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研咨询 - 产业信息门户

2025年全球及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政策、产业链全景、市场规模、应用市场及发展趋势研判:产业化突破进程提速,核聚变等前沿领域开启增量蓝海[图]

内容概要:高温超导材料凭借零电阻、强磁场特性,将超导临界温度提升至液氮温区,大幅降低制冷成本并拓展应用场景,成为能源、医疗等领域的战略材料。其核心体系包括钇系(YBCO)等,第二代REBCO带材因综合性能最优占据主流。国家高度重视其发展,出台多项政策构建全链条支持体系,推动产业规模化、高端化。全球高温超导产业正高速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达7.9亿元,预计2030年突破百亿,年复合增长率53.9%。国内市场方面,科研机构订单超60万米,单价下降,产业成熟度提升。应用领域多元化,可控核聚变与科研领域占比近七成,且份额有望进一步优化。下游市场受核聚变研发与超导电网升级驱动,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突破49亿元。企业格局上,上海超导等国内企业加速突破,构建“1+N”技术矩阵。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正技术、市场、产业生态协同共进,引领全球产业竞争格局重构。


上市企业:西部超导(688122.SH)


相关企业:上海超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部超导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上海上创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合肥曦合超导科技有限公司、合肥夸夫高温超导材料有限公司、北京英纳超导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新材料研究所有限公司、广州荷力胜蜂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键词:高温超导材料‌、高温超导材料发展政策、高温超导材料行业产业链、高温超导材料‌发展现状、高温超导材料‌行业竞争格局、高温超导材料‌发展趋势


一、高温超导材料行业相关概述


高温超导材料是指在临界转变温度(Tc)高于液氮温度(77K,即-196℃)的条件下,能够实现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迈斯纳效应)的特殊材料。其核心突破在于将超导临界温度从传统低温超导材料的4K(-269℃)提升至液氮温区,大幅降低了制冷成本,并扩展了应用场景。高温超导材料主要包括铋系(BSCCO)、钇系(YBCO)、铁基和镁二硼化物(MgB₂)等体系。其中,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REBCO)因其较高的临界温度、较高的载流能力、较高的临界场强和相对廉价的生产原料,成为当前综合性能最高、应用最广泛的高温超导材料。

高温超导材料分类


与需要极低温液氦冷却的传统超导材料不同,高温超导材料只需使用价格低廉且易于获取的液氮作为冷却剂,大大降低了应用门槛和运营成本。同时,高温超导材料不仅临界温度更高,还能产生更强的磁场(稳定运行时最高可达45.5T)。此外,其更高的临界场强和更高的力学强度,使其在强电应用和大科学装置中具有显著优势。

高温超导材料与低温超导材料的关键特性对比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发展政策


高温超导材料作为推动能源革命、高端装备升级与前沿科技突破的战略性新兴材料,凭借其零电阻、强磁场等独特性能,在智能电网、可控核聚变、量子计算等领域展现出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因而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与战略布局。近年来,我国围绕高温超导材料全产业链发展需求,相继出台《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新材料中试平台建设指南(2024—2027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2024年版)》《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2025年本)》等政策,引导区域资源集聚,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技术突破、产业应用的全链条政策支持体系,为高温超导材料加速迈向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相关政策


全球及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高温超导材料作为21世纪极具战略价值与产业爆发力的前沿新材料,正加速突破实验室边界,在能源传输、医疗影像、磁悬浮交通、国防装备及大科学装置等领域开启规模化应用新篇章。伴随可控核聚变装置磁体系统、智能电网超导限流器、高端医疗MRI设备等核心场景的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落地,全球高温超导产业进入高速增长通道。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已跃升至7.9亿元,同比激增77.3%;预计至2030年将突破百亿规模,达105亿元,期间年复合增长率持续保持53.9%的强劲态势,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具颠覆性潜力的赛道之一。

2024-2030年全球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研究虽起步较晚,但凭借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与产业政策的强力驱动,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式发展,在二代YBCO带材制备、千米级长带连续化生产等核心技术领域跻身世界第一梯队。以上海临港、北京怀柔、西安光机所、沈阳材料实验室为代表的四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其中上海超导率先突破20万米级单笔订单量产能力,产品单价较国际同类产品降低40%(100-300元/米区间),成功打入中科院EAST托卡马克、上海高研院超导储能等国家重大工程供应链。从中标情况看,2024-2025年7月,中标中科院、上海交大等科研机构订单超60万米,覆盖YBCO、加强型二代带材等主流品类,单价呈现明显下降趋势(从300元/米降至100-180元/米),其中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所单笔20万米订单规模凸显核聚变等国家重大工程需求牵引效应,价格竞争与技术迭代双轮驱动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为高温超导材料在智能电网、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的商业化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国内部分高温超导材料中标及价格情况


