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尽管移动支付备受专家及商户、银行、运营商等青睐,但是在它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许多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缺乏信任,加密问题、即时性问题、身份识别和信用体系的缺失是手机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
(一)技术环境
中国联通主推NFC技术,中国电信主推SIM-PASS,中国移动则力推RF-SIM技术,目前中国银联对前述两种技术都支持。从三大运营商在不同的地区进行基于不同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的试点来看,我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正处于“蠢蠢欲动”的阶段。移动支付主要分为远程支付和现场支付,远程支付的典型应用是通过手机里面的交易平台完成远程转账或付款,但这就需要选择与银联合作,在政策没有开放的情况下,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无法有效参与;现场支付中手机和POS机之间的通信问题,成为当前推广移动现场支付面临的最大挑战。
尽管移动支付备受专家及商户、银行、运营商等青睐,但是在它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许多消费者对其安全性缺乏信任,加密问题、即时性问题、身份识别和信用体系的缺失是手机支付普及的主要障碍。
(二)政策环境
支付体系是一国社会经济发展最核心的金融基础设施之一。“十一五”时期,我国现代化支付体系基本建成,支付清算系统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飞跃,非现金支付工具广泛应用、日益创新,支付服务主体多元化发展,支付体系监督管理日趋完善,中国的支付体系取得跨越式发展,基本实现了现代化。
现阶段,电子支付成为“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亮点。“十二五”规划将把电子支付行业作为电子商务服务业的先导和核心,促进我国从以前端零售为主的电子商务走向以全面商务协同为核心的电子商业。随着央行《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以及《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出台,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布也被提上日程。
(三)经济环境
宏观方面,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环境,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突出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调整的政策导向。
微观方面,移动支付业务用户需求趋势朝多样化、整合化、碎片化、合理化方向发展。据益派咨询了解到,从年龄分布特征来看,包含移动支付业务的移动互联网业务用户主要是18~34岁之间的人群,学历水平普遍较高,以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为主;从收入水平来看,以中低收入人群为主;个人月消费支出与其月收入具有较大的联系,其中,个人月消费支出在501~1500元的用户最多。
(四)社会环境
我国消费者对现金交易有着很强的依赖,人们对消费方式的固有认识和习惯给移动支付带来一种天然局限性,人们对小额的移动支付业务比较相信,对于较大额支付业务就会有较大的疑虑,这样会增加移动支付的运营成本。


2025-2031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共九章,包含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调研及消费行为分析,中国移动支付产业领先企业经营分析,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前景及投资机会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