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聚氨酯密封胶是三大性能较好的高档弹性密封胶之一。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和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代表了国际先进密封胶的发展方向。但是,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生产技术难度大、门槛高,国内虽然有聚氨酯密封胶生产厂家,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故90%以上的高端市场被国外公司产品垄断。鉴于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和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广阔市场及我国相关自主生产技术的缺失,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市弹性密封材料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先进密封胶生产技术的研制开发,在2012年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个聚氨酯密封胶牌号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产品的性能指标。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截止目前,我国聚氨酯密封胶技术创新已从“跟随模仿”转向“自主原创”,在新能源、电子等赛道形成局部领先优势。2016-2024年期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专利数量合计589件,其中2019年达到91件。
上市企业:高盟新材(300200)、硅宝科技(sz300019)、回天新材(300041)、康达新材(002669)
相关企业: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广胶新材料有限公司、南通市开泰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凯东(山东)新材料有限公司、甘肃唯克隆工程建材有限公司
关键词:聚氨酯密封胶产业链、聚氨酯密封胶专利数量、聚氨酯密封胶市场竞争格局、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发展趋势
一、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定义及性能特点
聚氨酯密封胶是三大性能较好的高档弹性密封胶(有机硅、聚硫、聚氨酯)之一,包括单组分和双组分两种。聚氨酯密封胶是—种室温固化的粘接型高档弹性密封胶,具有优良的耐磨性;低温柔软性;性能可调节范围较广;机械强度大;粘接性好;弹性好,具有优良复原性,可适合于动态接缝;耐候性好,使用寿命可达15~20年;耐油性能优良;耐生物老化;价格适中等特点。聚氨酯密封胶也有一些缺点。如:不能长期耐热;浅色配方容易受紫外光老化;单组分胶贮存稳定性受包装及外界影响较大,通常固化较慢;高温热环境下可能产生气泡和裂纹;许多场合需要底涂。同时聚氨酯密封胶耐水性也较差,特别是耐碱水性欠佳。
以低模量聚氨酯建筑密封胶为例。低模量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的特点有:单组分、不流淌,施工方便;无溶剂、无毒、绿色环保;与多种基材有良好的粘接性;对基材无腐蚀,体积无收缩;低模量、高延伸率、耐刺穿、耐疲劳、不霉变;表面可喷涂多种油漆。低模量聚氨酯建筑密封胶用于对位移能力要求高,对胶的模量要求低的各种缝;主要应用领域有:建筑物伸缩缝,给排水管道迎水面缝等。
二、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聚氨酯密封胶主要应用在土木建筑和汽车领域。近年来,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铁及城市轨道建设继续展开,汽车工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局面,这极大地拉动了聚氨酯密封胶的消费需求。然而,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的技术垄断使得我国聚氨酯密封胶发展很受限制。可以说,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和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代表了国际先进密封胶的发展方向。但是,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生产技术难度大、门槛高,国内虽然有聚氨酯密封胶生产厂家,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甚大,故90%以上的高端市场被国外公司(如西卡、汉高等)产品垄断。这些优秀的弹性密封胶的制备技术,国外对我国实行技术封锁。
鉴于高性能聚氨酯密封胶和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广阔市场及我国相关自主生产技术的缺失,郑州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郑州市弹性密封材料重点实验室致力于先进密封胶生产技术的研制开发,在2012年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五个聚氨酯密封胶牌号已经达到国际最先进产品的性能指标。硅烷改性聚氨酯密封胶的研制工作也取得了初步的进展。截止目前,我国聚氨酯密封胶技术创新已从“跟随模仿”转向“自主原创”,在新能源、电子等赛道形成局部领先优势。据统计,2016-2024年期间,我国聚氨酯密封胶专利数量合计589件,其中2019年达到91件。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三、聚氨酯密封胶行业产业链
聚氨酯密封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涉及异氰酸酯、多元醇、增塑剂、催化剂、稳定剂、填料、触变剂、发泡抑制剂、偶联剂等原材料;行业中游为聚氨酯密封胶生产制造;行业下游被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交通运输和电子工业等领域,如混凝土预制件、管道接头、幕墙、屋顶和地板防漏及道路等土木建筑的嵌缝、防漏、抗振动,电缆(如地下电缆)的柔性接头,电子元器件的灌封,以防尘抗震;用于隔热体系如冷藏车、冷库保温层及低温容器的粘接密封等。