相关报告:智研咨询发布的《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高温超导材料行业产业链


高温超导材料行业产业链由上游矿产资源、中游超导材料制造和下游应用产品开发三部分构成。上游以稀土矿、银矿、铜矿等金属矿产为核心,为中游提供铌、钛、钇、钡等关键原材料,其供应稳定性与价格波动直接影响全产业链成本;中游聚焦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如REBCO、YBCO)的研发与规模化生产,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粉末装管法(PIT)等工艺实现千米级连续制备,突破生产效率与产品良率瓶颈,推动成本下降;下游覆盖强电与高场两大方向,强电领域包括超导电缆、超导限流器等电力装备,高场领域涵盖可控核聚变装置、医疗MRI设备、大科学装置及高端制造磁体等。目前,超导磁体类应用产业化进展最快,正加速替代传统磁体以提升磁场强度与稳定性。

高温超导材料‌行业产业链图谱


高温超导材料应用领域市场份额呈现多元化分布,可控核聚变与科研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分别占比38%与29.1%,成为核心应用场景;线缆、超导磁控单晶炉、超导感应加热与其他磁体等领域紧随其后,占比分别为11.4%、7.2%、0.2%与3.8%,其他领域应用占比10.1%。随着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进程加速,各领域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优化,为高温超导材料开辟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4年高温超导材料应用领域市场结构


从应用领域来看,高温超导材料已成为撬动可控核聚变、智能电网、高端医疗装备、精密制造及前沿科研等战略领域变革的核心支点,尤其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其零电阻、强磁场特性使其成为托卡马克装置磁约束系统的首选材料。随着全球对"终极清洁能源"的竞逐进入白热化阶段,45家商业化核聚变企业加速技术攻关与资本布局。其中,美国CFS公司计划2030年前实现NET发电示范,日本JAEA目标2035年建成DEMO原型堆,中国则依托上海超导产业集群形成"核聚变装置-超导材料-关键部件"全链条协同创新体系。据预测,受核聚变研发加速与超导电网升级双重驱动,2024-2030年高温超导材料市场将以59.3%的年复合增长率扩张,2030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9亿元,成为新材料领域最具爆发力的增长极。

全球可控核聚变装置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制成的超导电缆,以低电压大电流实现高效输电,具备容量大、损耗低、占地少等优势,正重塑城市电网与数据中心等高密度用电场景。在AI算力爆发与“东数西算”工程推动下,其与光纤光缆协同构建数字能源动脉,成为全球智能电网战略核心。其中,美国EPRI计划2030年前部署千公里级超导电网,日本NEDO同步推进高温超导限流器商业化;中国则通过“十四五”超导专项等国家级项目加速技术攻关,上海临港超导产业园率先构建从千米级带材生产到77K低温制冷系统的全链条体系,技术成熟度与美日形成三足鼎立格局。市场规模方面,2024年全球超导电缆用高温超导材料接近1亿元,随着示范工程落地,预计2030年将达19.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7.5%,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增长极。

全球超导电缆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超导磁控技术作为半导体材料制备领域的革新性突破,通过在单晶炉内构建强稳态磁场,可精准抑制熔体热对流、降低氧杂质掺入,使晶体生长界面稳定性提升30%以上,有效破解同心圆缺陷与黑芯问题,助力单晶硅纯度突破9N级并实现产能倍增。当前低温超导磁控单晶炉占据主流,但高温超导技术凭借更宽的工作温区与低失超风险特性,正加速替代传统方案。在"双碳"战略与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下,该技术成为光伏N型电池转型与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国产化的关键支撑。其中,联创超导全球首台高温超导磁控单晶炉已进入量产验证阶段,推动行业进入设备迭代周期。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超导磁控单晶炉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达0.6亿元,随着头部企业产能释放,预计2030年将激增至9.7亿元,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达60.2%,开启半导体高端装备国产化新纪元。

全球超导磁控单晶炉用高温超导材料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竞争格局


高温超导材料属于先进前沿新材料,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全球能够批量供货的生产商较少,多数为国外企业,行业呈现集中度较高的竞争格局。目前,全球仅有两家企业可实现年产千公里级第二代高温超导带材,分别为日本的FFJ和中国的上海超导。其中,上海超导在国内市场占据超过80%的份额,连续三年稳居第一,2024年产量突破1000公里,并通过自主研发的超快镀膜技术将生产效率提升3倍以上,产品已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中科院等重要工程项目。与此同时,东部超导在强电应用、上创超导在超导磁体、西部超导在核聚变领域、联创超导在磁控单晶炉等细分赛道加速突破,构建起“1+N”技术矩阵,推动中国在全球高温超导产业化竞争中占据关键战略支点。

