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产业链全景、行业产量、行业产值、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研判:储能市场开启第二增长曲线,行业格局向头部集中[图]

内容概要:锂离子电芯作为锂离子电池系统的核心能量单元,由正极、负极、电解液和隔膜四大关键材料构成,通过锂离子在正负极间的可逆嵌入与脱出实现能量存储与释放。从应用市场看,在“双碳”战略推动下呈现强劲增长,2021-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速超30%,2025年1-8月产销同比增幅仍达37%左右;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亦爆发式增长,2024年底累计装机占全球40%以上,2025年上半年较2024年底再增约29%。全国锂电池产量从2022年750GWh增至2024年1170GWh,2025年1-4月产量同比增幅高达68%,形成“动力主导、储能崛起、消费稳定”的格局。尽管行业总产值受原材料价格波动影响,2024年回落至1.2万亿元,电芯单位产值亦同比下降32.68%至1.03元/Wh,但储能领域持续贡献增长动力,预示强劲后续需求。未来,行业将向技术驱动与全球化布局转型,通过半固态/全固态电池、钠离子等多元化技术路线提升性能,并加速海外本土化产能建设,推动中国锂离子电芯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


上市企业:宁德时代(300750.SZ)、比亚迪(002594.SZ)、中创新航(03931.HK)、亿纬锂能(300014.SZ)、国轩高科(002074.SZ)、欣旺达(300207.SZ)


相关企业: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珈伟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优特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比沃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嘉拓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华慧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河北强能锂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久兆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德润锂电池有限公司、邓州市威霸锂电池有限公司、江西正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劲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昆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关键词:锂离子电芯‌、储能、锂离子电芯政策、锂离子电芯‌行业产业链、锂离子电芯‌发展现状、锂离子电芯行业技术专利、锂离子电芯‌发展趋势


一、离子电行业相关概述


电芯是指将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基本单元,由正极、负极、电解质、隔膜和外壳组成。锂离子电芯是其中一种,它在充放电过程中,依靠锂离子通过内电路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嵌入和脱嵌以及电子在外电路的往返来实现充电与放电,是一种电化学储能装置。


锂离子电芯主要可从三个维度分类:按外形结构可分为方形、圆柱、软包和纽扣电池,主要区别在于封装形式和物理特性;按正极材料可分为磷酸铁锂、三元锂、钴酸锂和锰酸锂等,这是决定电芯能量密度、安全性和成本的核心;按电解质形态则分为使用液态电解质的液态电池和使用凝胶/固态电解质的聚合物电池。不同类别的电芯各有优劣,共同满足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到储能系统等多样化的应用需求。

锂离子电芯分类


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产业链


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产业链上游包括锂矿、钴矿、镍等矿产材料,以及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电池材料和涂布机、搅拌机等生产设备,资源分布与加工技术直接影响行业成本与供应稳定性;中游聚焦电芯制造与封装,产品分为动力、储能和消费类电池三大板块;下游应用市场中,新能源汽车是核心驱动力,储能系统(尤其在电源侧和电网侧)成为增长最快的第二赛道,消费电子则为稳定基本盘。全产业链正朝着技术高端化与供应链全球化方向发展。

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产业链图谱


新能源汽车作为动力型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应用领域,在“双碳”战略的持续驱动下,市场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年均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进入2025年,这一增长势头依然强劲,1-8月产销分别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增幅分别达到37.3%和36.7%。这一蓬勃发展的市场,为上游的锂离子电芯行业提供了持续且强劲的增长动力。

2021-2025年8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单位:万辆)


储能型锂离子电池已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支撑。在新能源电力大规模并网的驱动下,新型储能需求持续攀升,行业进入爆发式增长通道。数据显示:2021-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迅猛扩张,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占全球总量40%以上,年均增速超过130%。这一高增长态势在2025年上半年得以延续,装机规模跃升至9491万千瓦/2.22亿千瓦时,较2024年底大幅增长约29%。新型储能的平稳较快发展,为锂离子电芯带来了持续且确定的市场增量。

2021-2025年H1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单位:万千瓦,万千瓦时)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中国锂离子电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锂电池在新能源汽车与风光储能、家用储能等领域的应用全面爆发,行业进入高速增长窗口期。数据显示,2022至2024年,全国锂电池产量从750GWh增长至1170GWh,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4.9%。进入2025年,行业增长势头不减,1-4月累计产量实现473GWh,同比增长高达68%,表明市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

2022-2025年4月全国锂电池行业产量(单位:GWh)


