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了克服传统的索控假肢(机械牵引上肢假肢)用牵引带、锁操作的不方便,在生物物理、密机器、自动控制等方面术人员的积努力下,由肌电信号控制假肢研制成并已经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广泛的装配运用。2024年,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58亿元,同比增长10.25%。
相关上市企业:埃斯顿(002747)、汉威科技(300007)
相关企业: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汉芯国科集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新声半导体有限公司、紫光国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锐成芯微(成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创世纪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铂力特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济南试金集团有限公司、伟思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肌电控制假肢、肌电控制假肢市场规模、肌电控制假肢行业现状、肌电控制假肢发展趋势
一、行业概述
肌电控制假肢是一种通过生物电信号控制的智能假肢。它利用残肢肌肉收缩产生的肌电信号,经电子系统处理后控制假肢的动作。当截肢者根据个人意志使残肢肌肉收缩时,会产生微弱的肌电信号,电极采集残肢皮肤表面的肌电信号,经微电脑放大、滤波和分析后转化为电机驱动指令,驱动假肢完成抓握、旋转、屈伸等动作。
二、行业发展历程
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自1963年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启动研发、罗永昭团队突破技术封锁起步,经1970年首只实用化前臂假肢诞生、1979年三自由度上臂假肢达国际水平完成起步阶段;1980-1999年实现前臂二自由度/上臂三自由度假肢批量生产、1988年四自由度全臂智能假肢集成触觉反馈、1992年上海科生成国内首个高新技术企业并打破国外垄断的发展阶段;至2000年后通过触觉反馈、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及多自由度仿生手技术突破,2019年国产8电极假肢实现单指精准控制,2024年东南大学团队以“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夺冠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傲意科技OHand智能仿生手获FDA/CE认证并纳入多地残联补贴目录(补贴达90%),终结“天价假肢”时代,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从功能替代到全球领先的技术跨越。
三、行业产业链
肌电控制假肢行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金属材料、肌电传感器、放大电路、滤波电路、微处理器、电机、齿轮、A/D转换等原材料和零部件,以及CNC机床与五轴加工中心、3D打印机、疲劳试验机、压力分布测试系统、肌电信号测试仪、肌电训练仪、动态调节器与防震装置等生产设备。产业链中游为肌电控制假肢研发制造环节。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医疗康复、运动康复、工业操作等领域。
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2024年,中国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547元,同比增长3.54%。人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医疗保健领域。这不仅包括疾病的治疗费用,还涵盖了预防保健、健康管理等多元化需求。随着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的增长,肢体残疾患者对高质量康复辅助器具的需求也在增加。肌电控制假肢作为高端康复辅具,其精准的控制、多自由度的动作以及接近自然肢体的功能,为截肢者提供了更好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这使得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投入更多资金选择肌电控制假肢,推动了市场需求的增长。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四、市场规模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为了克服传统的索控假肢(机械牵引上肢假肢)用牵引带、锁操作的不方便,在生物物理、密机器、自动控制等方面术人员的积努力下,由肌电信号控制假肢研制成并已经在世界各地取得了广泛的装配运用。2024年,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2.58亿元,同比增长10.25%。
五、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呈现“龙头引领、多元竞争”的格局,头部企业凭借技术积累与政策红利占据主导,新兴企业则以创新突破形成差异化竞争。上海科生作为行业“老牌劲旅”,依托中科院技术背景,产品覆盖全系列上肢假肢,8自由度仿生手技术国际领先,出口欧美市场,占据高端市场份额。傲意科技以OHand仿生手为核心,凭借FDA/CE认证与90%残联补贴比例,快速渗透大众市场,成为性价比标杆。
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专注脑机接口与机器人技术融合,构建“神经接口-机器人-AI算法”三位一体平台。核心产品OHand智能仿生手获FDA/CE双认证,支持27组日常动作(如抓握牙刷、系鞋带),采用无创肌电传感器阵列和AI模式识别,实现单指精准控制(±1mm重复定位精度)。自主研发空心杯微电机将成本从30万元降至10万元,纳入多地残联补贴目录(补贴比例90%),用户自付低至数千元。拥有80余项专利,参与制定国内首个《智能肌电控制仿生手》团体标准,产品出口欧美、中东等地区,2025年推出第二代灵巧手ROH-AP001,集成触觉传感器(感知0.1N-25N压力),适配工业及人形机器人。
上海科生假肢有限公司前身为1963年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肌电假肢研究组,1992年成立国内首个假肢高新技术企业。技术突破包括1970年首只实用化前臂假肢、1979年三自由度上臂假肢达国际水平,2023年推出8自由度智能仿生手(支持屈腕/旋腕/五指独立运动),实现双手截肢者生活自理。产品覆盖全系列上肢假肢(1-8自由度),通过ISO9001/13485及CE认证,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拥有碳纤维三指旋腕假肢专利,适配掌根至肩胛全残肢类型,累计服务数千名患者,出口国际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等荣誉,形成“材料-制造-服务”完整产业链。
六、行业发展趋势
1、技术创新加速,驱动功能升级与智能化突破
未来中国肌电控制假肢将深度融合脑机接口、AI算法与生物传感技术,实现从“工具替代”到“身体延伸”的跨越。例如,东南大学团队已研发出“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通过非侵入式脑电信号采集与深度学习算法,实现10项复杂动作的精准控制,如抓握、旋转、按压等。傲意科技则通过8电极肌电信号采集与自适应算法,实现单指0.1mm级精准控制,握力达60N,重量仅450克。未来,随着神经接口技术的突破,假肢将更直接地响应用户神经信号,实现“意念控制”,同时集成触觉、温度、压力等多模态反馈,提升使用者的本体感知能力,推动假肢向“第二层皮肤”的终极目标演进。
2、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拓展市场规模
未来,肌电控制假肢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定制。通过3D打印技术和生物力学分析,制造商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度个性化的假肢解决方案,每一件假肢都将针对特定用户的身体特性和使用需求设计,提高舒适度和功能性。同时,市场将向二三线城市及农村地区拓展,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和医疗资源的下沉,中西部地区对假肢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长。
3、推动产业链完善与标准化建设,强化行业竞争力
未来,中国肌电假肢行业将构建“材料-制造-服务”全产业链闭环。上游突破碳纤维、钛合金等高性能材料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中游形成上海科生、傲意科技、强脑科技等龙头企业集群,推动规模化生产;下游构建“医院-康复中心-假肢诊所”三级服务网络,提供从装配到康复的全流程服务。同时,行业标准将加速制定,规范产品性能、安全与检测方法,提升国际话语权。此外,通过产学研合作,如丹阳假肢厂与东南大学联合研发比例力反馈肌电假肢,推动技术迭代与成果转化,最终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全球品牌升级。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
《2026-2032年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运行格局及发展战略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肌电控制假肢行业重点企业调研分析,2026-2032年肌电控制假肢发展策略分析,2026-2032年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发展机会与风险对策等内容。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