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磁阻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磁性材料电阻值的变化,检测方向、角度、位置、电流等,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而磁阻效应又进一步分为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AMR)、巨磁阻效应(GMR)和隧道巨磁电阻效应(TMR)。近几年,在技术进步及需求增长的推动下,全球磁阻传感器行业近年来经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全球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9.1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49.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4%,占磁性传感器的29.8%。AMR传感器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规模为25.0亿美元,占磁阻传感器总规模的50.1%;其次TMR、GMR传感器分别占比28.7%、21.1%。中国市场,受汽车、新能源、工业自动化以及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稳定发展的驱动,磁阻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磁阻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3.3亿元,同比增长28%。从细分市场来看,2024年中国AMR传感器、GMR传感器、TMR传感器市场规模分别为14.1亿元、5.6亿元、13.6亿元,占比为42.3%、16.8%、40.8%,AMR与TMR传感器为市场主流产品。目前,全球市场参与者较多,截至2024年全球约有80家磁阻传感器供应商,其中Allegro、英飞凌、AKM等日美欧企业凭借先发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较大。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仍较为分散,2024年前五家企业累计市占率为27.6%。国内磁传感器领域,布局霍尔技术路线的企业较多,磁阻传感器国内玩家有限,主要玩家有希磁科技、多维科技、微传科技等。
相关企业:安徽希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多维科技有限公司、微传智能科技(常州)有限公司、霍尼韦尔(中国)有限公司、上海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英飞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TDK东电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台湾恩智浦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旭化成电子科技 (上海) 有限公司、
关键词:磁阻传感器产业链、磁阻传感器市场规模、磁阻传感器市场结构、磁阻传感器竞争格局、磁阻传感器未来趋势
一、磁阻传感器(xMR)行业相关概述
磁阻传感器是磁性传感器的一种,磁阻传感器是指基于磁阻效应设计的磁性传感器,磁阻效应是指若干磁性材料(主要是铁磁材料)的电阻会随外加磁场的方向或强度变化而改变。磁阻传感器通过精确测量磁性材料电阻值的变化,检测方向、角度、位置、电流等,并将其转换为可测量的电信号。而磁阻效应又进一步分为各向异性磁电阻效应(AMR)、巨磁阻效应(GMR)和隧道巨磁电阻效应(TMR)。
各向异性磁阻(AMR)结构简单,采用单层磁性薄膜,制造工艺成熟,量产成本低;无需聚磁环,可直接集成于CMOS或MEMS芯片;同时具有高频、低噪和高信噪比特性,在各种应用中尚无局限性。巨磁阻(GMR)通过铁磁/非磁多层膜结构实现磁阻比提升,灵敏度高、能探测到弱磁场且信号好,温度对器件性能影响小;但制造工艺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隧道磁阻(TMR)是基于磁性多层膜材料的隧道磁电阻效应,具有更优的温度稳定性、灵敏度、线性度及更低的功耗;无需复位线圈或聚磁环,技术门槛最高。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二、磁阻传感器(xMR)行业产业链
从磁阻传感器产业链来看,上游为生产所需原材料,原材料主要包括半导体材料(如硅基晶圆)、磁性材料(如稀土)及封装材料(如陶瓷及塑料)。中游为磁阻传感器设计制造,磁阻传感器的纳米级薄膜工艺需要原子级的工艺控制要求,设计、研发与生产各个环节需要深度协同。磁阻传感器在汽车及医疗设备等高端应用领域对全流程管控的严苛要求,因此IDM模式凭借工艺自主权、价值链整合高效性及高可靠性等优势,成为xMR传感器供应商的必然选择。下游为磁阻传感器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汽车、消费电子、工控等领域。
由于技术路径不同且应用范围广泛,不同磁性传感器原材料平均价格存在较大差异。磁阻传感器的性能主要依赖稀土材料,约占晶片生产原材料总成本的30%。因此稀土价格对磁阻传感器生产成本影响较大。
三、磁阻传感器(xMR)行业市场现状
1、全球市场
