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作为脑血管病治疗的核心手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机械血栓切除术、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等技术,越来越受到介入治疗医生的青睐。随着老龄化加速叠加生活方式改变,脑梗死发病人数持续攀升;以及脑卒中防治工程推广与卒中中心建设,使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快速提升,推动了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需求激增。2024年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增长至18.25万台,其中,颅内取栓支架手术为8.44万台,占46.25%;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手术为6.65万台,占36.44%;颅内支架、球囊、保护伞等手术为3.16万台,占17.32%。预计2025年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有望达到26.66万台,其中,颅内取栓支架手术为11.07万台,占41.52%;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手术为10.32万台,占38.71%;颅内支架、球囊、保护伞等手术为5.27万台,占19.77%。
上市企业:归创通桥[02190.HK]、心玮医疗-B[06609]、赛诺医疗[688108]、蓝帆医疗[002382]、微创脑科学(2172.HK)、沛嘉医疗-B[09996]
相关企业: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壁垒、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产业链、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结构、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市场竞争格局、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发展趋势
一、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定义及壁垒
脑梗死,即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由于脑血循环障碍导致的脑血管病堵塞或严重狭窄,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病因包括颅内及颈部大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多见于45~70岁中老年人,近年年轻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血管内介入治疗自2015年被证实在时间窗内行血管内取栓治疗安全有效以来,取得了飞速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血管内介入治疗在缺血性卒中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系统的支持下,采用血管内导管操作技术,直接处理堵塞血管、实现血管再通,从而有效挽救缺血脑组织的治疗方式。
脑梗死介入治疗是一种通过微创方式疏通堵塞脑血管、恢复血流的手术,主要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患者。该行业具有人才壁垒显著,产品研发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深入了解人体脑血管的解剖结构、生理病理机制,以便精准把握治疗需求和器械作用原理;相关企业从介入器械的研发到推向市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在采购介入器械时,会优先考虑品牌知名度高、市场认可度好的产品。因此,品牌壁垒是新企业进入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的一大障碍。
二、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发展现状
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作为脑血管病治疗的核心手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该技术通过导管将取栓装置、支架等器械精准送达脑部血管闭塞部位,实现血栓清除或血管再通,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随着老龄化加速叠加生活方式改变,脑梗死发病人数持续攀升;以及国内脑卒中防治工程推广与卒中中心建设,使神经介入手术渗透率快速提升,推动了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需求激增。据统计,2024年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从2017年的2.41万台增长至18.25万台,预计2025年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有望达到26.66万台。
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作为脑血管病治疗的核心手段,近年来在中国呈现爆发式增长。其中,机械血栓切除术、支架取栓、抽吸取栓等技术,越来越受到介入治疗医生的青睐。2024年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增长至18.25万台,其中,颅内取栓支架手术为8.44万台,占46.25%;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手术为6.65万台,占36.44%;颅内支架、球囊、保护伞等手术为3.16万台,占17.32%。预计2025年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手术量有望达到26.66万台,其中,颅内取栓支架手术为11.07万台,占41.52%;颅内血栓抽吸导管手术为10.32万台,占38.71%;颅内支架、球囊、保护伞等手术为5.27万台,占19.77%。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三、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产业链
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的上游产业涵盖核心原材料、生产与诊疗辅助设备、专业配套服务三大板块,其通过把控成本、引领技术方向、保障供应稳定等,从根基上影响着中游器械制造和下游临床治疗的整体运转,对行业发展轨迹和竞争格局起到关键塑造作用,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的下游主要聚焦于直接接收治疗服务的主体、保障治疗落地的配套环节以及推动行业发展的延伸领域。
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通常适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急性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居民患病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一位,缺血性脑卒中是最常见的类型。2024年我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梗死)发病人数从2017年的323.2万人增长至438.4万人,预计2025年将达到461.3万人。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预计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脑梗死)发病人数将保持增长。
五、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竞争格局
1、主要企业
随着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行业内企业需面对现有及潜在同行业企业的竞争,市场竞争将日益激烈。目前,我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主要企业有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沛嘉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诺医疗科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蓝帆医疗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先瑞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等。
2、代表企业
1)、微创脑科学
微创脑科学已建立全面的脑卒中介入治疗产品线,覆盖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和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三大神经血管疾病领域,提供脑血管疾病治疗全解方案。截至2025年4月底,微创脑科学合计拥有25款在中国获批并实现商业化的产品,以及11款处于不同研发阶段的在研产品;其中,4款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纳入绿色通道。微创脑科学核心产品凭借技术优势,赢得了市场广泛认可,销售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出血性脑卒中产品收入由2019年的0.80亿元迅速增长至4.02亿元,2019-2024年CAGR达38.11%。
2)、归创通桥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归创通桥是一家专注于外周和神经血管介入、植入领域医疗器械创新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服务的企业。致力于为患者提供高质量且可负担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和解决方案,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先进医疗技术带来的高质量生活。公司旗下“归创医疗”、“通桥医疗”两大品牌,分别专注于外周血管介入和神经血管介入业务。公司还拥有血管闭合业务。据统计,2024年,归创通桥实现营业收入7.8亿元,同比增长48.3%;毛利5.60亿元,同比增长45.43%。2025年上半年,归创通桥实现营业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31.69%;毛利3.43亿元,同比增长31.5%。
3)、上海心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心玮医疗已在神经介入领域开拓性地打造了脑卒中治疗及预防一站式解决方案,产品管线涵盖取栓、动脉瘤及狭窄等神经介入治疗器械、介入通路器械以及卒中预防类器械。公司拥有国产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32项,授权专利超过260件,部分产品获“创新器械优先审评”资格,销售渠道覆盖国内除澳门地区以外的全部省级行政区,产品在超过2500家终端医院使用。据统计,2024年,心玮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78亿元,同比增长19.6%;毛利1.82亿元,同比增长10.97%。2025年上半年,心玮医疗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44.39%;毛利1.27亿元,同比增长53.86%。
六、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提高、居民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以及我国近年来金融、计算机等高强度脑力劳动行业的迅速发展,导致长期从事脑力劳动、精神压力大等亦是脑卒中发病人数将不断增加,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市场增长空间大。国产介入器械面临巨大的国产化机遇。未来将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国产器械市场快速发展。此外,该行业正不断拓展应用范围,从缺血和出血性脑血管病到复杂病变治疗,以及与其他治疗手段结合。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十章,包含2018-2025年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脑梗死血管内神经介入治疗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