能看到锅中的桐油起油花。当加热到260℃后,即加入土参(或用黄丹粉),使之与桐油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在桐油面上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并冒出很浓的黄烟。此刻一定要用木棒不停地搅拌,使土参的泡沫迅速地与桐油密合。当烟色由黄转黑时,锅中桐油的温度已降到240—250℃。若无温度表测得,可取出一点熟桐油,放在铁皮上冷却,用食指蘸一点桐油与拇指接触再张开,这时桐油就被拉成丝状,能拉至2厘米长,则说明生桐油已经烧好。应迅速将锅从炉上移开,经自然冷却后使得熟桐油。
 

10000 10300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桐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桐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

《2024-2030年中国桐油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投资前景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19-2023年中国油墨行业运行现状分析,2024-2030年中国桐油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分析,2024-2030年中国桐油投资机会与风险分析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700-9383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