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广播剧是指由配音演员在配音导演的指导下,通过声音演绎剧本内容,并由后期剪辑、加工、配乐等制作后合成的、展现剧本故事的声音剧集,其中包含演员声音、剧本内容、音效、音乐等诸多元素。广播剧是有声阅读重要形式之一,相比于有声书,广播剧具有更强的戏剧张力,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辅以少量旁白解说,并通过音乐伴奏和音效来增强氛围感。随着网络视听的发展,广播剧凭借独特的优势加速崛起,2024年中国广播剧市场规模约为27亿元,同比增长8%。目前广播剧成功实现了从广播向数字化平台的跨越性转型,通过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广播剧在商业效益与内容质量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测算,在部分剔除重复授权和考虑作品下架情况下,截至2024年底,我国广播剧作品总量约为9.62万部,同比减少7.3%,仅占有声阅读作品数量的0.5%。2024年以来,多个平台陆续下架多部热门广播剧,致使广播剧数量减少。广播剧作为一种音频娱乐形式,对女性听众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且当前许多平台上架的广播剧主要面向女性用户。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末,女性用户占比达78%,男性用户偏好历史与纪实类,但整体占比较小,仅占比22%。从年龄来看,广播剧的便捷性和丰富的内容选择使其在18-35岁的年轻用户中尤为流行,其中31-35岁占比最大,达35%;其次为18-25岁、26-30岁,占比分别为27%、24%。随着中老年人消费习惯的转变,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变为更注重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用户开始听广播剧,且其付费意愿更高,广播剧的用户群体不断拓宽。广播剧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目前,专注于广播剧的垂直类平台数量有限,但新兴的在线广播剧平台如猫耳、兔U等正在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目前规模性参与者较少,市场尚未出现明显的主导企业或垄断现象。除此之外,一些综合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头部知名平台也在拓展广播剧业务,但由于广播剧并非平台的核心业务板块,平均内容质量较垂直类平台会稍显不足。
相关企业:北京喵斯拉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有咖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懒人在线科技有限公司、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麦克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蜜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北斗企鹅(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新九方名座国际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北冥有声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维纳立方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北京冠声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关键词:有声阅读产业链、有声阅读发展驱动因素、有声阅读市场规模、有声阅读商业模式、有声阅读用户结构、有声阅读发展趋势
一、广播剧行业相关概述
广播剧是指由配音演员在配音导演的指导下,通过声音演绎剧本内容,并由后期剪辑、加工、配乐等制作后合成的、展现剧本故事的声音剧集,其中包含演员声音、剧本内容、音效、音乐等诸多元素。广播剧是有声阅读重要形式之一,相比于有声书,广播剧具有更强的戏剧张力,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推动剧情发展,辅以少量旁白解说,并通过音乐伴奏和音效来增强氛围感。
中国广播剧的诞生已近百年,最早的广播剧是1933年上海亚美广播公司制作的抗日剧《恐怖的回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广播剧则是1950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播的《一万块夹板》,而网络广播剧的出现要追溯到21世纪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广播剧已构建起涵盖剧本创作、配音录制、音频后期处理以及版权管理与分发等各个环节的全方位、多元化生态体系,从创作延伸至衍生领域。回顾广播剧行业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初创期(1933年-20世纪50年代初期)、发展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1966年)、繁荣期(1978年-20世纪末)、衰微期(20世纪末期-21世纪10S)、复兴期(20世纪10S以来)五个阶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广播剧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二、广播剧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十四五”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迭代革新。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技术赋能反映到有声阅读出版物的生产制作、播放平台、终端设备、版权管理等各大主要环节,促使“十四五”时期的有声阅读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我国有声阅读行业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营收规模为123.70亿元,同比增长6.32%。
对于消费者而言,广播剧的特殊之处在于通过声音来塑造听觉形象。富有质感的配音、渲染氛围的配乐、恰到好处的音效,令听者尽情想象,从而获得审美上的满足。广播剧的另一个优势是解放人的双眼、双手,更适应快节奏的工作生活,听者可以在工作学习、运动通勤等各类场景中聆听。而且,听广播剧不需要特定的环境,也无需耗费大段时间,听众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碎片时间追剧。对于制作商而言,与影视剧相比,广播剧成本较低、易于操作、涉及面广,是更适应主题宣传、商业推广的艺术形式。随着网络视听的发展,广播剧凭借独特的优势加速崛起,2024年中国广播剧市场规模约为27亿元,同比增长8%。目前广播剧成功实现了从广播向数字化平台的跨越性转型。通过深度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广播剧在商业效益与内容质量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提升。
2、作品数量
经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测算,在部分剔除重复授权和考虑作品下架情况下,截至2024年底,我国广播剧作品总量约为9.62万部,同比减少7.3%,仅占有声阅读作品数量的0.5%。2024年以来,多个平台陆续下架多部热门广播剧,致使广播剧数量减少。
3、企业格局
广播剧行业的竞争格局呈现出多元化态势。目前,专注于广播剧的垂直类平台数量有限,但新兴的在线广播剧平台如猫耳、兔U等正在迅速崛起,抢占市场份额。目前规模性参与者较少,市场尚未出现明显的主导企业或垄断现象。除此之外,一些综合音频平台,如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等头部知名平台也在拓展广播剧业务,但由于广播剧并非平台的核心业务板块,平均内容质量较垂直类平台会稍显不足。
三、广播剧行业用户结构
广播剧作为一种音频娱乐形式,对女性听众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且当前许多平台上架的广播剧主要面向女性用户。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末,女性用户占比达78%,男性用户偏好历史与纪实类,但整体占比较小,仅占比22%。
从年龄来看,广播剧的便捷性和丰富的内容选择使其在18-35岁的年轻用户中尤为流行,其中31-35岁占比最大,达35%;其次为18-25岁、26-30岁,占比分别为27%、24%。随着中老年人消费习惯的转变,从过去的注重物质变为更注重精神生活,越来越多的中老年用户开始听广播剧,且其付费意愿更高,广播剧的用户群体不断拓宽。
用户付费订阅是在线广播剧的主要盈利模式,收入越高的消费者对广播剧的付费意愿也越强,月收入超1万元为广播剧主要用户群体,占比达44%。其次6001-10000元占比33%。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用户群体对广播剧这种新媒体娱乐形式的接受度较高。
四、广播剧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广播剧行业将呈现出作品更高质量、内容题材更丰富多样、品牌效应逐渐形成的发展趋势。由于市场需求的强化,广播剧的创作和生产呈现出积极发展的态势,将涌现更多质量高、反响好的广播剧作品。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专业广播剧制作公司、工作室不断涌现,投入广播剧的创作中,将推动内容题材更加丰富多样。此外,各大平台为广播剧的品牌塑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平台通过设立广播剧专区、推荐优质作品、举办广播剧相关活动等方式,打造广播剧品牌,品牌效应将加速形成。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广播剧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广播剧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广播剧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未来趋势研判报告》共九章,包含2021-2025年广播剧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广播剧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广播剧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