2024年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正呈现技术、市场与产业生态协同共进的快速发展态势:技术层面,第二代REBCO带材实现千米级量产且成本持续下降,铁基、镍基等新型材料取得突破,推动性能与经济性双提升;应用场景加速向能源电力(如超导电缆、可控核聚变)、高端制造(如高场强MRI、超导磁悬浮)等领域渗透,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占全球超导材料市场的35%以上;产业链方面,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应用的协同体系,长三角形成核心产业集群,并通过区域分工深化与全球化布局,逐步从技术追赶转向全球规则制定,引领全球高温超导产业竞争格局重构。具体发展趋势如下:


1、高温超导材料性能与成本持续优化,推动产业化进程全面提速


中国高温超导材料技术已突破规模化生产瓶颈,第二代REBCO带材通过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实现千米级连续制备,良品率达85%,单位成本较进口产品降低30%。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MOCVD)技术使YBCO带材临界电流密度提升至5MA/cm²,较2018年下降60%的成本,推动其在智能电网、可控核聚变等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与此同时,铁基和镍基超导材料取得突破,南方科技大学团队在常压下实现镍氧化物40K超导电性,为液氮温区应用开辟新路径。技术迭代与成本下降形成良性循环,预计2030年高温超导材料市场份额将从2025年的32%跃升至55%,成为超导材料市场增长的核心引擎。


2、能源电力与高端制造双轮驱动,终端应用爆发式增长


高温超导材料正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工业应用,能源电力与高端制造成为主要增长极。在能源领域,国家电网规划在长三角部署总长度超1200公里的超导电缆示范工程,上海35kV公里级超导电缆传输容量达传统电缆5倍,雄安新区超导限流器商业化运行将降低电网损耗40%;东方电气开发的兆瓦级超导风力发电机单台消耗1.5公里带材,推动新能源领域需求爆发。在高端制造领域,3.0T以上高场强MRI设备国产化率突破40%,超导磁体成本占比达50%-60%,带动医疗影像市场规模以年均18%增速扩张;中车集团计划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时速600公里高温超导磁悬浮列车试验线,单列车需消耗1.2吨超导块材,为轨道交通装备升级提供关键支撑。


3、产业链协同与区域分工深化,中国引领全球超导产业竞争格局重构


中国已构建全球最完整的高温超导产业链,上游稀土、铜、银等原材料供应稳定,包头稀土研究院建成全球首条千米级铁基超导线材中试线;中游上海超导、永鼎股份等企业形成年产4000公里带材的交付能力,联创超导研发的高温超导感应加热设备能效比突破90%;下游覆盖可控核聚变、超导电缆、医疗影像等核心应用场景。区域分工方面,长三角集聚全国62%的产业链企业,形成“东部研发+西部转化”的空间布局,2025年产业集群规模突破300亿元;西部地区依托稀土资源优势,建成超导材料生产基地。在全球市场中,中国占比将从2024年的18%提升至2030年的35%,通过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海外生产基地建设等方式,逐步从技术追赶者转变为全球产业规则制定者。


以上数据及信息可参考智研咨询(www.chyxx.com)发布的《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智研咨询是中国领先产业咨询机构,提供深度产业研究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定制服务等一站式产业咨询服务。您可以关注【智研咨询】公众号,每天及时掌握更多行业动态。

本文采编:CY379
精品报告智研咨询 - 精品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

《2025-2031年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市场发展规模及产业趋势研判报告》共十四章,包含高温超导材料行业重点企业发展调研,高温超导材料企业发展策略分析,2025-2031年中国高温超导材料行业发展前景预测等内容。

如您有其他要求,请联系:
公众号
小程序
微信咨询

文章转载、引用说明: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

1.可全文转载,但不得恶意镜像。转载需注明来源(智研咨询)。

2.转载文章内容时不得进行删减或修改。图表和数据可以引用,但不能去除水印和数据来源。

如有违反以上规则,我们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力。

版权提示:

智研咨询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对有明确来源的内容注明出处。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版权、稿酬或其它问题,烦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与您沟通处理。联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
电话客服

咨询热线

400-600-8596
010-60343812
返回顶部
在线咨询
研究报告
可研报告
专精特新
商业计划书
定制服务
返回顶部

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在用润滑油液应用及

监控分技术委员会

联合发布

TC280/SC6在

用润滑油液应

用及监控分技

术委员会

标准市场调查

问卷

扫描二维码进行填写
答完即刻抽奖!