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番茄加工是番茄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产业链上游为番茄育种和番茄种植,中游为番茄初加工及深加工环节,下游为餐饮、食品加工厂及消费者等使用方。WPTC数据显示,2018-2022年期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维持在3400-4000万吨之间,2023年产量增长至4438万吨,2024年产量进一步增长至4584.8万吨,主要系中国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市场库存较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下滑,预计2025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将较2024年减少超500万吨。中国是最大的加工番茄生产国,中国加工番茄产量由2018年的38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045万吨,2024年贡献了全球22.8%的产量。中国加工番茄种植集中在新疆,逐渐发展到内蒙、甘肃等地,2024年新疆加工番茄产量达8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5%。其次内蒙古产量为175万吨,占比16.7%。自诞生之初,我国加工番茄产业就以出口为导向。据统计,中国市场产品约80%产量用于出口。因此行业易受汇率波动、全球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2024年,由于复杂的海外局势,大量境外客户暂缓提货,导致我国番茄制品出口形势呈现疲弱态势。消费端,随着全球健康饮食风潮兴起与食品工业技术革新,番茄加工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番茄加工产品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番茄酱、番茄汁到高附加值的番茄红素、番茄粉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番茄产品销售量超4400万吨,同比增长2.3%。番茄酱是市场主流番茄制品之一,2024年销量达417.8万吨,同比增长3.0%。
上市企业:中基健康(000972)、冠农股份(600251)、新疆天业(600075)、中粮糖业(600737)、佳隆股份(002495)
相关企业:中粮屯河番茄有限公司、新疆东方红番茄股份有限公司、江苏亚克西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天伟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市红宝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泰顺兴业(内蒙古)食品有限公司、东莞市永益食品有限公司、巴彦淖尔市维美食品有限公司、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西域番茄制品有限公司、新疆惠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呼图壁县景泰番茄制品有限公司、五家渠中基天兴番茄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天润汇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关键词:番茄加工产业链、加工番茄产量、番茄产品消费量、番茄酱消费量、番茄制品进出口贸易
一、番茄加工行业相关概述
番茄加工业是指以番茄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加工工艺生产番茄制品的产业,主要番茄制品包括番茄酱、番茄膏、番茄罐头等。番茄加工是番茄产业链中重要一环,产业链上游为番茄育种和番茄种植,中游为番茄初加工及深加工环节,下游为餐饮、食品加工厂及消费者等使用方。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二、全球番茄加工行业市场现状
1、生产端
从种植和用途上来划分,番茄一般可以分为鲜食番茄和加工番茄两类。加工番茄由于其更加稳定的生长特性,更加适合酱料、制品的加工,例如番茄酱、番茄汁、番茄丁等多种产品均由加工番茄制成。WPTC数据显示,2018-2022年期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维持在3400-4000万吨之间,2023年产量增长至4438万吨,2024年产量进一步增长至4584.8万吨,主要系中国产量大幅增加。目前市场库存较高,农民种植积极性有所下滑,预计2025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将较2024年减少超500万吨。
世界最适合种植番茄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北纬 40-45 度之间,主产区分布在美国加州、环地中海沿岸以及中国新疆、内蒙古河套地区这三大黄金产区,三大主产区番茄加工量约占全球加工总量的82%。地区来看,2024年,中国、美国加利福尼亚、意大利加工番茄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重分别为22.8%、21.8%、11.5%,累计占比达56%。其次西班牙、土耳其产量均超200万吨。
2、消费端
随着全球健康饮食风潮兴起与食品工业技术革新,番茄加工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番茄加工产品已深度融入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传统的番茄酱、番茄汁到高附加值的番茄红素、番茄粉等。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番茄产品销售量超4400万吨,同比增长2.3%。