目前,我国锂离子电池市场已形成“动力主导、储能崛起、消费稳定”的清晰格局。2023年,三大细分市场产量分别为动力型675GWh、储能型185GWh、消费型80GWh;至2024年,动力电池凭借826GWh的产量(同比增长超22%)稳固其核心支柱地位,储能电池则以260GWh的产量实现约41%的迅猛增长,成为行业最强增长极,而消费电池产量84GWh,市场趋于饱和,增长平稳。这一结构演变,凸显行业正从消费电子驱动,全面转向新能源汽车与新型储能双轮驱动的新阶段。

2023-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细分领域产量(单位:GWh)


在新型储能各技术路线中,锂电储能仍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磷酸铁锂电池储能新增装机达20.58GW/48.52GWh,在功率和容量规模中的占比分别高达94.21%和87.95%,持续领跑主流技术路线。从市场需求来看,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上半年新型储能EPC中标容量约80GWh,而1—8月累计并网装机容量为51.3GWh。中标容量显著高于并网规模,反映出当前储能项目建设进度尚未完全落地,充沛的订单储备为后续装机放量奠定坚实基础。预计下半年储能并网节奏将显著提速,进而为储能锂离子电芯行业带来持续且强劲的需求动力。

2025年H1中国新型储能各技术路线新增装机功率占比


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正经历“量增价跌”带来的阶段性调整。在新能源汽车与储能需求的强劲拉动下,行业总产值于2022-2023年间从1.2万亿元稳步攀升至1.4万亿元;然而,2024年在上游原材料价格剧烈下行的冲击下,总产值回落至1.2万亿元,反映了产量扩张与价格波动之间的市场博弈。

2022-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总产值(单位:亿元)


锂电池电芯是锂电池产业核心环节,尽管受行业竞争加剧与原材料价格回落的双重影响,电芯单位产值近年来持续承压,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芯单位产值已降至1.03元/Wh,同比降幅达32.68%;但得益于新能源汽车与储能市场的双重需求拉动,尤其是储能领域装机量同比激增超60%的强劲驱动,中国锂离子电芯总体市场规模仍将延续稳健增长态势。

2021-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芯单位产值(单位:元/W)


四、中国锂离子电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未来将步入以“技术驱动、格局优化与全球布局”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技术层面,竞争焦点将从现有的工艺优化转向材料体系突破,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与磷酸锰铁锂、钠离子等多元化技术路线的并行发展,将共同塑造行业新格局。市场层面,行业将经历深刻的结构性洗牌,从同质化的价格竞争转向技术、供应链与商业模式的综合较量,市场集中度预计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为应对国际贸易环境与贴近终端市场,头部企业将加速从单纯的产品出口转向海外本土化产能与供应链生态的构建,最终推动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从“量”的扩张到“质”的飞跃。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双赛道扩容与全球化突围并行


未来,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的市场需求将呈现“国内深耕与海外突破”双轨并进的格局。在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将持续激活动力电池的替换与升级需求;储能领域则随着电网侧调峰能力建设与工商业储能的规模化推进,不断释放新的市场空间;消费电子领域在AI穿戴设备、高端便携产品等新兴场景驱动下,保持结构性增长动力。与此同时,海外市场正成为行业增长的关键变量,欧洲、东南亚等地区的储能与新能源汽车需求快速爆发。国内领先企业通过在当地建设产能、深化合作,积极应对贸易壁垒,逐步打破由日韩企业主导的传统供给格局,推动中国锂离子电芯实现从“国内供给”到“全球输出”的战略转型。


2材料与系统创新驱动性能跨越


技术迭代将成为锂离子电芯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推动产品向高安全、长寿命、低成本方向持续演进。在材料体系方面,正极材料向高镍、无钴、锰铁锂等方向升级,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不断提升;固态电解质技术加速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钠离子电池也在特定细分场景中逐步推广,为市场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技术选择。在制造工艺层面,一体化干电极工艺、叠片技术等新型生产方式逐步普及,结合智能化产线升级,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并降低能耗与成本。同时,电池管理系统(BMS)与热管理技术的协同创新,进一步强化了电芯在极端工况下的安全表现,更好地满足储能电站、高端电动汽车等应用场景对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3产业集中化加剧与绿色闭环成型


锂离子电芯行业将加速走向集中化与生态化。头部企业凭借其在技术研发、规模效应与供应链整合方面的优势,持续挤压中小厂商的生存空间,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强者恒强”的竞争格局日益稳固。在政策引导下,行业竞争逐步从价格导向转向价值导向,低效产能与高风险经营模式加速出清。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回收体系日趋完善,“材料—电芯—应用—回收”的产业闭环逐步形成。这一闭环不仅减轻了上游原材料供应的外部依赖,也通过梯次利用与材料再生,显著提升了资源使用效率与产业绿色水平,为行业实现全生命周期竞争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共十一章,包含2021-2025年锂离子电芯行业各区域市场概况,锂离子电芯行业主要优势企业分析,2026-2032年中国锂离子电芯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