聚氨酯密封胶在建筑领域中主要用于防水、密封、保温和隔音等方面,随着建筑行业的繁荣和人们对建筑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聚氨酯密封胶在建筑幕墙、混凝土接缝等场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稳健复苏,建筑业稳步修复,为加快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和政府部门相继发布了多项产业利好政策,加快推动建筑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转型,行业规模稳步增长。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326501.1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为289683.4亿元,安装工程产值为26993亿元,其它产值为9824.7亿元。
四、聚氨酯密封胶行业竞争格局
1、主要企业
我国聚氨酯密封胶的研究起步较晚,品种单一,随着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型高性能符合环保要求的聚氨酯密封胶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我国聚氨酯密封胶行业企业众多,但规模以上的企业较少,主要有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回天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普赛达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康达新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山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禾川化学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
2、代表企业
1)、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硅宝科技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和生产硅酮密封胶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幕墙、电子电器、太阳能、电力防腐、公路道桥与机场跑道、汽车制造、轨道交通等行业。硅宝科技深耕有机硅密封胶行业26年,已发展成为拥有9大生产基地、37万吨/年高端粘合剂生产能力的新材料产业集团。截止2024年底,10万吨/年高端密封胶智能制造项目全面达产,硅宝科技有机硅密封胶产能21万吨/年,2024年产能利用率超95%;安徽硅宝8500吨/年硅烷偶联剂技改项目全部建成并投产;硅宝新能源5万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及专用粘合剂项目实施顺利,建成3000吨/年锂电池用硅碳负极生产线、10000吨/年动力电池用有机硅粘合剂生产线、5000吨/年聚氨酯密封胶生产线,将于2025年投产使用。
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硅宝科技营业收入合计31.59亿元,其中,建筑类用胶营业收入15.48亿元,工业类用胶营业收入8.27亿元,热熔胶营业收入5.70亿元,,硅烷偶联剂营业收入1.95亿元,其他营业收入0.19亿元。
2)、北京高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高盟新材是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支持行业,专注于胶粘剂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40余年,凭借多年的品牌影响力、扎实的技术实力、可靠的产品质量、稳定的保供能力、完善的服务能力,持续保持着较快的发展势头,已成为国内工程胶粘剂行业的龙头企业,是我国工程胶粘剂行业中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多、应用领域最广的内资企业之一。
高盟新材的主要产品有机硅胶、聚氨酯胶、其他胶类产品、太阳能电池背膜等。其中聚氨酯胶发明专利37项,具有国内先进的全自动双螺杆生产设备,生产效率高,工艺技术水平领先,MES自动管控,产品稳定成熟,品质好,并有有机硅相关增粘剂、催化剂、粉体处理等基础研究能力,为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提供有利保障。在高导热界面材料,高导热灌封材料、高性能粘接密封材料等各技术领域均实现技术突破,形成全方位服务于光伏、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微电子等行业的全套解决方案。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看,高盟新材具有2条国内领先的自动化双螺杆连续生产设备,产品品质优异,工艺流程简单高效,产品一致性好。其中,单组份聚氨酯免底涂玻璃胶系列产品更加环保可靠,可大幅度提高主机厂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目前产品在TOP级主机厂及新能源车企全份额使用,同时全系产品远销海外市场;双组份高导热聚氨酯结构胶(锂电用胶)产品在TOP级锂电企业批量使用,提升了国内高导热聚氨酯结构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两类产品均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填补国内空白。高盟新材聚氨酯胶设计产能71,200.00吨/年,产能利用率83.44%,在建产能10,000.00,锂电聚氨酯胶年产1万吨产线已经投资建设,预计2025年10月末安装调试完成,正式投产。据企业公告数据显示,2024年高盟新材实现总营业收入39.89亿元,其中,聚氨酯胶营业收入9.17亿元,占总营收的23.00%。
五、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聚氨酯密封胶在建筑幕墙、混凝土接缝等场景的渗透率持续提升。汽车制造领域因其优异的抗老化性能,单车用量增加。电子元器件封装与航空航天领域对高精度密封材料的需求,进一步拓展了市场应用。中国聚氨酯密封胶行业未来发展将朝着技术创新、应用场景拓展、绿色环保趋势发展。其中,聚氨酯密封胶的环保型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原材料优化、生产工艺改进、产品性能提升等方面。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聚氨酯密封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聚氨酯密封胶行业重点企业分析,聚氨酯密封胶行业趋势预测与投资风险分析,聚氨酯密封胶行业投资建议分析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