番茄酱是市场主流番茄制品之一。番茄红素是番茄中最有意义的营养成分,它是一种强抗氧化剂,抗癌(如前列腺癌、肺癌)和抗衰老效果很好。与新鲜番茄相比,番茄酱在补充番茄红素方面存在两大优势:(1)含量更高。番茄酱的番茄红素含量是新鲜番茄的4倍以上。加工过程中加热破坏细胞壁,释放更多番茄红素,且浓缩工艺使其含量大幅提升。(2)吸收率更高。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番茄酱在烹饪时与油脂结合可提高吸收率。番茄酱广泛应用于西餐(如意大利面、披萨、汉堡等)和中餐烹饪中,还可用于烘焙、蘸食等多种场景。近年来,全球番茄酱销量不断扩大,2024年销量达417.8万吨,同比增长3.0%。
从应用场景来看,零售为番茄酱主要销售市场,2024年零售市场销量为295.4万吨,占比71%;餐饮市场销量为122.4万吨,占比29%。
三、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市场现状
1、生产端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优质番茄制品生产国和出口国,是继美国加州、环地中海沿岸之后的第三大产区和第一大出口国。整体来看,我国加工番茄产量保持增长态势,由2018年的380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045万吨,2024年贡献了全球22.8%的产量。产量增长主要系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海外为我国番茄制品主要市场,海外需求增加带动国内生产积极性提升;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和消费水平的不断升级,国人饮食习惯逐步改变,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增加,番茄制品因自身健康属性,越来越得到国人的喜爱,应用场景也更加广泛,除了在西餐应用上稳步增长,在中餐应用上更是逐年攀升,国内消费量逐步增加。
我国加工番茄种植集中在新疆,逐渐发展到内蒙、甘肃等地,2024年新疆加工番茄产量达862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82.5%。其次内蒙古产量为175万吨,占比16.7%。得益于新疆优异的地理气候条件,番茄具有“三高二少”的品质优势:“三高”是指红色素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单产高;“二少”是指病虫害少、霉菌少。因而新疆番茄酱具有“两高一大”的特点,“两高”是指新鲜度指标和粘幅度指标在世界市场上最高,“一大”是指番茄酱的理想化指标,即颗粒度大可以分装制造出最优质的沙司。
2024年全国加工番茄种植面积约160万亩,新疆加工番茄种植面积就达135万亩。预计2025年全国加工番茄种植面积不超过100万亩,这较2024年有了大幅度的下降。预计2025年中国加工番茄产量也将出现大幅减少。这一方面是由于外贸压力传导,而国内加工番茄制品目前又主要依赖外贸出口,国内消费市场对整体加工番茄制品去库存压力的缓解作用十分有限。
2、进出口贸易
自诞生之初,我国加工番茄产业就以出口为导向。据统计,中国市场产品约80%产量用于出口。因此行业易受汇率波动、全球贸易政策等因素影响。2024年,由于复杂的海外局势,大量境外客户暂缓提货,导致我国番茄制品出口形势呈现疲弱态势。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5年1-7月,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整个或切片番茄、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绞碎番茄、番茄汁、番茄沙司及其他番茄调味汁出口金额分别为379.5万美元、51087.5万美元、6.0万美元、1903.6万美元。
四、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发展存在的挑战
1、缺少一定的产业准入标准和组织管理
供给端,加工番茄产业因缺少一定的产业准入标准和组织管理,导致大量跟随前序周期涌入的投机性产能仍然存在。此类产能既不发展农业种植,也不提升工艺水平,聚焦短期价值,持续将产业竞争带入争抢原料及价格踩踏的低层次竞争当中。而加工番茄产业又受制于整体体量导致政府调控、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等各类有效管理组织形式相对缺失,这也进一步放大了加工番茄产业资源整合、产能优化的难度。
2、基础研究长期投入较少,资源分散
国内的番茄产业供给端也存在基础研究长期投入较少,资源分散,新质生产力储备明显不足的情况。以核心种质资源相关技术为例,目前的研发资源散布在农科院、大学、大型企业等各类主体当中,人才、资金及项目配置难以实现有效整合,产学研结合也并不紧密。同时在需求端,针对国内市场下游需求的品质提升和应用研究创新投入也存在明显不足。
3、创新性不足,产业增值能力和带动能力相对较弱
当前大部分番茄加工企业仅以国际市场提供的大包装原料酱为核心产品,80% 以上都是常规产品,此类产品处于价值链低端,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质量标准多年未调整,与中高端市场需求存在差距,也很难形成区域品牌影响力。在下游的应用端,更适合国内餐饮体系需求的相关产品设计较少,小包装、中包装产品缺乏针对性的改进提升,更多只是在原有大包装基础上的分装。同时,受限于品种特性,适用于酱料加工的番茄品种特性(如高黏、高酸度等)并不能很好地适配中式烹饪、中国风味需求,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加工番茄流入国内市场与国内需求深度接轨的可能性。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2025-2031年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番茄加工行业市场运行态势及投资战略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2025-2031年中国番茄加工行业投资前景,2025-2031年中国番茄加工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研究结论及建议等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