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国内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高端化及新能源领域需求激增,2024年,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92亿元,同比增长10.61%。从应用领域来看,轻合金,特别是铝合金和镁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等行业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轻合金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合金化设计和先进加工技术,如粉末冶金和高压铸造,轻合金的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满足了对材料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加工性的综合要求。此外,回收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轻合金材料的循环经济。
相关上市企业:立中集团(300428)、宝钛股份(600456)、宝武镁业(002182)、南山铝业(600219)、西部超导(688122)
相关企业: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南方锰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洛阳盛龙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攀钢集团钒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隆基氢能科技有限公司、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轻合金、轻合金市场规模、轻合金行业现状、轻合金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轻合金是以铝、镁、钛等轻金属(密度≤4.5g/cm³)为基体,通过添加合金元素(如铜、锌、锂、稀土等)形成的合金材料。其核心特征为低密度、高比强度/比刚度,广泛应用于需减重增效的领域。
二、行业产业链
轻合金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铝、镁、钛、铁、锰、锌、钼、钒等金属,电解槽、整流器、阳极/阴极系统、皮江法还原罐、精炼炉、真空蒸馏装置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轻合金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大健康、航空航天、3C电子、轨道交通、光伏、建筑、包装等领域。
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电解铝产量为3396.8万吨,同比增长4.34%,主要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产业需求激增。行业通过再生铝循环经济和水电铝产能扩张,实现绿色转型与成本优化,单位能耗从13500kWh/吨降至12500kWh/吨,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同期,中国金属镁产量为65.04万吨,同比下降6.72%,反映出口依赖向内需锚定的转型阵痛。同期,中国海绵钛产量为18.19万吨,同比下降6.98%,凸显民品市场疲软与军工需求分化的矛盾。
政策层面,新能源汽车购置税减免、以旧换新补贴等政策持续发力,推动消费需求释放。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产量为2433.3万辆,同比增长13.3%;汽车销量为2436.3万辆,同比增长12.9%。其中,铝合金凭借密度低、耐腐蚀、易回收等特性,在汽车车身、电池包外壳、底盘结构件中应用占比较大。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采用5系铝合金,较钢制部件减重30%,续航提升5%-8%。镁合金在方向盘骨架、座椅框架、变速箱壳体等部位应用,较传统钢制部件减重一半以上。钛合金则用于排气系统、发动机阀片、紧固件等高温耐磨部件。汽车产销两旺推动轻合金产业链升级,头部企业加速布局再生铝闭环体系、镁合金压铸一体化、钛合金精密加工等技术。轻合金与汽车产业将形成深度协同,支撑中国制造向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随着国内汽车轻量化、航空航天高端化及新能源领域需求激增,2024年,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规模约为3492亿元,同比增长10.61%。从应用领域来看,轻合金,特别是铝合金和镁合金,因其轻质、高强度的特性,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消费电子产品等行业扮演着核心角色。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轻合金的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了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能扩张。技术创新方面,通过合金化设计和先进加工技术,如粉末冶金和高压铸造,轻合金的性能得以进一步提升,满足了对材料轻量化、高强度和良好加工性的综合要求。此外,回收技术的进步也促进了轻合金材料的循环经济。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轻合金行业呈现“头部集中+细分突围”的竞争格局。铝行业以中国铝业、南山铝业等龙头企业为主导,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如“铝土矿-电解铝-铝材”一体化)占据高端市场。镁行业集中度较低,宝武镁业作为头部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和规模优势扩大份额。钛合金领域,宝钛股份、西部超导等企业凭借航空、医疗高端应用占据主导,国产化进程加速。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高端钛合金及超导材料龙头,全球唯一实现铌钛铸锭至超导磁体全流程生产的企业。其钛合金棒材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成为我国新型战机、运输机核心材料;超导材料支撑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等国家重点工程,MRI超导线材占全球市场40%,实现300毫米MCZ超导磁体国产化。公司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2024年泾河新城项目达产后年产值超30亿元,解决核磁共振、半导体领域“卡脖子”问题,保障产业链自主可控。2025年上半年,西部超导营业收入为27.23亿元,同比增长34.76%;归母净利润为5.46亿元,同比增长56.72%。
宝武镁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镁合金产业引领者,形成“白云石开采-原镁冶炼-镁合金加工-回收”全产业链。2024年镁合金产能20万吨,占全国50.4%,规划2025年扩至60万吨。自主研发大罐竖罐冶炼技术,单罐产量提升400%,能耗降低30%;全球首创镁水直供系统,缩短工艺流程,碳排放降低超1.15吨/吨。产品应用于汽车轻量化(赛力斯问界单车用量20kg+)、机器人(与埃斯顿合作减重11%)、低空经济(eVTOL机身减重45%),主导制定《镁及镁合金PCR》等国际标准,获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推进镁基储氢材料中试,拓展新能源应用场景。2025年上半年,宝武镁业营业收入为69.70亿元,同比增长9.82%;归母净利润为0.87亿元,同比下降43.13%。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加速创新,驱动高端化突破
轻合金行业正加速向高性能、轻量化方向突破。长安大学研发的“微弧氧化原位纳米增强技术”通过电参数精准调控增强相形态,实现膜基结合力、耐磨性、耐蚀性全面提升,形成“技术+装备”一体化解决方案,突破传统表面处理设备技术不匹配、膜层性能不稳定等瓶颈。铝镁钪等新型合金开发提升强度与耐腐蚀性,满足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高端领域需求。3D打印技术实现航空发动机空心叶片复杂结构定制化制造,医疗领域个性化植入物精准匹配患者需求。
2、政策驱动绿色低碳,引领循环经济转型
双碳目标驱动下,轻合金行业加速绿色转型。欧盟强制汽车使用30%再生铝,中国宝武集团采用电弧炉短流程炼钢技术推动能耗降低,年减碳数十万吨。氢冶金技术利用氢气替代煤炭,实现零碳排放。退役航空发动机稀有金属回收率达95%,形成闭环体系。政策层面,《“十四五”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推动轻合金研发应用,政府通过税收优惠、补贴支持技术创新与绿色生产。再生铝合金技术成熟,汽车发动机缸体、轮毂等部件性能与原生铝无异,实现资源循环利用与环境保护双赢。
3、市场需求拓展,推动国际化布局
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需求激增,轻合金在车身、电池托盘、底盘应用占比猛增。航空航天领域,国产大飞机C919钛合金用量占比15%,铝锂合金蒙皮减重显著,推动高端钛合金需求增长。消费电子领域,手机外壳、笔记本电脑框架采用轻合金实现轻薄化,可穿戴设备推动需求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如高铁、桥梁采用轻合金结构件,提升耐腐蚀性与使用寿命。国际竞争力方面,中国龙头企业通过产学研合作突破高端材料技术,如西部超导在钛合金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宝钛股份占据全球33%钛材市场,形成“国内主体+海外补充”双循环供应体系,通过海外建厂与标准输出巩固全球领先地位。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轻合金产业链结构及全产业链布局状况研究,中国轻合金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轻合金行业市场及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建议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