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有声阅读是用户通过网络下载或在线收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数字音频内容的行为,主要包括收听有声平台的有声书、广播剧和在线课程等。“十四五”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迭代革新。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技术赋能反映到有声阅读出版物的生产制作、播放平台、终端设备、版权管理等各大主要环节,促使“十四五”时期的有声阅读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我国有声阅读行业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营收规模为123.70亿元,同比增长6.32%。有声阅读市场形成了付费订阅、版权、广告和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等商业模式。其中付费订阅一直是行业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营收规模为55.83亿元,占比45.13%。其次为广告及其他,为53.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77%,占比43.35%。版权收入仅占比11.52%。有声阅读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作品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声阅读作品总量约为2046.50万部/种/门,同比增加了423.54万部/种/门。作品的内容结构多元化,其中有声书数量占比66.3%,在线课程数量占比11.5%,广播剧数量占比0.5%,评书、相声、热点资讯类等其他占比21.7%。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声阅读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2024年,我国有声阅读用户规模约为6.06亿,占数字阅读用户比例约为90.45%。其中男性占比为55.86%,女性占比为44.14%。有声阅读用户单次平均阅读时长由2021年的32.13分钟增长至2024年的60.82分钟,近乎翻倍,用户对有声阅读的使用深度和使用黏性显著提升。未来的有声阅读将突破“单一听觉体验”的局限,逐步融合交互性、社交化、场景化等多元特征。
上市企业:中文在线(300571)、掌阅科技(603533)、阅文集团(00772)、腾讯控股(00700)等
相关企业:深圳市懒人在线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倾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咪咕数字传媒有限公司、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臻鼎科技有限公司、上海黄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龙杰网大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陕西琅言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倾听之声(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静心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华阅嘉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蜜阅(杭州)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凯声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长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有声阅读产业链、有声阅读发展驱动因素、有声阅读市场规模、有声阅读商业模式、有声阅读用户结构、有声阅读发展趋势
一、有声阅读行业相关概述
有声阅读是用户通过网络下载或在线收听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的数字音频内容的行为,主要包括收听有声平台的有声书、广播剧和在线课程等。在数字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具有传播者平民化、传播内容多元化和传播过程碎片化特点的有声阅读抓住了时代发展机遇,适应了当下受众分众化的趋势,具有强互动性,更是给受众带来了强烈的陪伴感。与传统阅读相比,基于智能化媒体的有声阅读在内容、方式、渠道方面都体现岀了形态结构化、形式碎片化的独有特征。
目前,中国有声阅读产业链由五部分组成,分别是内容版权方、内容制作方、传播渠道方、服务支持方与用户。在产业链构成要素中,不同企业可承担一种或多种角色,盈利模式B端主要依靠广告投放和有声读物出版获得收入,C端以内容付费、粉丝经济、硬件设备销售为主。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二、有声阅读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1、庞大的网络用户量为有声阅读行业提供发展基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中国已进入数字化时代。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较2024年12月增长143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较2024年12月提升1.1个百分点。这一数字反映了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庞大的网民群体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通讯业的发展,新媒体数字技术的不断革新,中国居民阅读方式产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截至2025年6月,我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13亿人,占网民整体的45.7%。庞大的网络用户量为有声阅读行业提供发展基础。
2、网络文学兴盛,为有声阅读提供多样化素材
2002年以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网络文学进入发展期,网络小说作品数量增长迅速,大量IP涌现,为有声阅读制作者及平台提供了更多样化的内容。IP通过孵化、引进、授权、运营等环节,进行可视化、有声化改编,IP的文本、视频和音频相互引流,多方跨界融合,形成有机的整体。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在考虑了重复授权和作品到期下架情形下,我国网络文学作品累计规模约为4210万部,较2023年增长超420万部,增幅达11.19%。内容供给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IP改编量达到83250部(种),同比增长14.55%。网络文学IP改编在经历短期爆发式增长后,逐步转向理性化发展阶段。
3、中国努力推进全民阅读,文化需求旺盛
中国政府一直将全民阅读视作国家重要发展目标,全民阅读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从2014年开始,“全民阅读”连续12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体现国家对全民阅读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数字阅读作为新时代的阅读载体受到市场的欢迎,而有声阅读作为数字阅读的一种形式,也得到广泛应用。
三、有声阅读行业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
“十四五”时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5G、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不断迭代革新。技术革新驱动产业升级,技术赋能反映到有声阅读出版物的生产制作、播放平台、终端设备、版权管理等各大主要环节,促使“十四五”时期的有声阅读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持。近年来,我国有声阅读行业营收规模不断扩大,根据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测算,2024年我国有声阅读市场营收规模为123.70亿元,同比增长6.32%。从增速来看,2020-2023年期间增速维持在两位数以上,2024年增幅明显收窄,主要系伴随整个数字阅读市场“降速、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内在需求,有声阅读进入发展转型阵痛期,叠加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商业模式尚不完善。
有声阅读市场形成了付费订阅、版权、广告和其他创新产品及服务等商业模式,其中付费订阅一直是行业主要营收来源,2024年营收规模为55.83亿元,占比45.13%。其次为广告及其他,为53.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8.77%,占比43.35%。版权收入仅占比11.52%。目前有声阅读商业模式仍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
2、作品数量
有声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阅读方式,因其独特的优势迅速崛起,成为推动全民阅读格局改变的重要力量。有声阅读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作品数量不断增加。在部分剔除重复授权和考虑作品下架情况下,截至2024年底,我国有声阅读作品总量约为2046.50万部/种/门,同比增加了423.54万部/种/门。有声阅读作品的内容结构多元化,其中有声书数量占比66.3%,在线课程数量占比11.5%,广播剧数量占比0.5%,评书、相声、热点资讯类等其他占比21.7%。
3、用户情况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有声阅读越来越受到读者欢迎。有声阅读不仅是一种阅读新风尚,而且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2024年,我国有声阅读用户规模约为6.06亿,占数字阅读用户比例约为90.45%。其中男性占比为55.86%,女性占比为44.14%。相比于女性用户,男性更爱“听书”。
从不同阅读形式阅读量来看,2024年有声阅读人均阅读量为9.2本/部,虽不及电子阅读量(13.34本/部),但高于纸质阅读量(7.14本/部),且年人均有声阅读量稳步增长,这也说明有声阅读作为便捷的数字阅读形态之一,日趋成为用户相对固定的阅读选择。
居民碎片时间增加,有声阅读应用率变高。有声阅读用户单次平均阅读时长由2021年的32.13分钟增长至2024年的60.82分钟,近乎翻倍。受益于有声阅读内容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用户对有声阅读的使用深度和使用黏性显著提升。
四、有声阅读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的有声阅读将突破“单一听觉体验”的局限,逐步融合交互性、社交化、场景化等多元特征。行业发展的核心逻辑与总体趋势可概括为三方面:1)借助“十五五”期间文化强国建设和全民阅读战略的相关政策利好,引导行业向规范化、高质量方向深化发展;2)发挥人工智能技术在有声读物的生产和传播中的革命性作用,为读者提供更具沉浸感、多场景的文化消费体验,推动行业向数智化方向跃迁;3)利用网络文学等多元数字阅读国际化渠道,进一步完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体系建设,助力有声阅读“走出去”。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有声阅读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6-2032年有声阅读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有声阅读行业投资战略研究,研究结论及投资建议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