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除了灵敏度之外,人们也对磁传感器的尺寸、稳定性、 功耗、制备工艺的简单化等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基于磁电阻效应的传感器因其具备高灵敏度、功耗低、体积小、加工技术成熟等优点正在越来越大规模的使用。其中,基于各向异性磁电阻(AMR)、巨磁电阻 (GMR)及隧道磁阻(TMR)效应制备的磁电阻传感器因其饱和磁场较低、单位磁场灵敏度高、 温度特性稳定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用于生产应用中。近几年,在技术进步及需求增长的推动下,全球磁阻传感器行业近年来经历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全球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29.1亿美元增加至2024年的49.8亿美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4.4%,占磁性传感器的29.8%。
AMR传感器占据全球市场主导地位,2024年规模为25.0亿美元,占磁阻传感器总规模的50.1%;AMR磁阻传感器可以很好地感测地磁场范围内的弱磁场测量,制成各种位移、角度、转速传感器,各种接近开关,隔离开关,用来检测一些铁磁性物体如飞机、火车、汽车。其次TMR、GMR传感器分别占比28.7%、21.1%。
2、中国市场
与霍尔传感器相比,xMR传感器在灵敏度、功耗、响应速度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霍尔传感器需要外部电路,这限制了其在弱磁场环境下的性能。在汽车、消费电子及工业自动化等下游行业的多个应用场景中,xMR传感器已经逐步替代霍尔传感器。中国市场,受汽车、新能源、工业自动化以及消费电子等下游行业稳定发展的驱动,磁阻传感器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磁阻传感器市场规模为33.3亿元,同比增长28%。
从细分市场来看,2024年中国AMR传感器、GMR传感器、TMR传感器市场规模分别为14.1亿元、5.6亿元、13.6亿元,占比为42.3%、16.8%、40.8%,AMR与TMR传感器为市场主流产品。
四、磁阻传感器(xMR)行业竞争格局
磁阻传感器的设计需要考虑灵敏度、温度稳定性、噪声抑制等多个方面,市场参与者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并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及产品策略。例如,TMR传感器需要在原子层级精确控制铁磁层及绝缘层,并依赖原子层沉积等先进生产工艺,这需要长期的技术经验积累。目前,全球市场参与者较多,截至2024年全球约有80家磁阻传感器供应商,其中Allegro、英飞凌、AKM等日美欧企业凭借先发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市场份额较大。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仍较为分散,2024年前五家企业累计市占率为27.6%。
国内磁传感器领域,布局霍尔技术路线的企业较多,磁阻传感器国内玩家有限,主要玩家有希磁科技、多维科技、微传科技等。其中,希磁科技和多维科技主攻TMR细分磁阻技术路线,两家企业均采用IDM的模式进行磁阻芯片的制造。不同的是,多维科技更加专注自研发展及专利技术积累,采取金融磁头、编码器及电流传感器并举的商业开拓策略,希磁科技则一定程度诉诸外延并购,通过收购德国AMR IDM企业Sensitec,扩充了磁阻传感器的技术积累的同时,借助Sensitec进一步进入到了汽车、机器人及航空航天领域。常州的微传科技则专注于AMR磁阻技术路线,目前公司既有创收及产品以地磁传感器芯片和模块为主,此外,公司也拓展了磁编码器芯片,以替代2500线光编。
五、磁阻传感器(xMR)行业发展趋势
1、市场规模不断增长
作为下一代的磁传感器技术,磁阻传感器凭借性能优势,渗透率正日益提升。尤其是随着汽车功能复杂度与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机器人、航空航天等新兴应用的快速发展,磁阻传感器市场有望不断增长,预计到2029年全球磁阻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超140亿美元。
2、应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随着技术不断进步,磁阻传感器应用场景将进一步拓展,并突破高端应用的技术边界。如xMR传感器的纳米级精度赋能尖端制造,通过将xMR传感器植入机械臂关节,使远程手术可感知血管壁压力。此外,xMR传感器正在拓展深空探测、神经接口以及超导量子计算等新兴应用场景,推动磁场感知的广泛应用。
3、企业积极进行技术整合
领先的磁阻传感器供应商致力于探索不同技术路径的整合,例如整合霍尔传感器及xMR传感器,以实现低成本及高精度。掌握完整的磁传感技术组合的磁阻传感器供应商能够灵活设计及开发整合技术解决方案,以满足多样化及定制化需求。此外,磁阻传感器及其他传感技术(如惯性测量单元、摄像头及雷达)的整合将成为主要发展趋势之一,以实现全面、准确的数据采集及分析。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及发展潜力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中国磁阻传感器产业链全景梳理及布局状况研究,中国磁阻传感器行业重点企业布局案例研究,中国磁阻传感器行业市场前瞻及战略布局策略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