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研判2025!中国液体橡胶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其优异弹性、耐高温及耐化学腐蚀性能,推动行业高端应用领域需求增长显著[图]

内容概况:液体橡胶因其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弹性、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在汽车、电子、医疗、建筑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如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液体橡胶的需求增长显著,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2024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5.83亿元,同比增长2.90%。


相关上市企业:合盛硅业(603260)、东岳硅材(300821)、新安股份(600596)、兴发集团(600141)、三友化工(600409)


相关企业: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触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锦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日科化学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鑫泓源石化装备有限公司、宁波鲍斯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安踏体育用品集团有限公司、三棵树涂料股份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液体橡胶、液体橡胶市场规模、液体橡胶行业现状、液体橡胶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液体橡胶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约2000-10000的液态低聚物,在室温下呈黏稠流动状态,通过化学反应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固化后具有与普通硫化橡胶相似的物理机械性能。液体橡胶根据其主链的种类大致可分为二烯类液体橡胶、链烯烃类液体橡胶、聚氨酯类液体橡胶、液体硅橡胶、液体聚硫橡胶、液体氟橡胶等。

液体橡胶分类


液体橡胶与固体橡胶在加工、成本、性能、环保及应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加工工艺上,液体橡胶采用机械化/连续化/自动化生产,能耗低且可适配复杂形状,但需专用设备,未自动化时成本较高;固体橡胶需多步混炼、成型、硫化,能耗高且依赖模具,但工艺成熟稳定。成本方面,液体橡胶原材料及设备成本较高,但节能无溶剂,适合小批量定制;固体橡胶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生产,但填料混炼和模具投资大。物理性能上,液体橡胶低温柔韧性好但机械强度、耐高温性较弱;固体橡胶机械强度高、耐高温耐腐蚀,但低温易脆。环保安全方面,液体橡胶无溶剂污染、VOC排放低,生物基/可降解材料应用广,废料回收率高;固体橡胶可能使用溶剂,回收再利用难,环保压力大。应用场景上,液体橡胶适用于医疗导管、电子封装、新能源汽车部件等定制化小批量产品;固体橡胶则主导轮胎、工业皮带、建筑密封等标准化大批量领域。技术挑战方面,液体橡胶需解决工艺兼容性及补强剂混炼问题;固体橡胶需优化混炼均匀性及硫化控制。两者各有优劣,需根据具体需求选择。

液体橡胶与固体橡胶对比


二、行业产业链


液体橡胶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有机硅单体、二烯类、烯烃类、催化剂、交联剂、助剂等原材料,以及反应釜、真空泵系统、注射成型机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液体橡胶生产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汽车工业、机械工业、家电及消费品、鞋类及体育、涂料及胶黏剂、航天航空及军事、医疗产品等多个领域。

液体橡胶行业产业链


近年来国内有机硅产能持续扩张,新建项目不断投产,使得市场供应量大幅增加。产能的集中释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此前供应相对紧张的格局,为价格下行提供了基础动力。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有机硅中间体价格为1.11万元/吨,同比下降20.71%。有机硅中间体是液体橡胶生产的重要基础原料之一,其价格的下降直接降低了液体橡胶的生产成本。

202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有机硅中间体价格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三、市场规模


液体橡胶因其优异的性能,如良好的弹性、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在汽车、电子、医疗、建筑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一些高端应用领域,如医疗器械和电子设备,液体橡胶的需求增长显著,推动了市场规模的扩大。2024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05.83亿元,同比增长2.90%。

2020-2024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四、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但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合盛硅业凭借“硅矿-工业硅-有机硅-深加工”全产业链优势,产能占比较大;东岳硅材则在氟硅材料领域形成差异化壁垒,产品耐高温性能突出。同时,这些国内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性能,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随着行业标准的不断提高以及技术水平的进步,未来市场资源有望进一步向优势企业集中。

中国液体橡胶行业代表性企业简介


合盛硅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产业链龙头企业,在液体橡胶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与规模化应用。其泸州基地拥有13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通过技术改造提升至13.5万吨/年,并配套6条DCS电控自动化生产线,实现智能化生产与低能耗控制。公司液体硅橡胶产品广泛应用于光伏组件封装,显著提升耐热老化性、耐紫外辐射及耐腐蚀性,同时通过“光伏+工业硅”全产业链布局,如新疆一体化产业园区,推动光伏新能源与有机硅材料协同发展。此外,其液体硅橡胶符合FDA认证,具备无毒、耐高温、高抗拉强度特性,可应用于医疗级硅胶、硅胶娃娃等高端场景,技术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业营业收入为97.75亿元,同比下降26.34%;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同比下降140.60%。

2018-2025年上半年合盛硅业经营情况


山东东岳有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液体橡胶领域成就显著。公司具备25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折合聚硅氧烷11.8万吨),位列全球前十、中国第四,掌握15万吨/年单体合成核心技术,为国产单套产能最高装置之一。产品涵盖硅橡胶、硅油、气相白炭黑等120余个规格,广泛应用于电子封装、医疗、汽车等领域。公司拥有57项专利(含38项发明专利),“有机氯硅烷水解方法”获省级专利奖一等奖,并参与起草多项国家标准。其营销网络覆盖国内外,产品出口至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研发中心配备博士、硕士团队,持续推动生物基液体橡胶、可降解医用硅橡胶等前沿技术突破,巩固行业技术壁垒与市场领先地位。2025年上半年,东岳硅材营业收入为23.27亿元,同比下降14.98%;归母净利润为0.42亿元,同比下降35.30%。

2018-2025年上半年东岳硅材经营情况


五、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不断,加速开发特殊功能产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液体橡胶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未来,企业将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开发出更高性能、更环保、更具成本优势的液体橡胶产品。例如,高性能的加成型液体硅橡胶和缩合型液体硅橡胶将在电子、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同时,企业将致力于开发具有特殊功能的液体橡胶,如导电、导热、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等,以满足不同行业的需求。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液体橡胶行业将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市场需求不断扩展,解锁更多高端应用领域


液体橡胶技术向高精尖方向演进,重点突破航空密封件、人形机器人皮肤、5G芯片封装等高端场景。合盛硅业研发的碳化硅全产业链技术已实现6英寸衬底量产良率超95%,支撑新能源汽车用低滚阻轮胎、光伏组件封装等应用。兴发化工液体高温硅橡胶分子量达45-70万,乙烯基含量0.07-0.24%,通过医疗级认证,应用于人工心脏瓣膜等植入物。未来,智能响应型液体橡胶(如温度/pH敏感型)将成为研发热点,结合AI质检覆盖率80%的智能制造体系,推动产品性能精准调控与生产效率提升。


3、推动全产业链整合,加速全球化布局


龙头企业通过“硅矿-工业硅-有机硅-深加工”全产业链整合构建壁垒,如合盛硅业新疆基地实现光伏新能源与有机硅材料协同,降低原料成本20%。国际化方面,企业加速海外布局,东岳硅材产品出口至欧美、东南亚十国,参与ISO国际标准制定;中石化北化院高频覆铜板用液体橡胶已进入全球供应链,打破国外垄断。未来,行业将形成“龙头引领、全球竞争”的新格局,加强国际市场开拓,提高国际市场份额。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407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1-2025年液体橡胶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液体橡胶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液体橡胶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